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书建  高嵩 《中医正骨》2005,17(10):18-19
为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将收治的289例60岁以上有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Ⅰ组为髋关节置换术,Ⅱ组为内固定术).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36.5个月.结果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Ⅰ组获得随访121例,优良87例,优良率为72%,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91分,8例需再次翻修手术;Ⅱ组获得随访106例,优良27例,优良率为25%,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67分,46例需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表明髋关节换术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及半髋置换组,分别接受DHS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记录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每个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DHS组在手术时间及输血人数上明显多于半髋置换组(P〈0.01),2组在失血量、输血数量、负重时间及平均Harri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半髋置换组长。术后并发症半髋置换组明显低于DHS组。结论:2种术式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DHS在输血人数及手术时间上高于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骨折内固定术(F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骨折内固定术组(25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关节情况、长期预后、并发症多项指标。结果骨折内固定术组手术时间、输血量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内固定术组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髋关节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内固定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4例),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采用THA、FIF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手术指标差异性不大,但THA应用后关节情况、长期预后效果更好,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异位骨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84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2例(观察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2例(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异位骨化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观察组患者总异位骨化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可提高患者Harris评分,并发症少,总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对比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7例行内固定术为A组,2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卧床时间以及Harris评分;以65岁为年龄节点,将A组和B组分别划分为2组,即Al组(〈65岁,n=10)、A2组(≥65岁,n=17)和B1组(〈65岁,n=8)、B2组(≥65岁,n=15),对比分析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的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术后卧床时间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A1组中股骨头坏死3例、不愈合2例,A2组中股骨头坏死0例、不愈合1例;B1组中未发现并发症,B2组中松动l例、脱位1例。结论相对于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更加显著;采用内固定术治疗≥65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重庆市西南铝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9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48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关节置换组41例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关节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内固定组,但患者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促进老年患者早期负重行走,缩短患者卧床修养时间,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器械辅助复位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新鲜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器械辅助复位微创髓内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2组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4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较短,失血量极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术后12周、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切开复位相比,器械辅助复位微创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具有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并发症更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42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髋Harris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1.5年,Harri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48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31髋)髋关节疾患,男1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17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5髋,新鲜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3例3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X线检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及Harris评分,对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31髋)获随9~1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髋关节活动度大幅改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先天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生 《西部中医药》2013,(11):96-98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联合中药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DHS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与对照组(DHS内固定)各30例,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假体的选择、内固定物的处理、髋臼缺损的重建等问题。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砸伤4例,摔伤4例,碰撞伤3例。11例均为单侧骨折,右侧6例,左侧5例,均为闭合骨折。按照Judet-Letoumell骨折分类法分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3例,前后柱骨折l例,后柱加后壁骨折2例,前壁骨折2例。其中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1例患者均行THA治疗。术前Harris评分25~67分,平均49.6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翻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无脱位,伤口均I期愈合。3例髋臼缺损植骨者延长不负重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6个月后均能生活自理。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患者骨折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下肢短缩得到矫正,术后2年参照Harris评分平均94.7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重建一个正常、无痛的髋关节。瘢痕组织形成、内固定的影响及2次手术潜在感染等因素,经常会加大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由于病例少,随访时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张政宏  黄海  成霞  周辉  倪飞  夏志敏 《中医正骨》2010,22(10):13-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帕金森病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记为观察组;在同期治疗的无帕金森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为每例帕金森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配对一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及Harris评分。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9,P=0.191;t=1.792,P=0.101),但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t=30350,P=0.006;t=2.993,P=0.012)。②观察组共发生并发症12例(57.1%),对照组仅有4例(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③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长,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24;t=4.391,P=0.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其复杂的病理特点,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肺部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对于该类骨折,选用髓内固定、术后早期活动、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联合多学科制定综合康复计划等,对于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程中午 《世界中医药》2014,9(8):1026-102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于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行中医正骨处理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法(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其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7~12月,平均(9.8±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19周,平均(16.3±2.7)周,骨折均良好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90分)17例,良(80~89分)13例,一般(70~79分)2例,差(70分)0例,优良率93.8%。结论:中医正骨加LCP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保持良好,不变形,固定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种常用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部收治的患者147例,分别应用DHS及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随访3~36个月,147例骨折全部愈合,与PFNA手术方法比较,DHS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增加、Hari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手术+中药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随访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数7.5个月;术后患肢肿胀消退,骨折均愈合;手术+中药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手术组短[(7.400±1.734)d,(8.400±1.101)d,t=2.649,P=0.013;(12.333±1.212)周,(13.200±1.186)周,t=-2.832,P=0.008],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手术组高[(90.166±2.972)分,(87.133±5.090)分,t=-2.467,P=0.020]。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配合中药内服较单纯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消除患肢肿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的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失效患者,通过对术前、术后X线片进行回顾,分析其失效原因并给予对症处理,其中10例重新行切开复位DHS再次固定,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本组15例随访0.50-1.83 a,平均1 a,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8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与术前适应证的选择及术中的操作技术有关,对于DHS内固定失效患者采取积极的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中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技术组(手术组,33例)和PFNA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组(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