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将诊疗指南中的辨证论治过程构建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通过程序将输入临床表现到输出相应的中医诊断和处方用药的过程进行可视化,为中医医师直观地显示诊疗过程和数据关系,为中医药诊治冠心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助力,为中医药诊疗的传承和推广提供技术依托。方法:采用Neo4j联合py2neo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布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为模式构建知识图谱,通过编程实现以临床表现的输入调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规范化诊疗过程。结果:使用py2neo库调用Neo4j,从诊疗指南中提取整理好的结构化数据导入Neo4j,构建基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的知识图谱,且该知识图谱支持图数据库查询功能。结论:该研究结合目前中医诊疗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这个单一病种,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凝结了中医行业专家经验和循证证据所形成的诊疗指南,实现基于中医诊疗指南和专家经验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过程,为直观地展现从症状输入到遣方用药的整个中医诊疗过程和辅助中医经验传承提供助力,为中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诊疗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  相似文献   

2.
名老中医经验数字化传承是指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名老中医知识、技能、经验等进行记录、整理、保护、传播、分享和创新,有助于克服传统经验传承方式的低效率问题,实现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数字化传承在可及性、抗佚失性、准确性、创新能力、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辅助名老中医经验的数字化保存、分析和发掘,是传统跟师学习传承方式的重要补充。数字化传承通常分为构建中医药知识数据库、构建名老中医经验病案资料库、数据挖掘发现规律、借助机器学习辅助临床决策等步骤。名老中医数字化传承不只是经验信息的利用,也是基于经验的创新和产品化过程,可能成为一种新型中医药诊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丰富中医药理论体系,是现阶段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然而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还存在中医传统辨治模式与现代疾病临床诊疗难以有机融合、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不能精准对接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据此提出“两个重构”(即重构现代中医诊疗体系与重构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目的、方法及意义进行系统阐释。认为通过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继承传统中医审病思维,对现代疾病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进而可实现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同时通过吸纳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融汇中药传统功效认识,构建方药量效理论框架推动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的重构。“两个重构”的实现可在继承并发扬中医调态优势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辨证论治局限性,提高中医对现代疾病临床诊疗的精准性,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名医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中医药命运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中医传承工作中,提高名医思维中隐性知识的传承效率是培养中医大家的关键问题,而夯实临床医师中医理论领悟与应用水平是实现中医从业者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问题。其中,名医医案不仅是名医临床诊疗理法方药综  相似文献   

5.
着眼于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遵从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通过此项教学改革,以期培养专业思想巩固、中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的中医传承人才,为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对同类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医传承教育组和院校教育组的专业知识考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除西医诊断学基础外,中医传承教育组学生的专业综合知识成绩明显优于院校教育组,表明特色中医传承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读经典做临床"是传统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中医成才的平均时间为17余年,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提出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医药现代传承模式,将传统模式下一人完成的诊疗知识积累变为多人协同完成中医诊疗知识的积累,实现从"读经典"到中医经典知识管理、从"做临床"到中医医案知识管理的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中医人才传承培养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平台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阐释SECI模型的概念,指出SECI模型对我国中医药本科高等院校教育的启示作用,即重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技术;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医传承与创新、振兴中医药的根基工程;中医药本科高校教育应与师承教育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条件下,人民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的需求日渐增长,就中医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而言,仍存在中医疗法在综合医院体系中处于次要治疗手段、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不足、基层中医药诊疗占比不足、优质中医药服务可及性较低、下沉社区困难大、医患共建疗效评价体系发展不完备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自古以来中医药诊疗模式进行整理与归纳,从中医诊疗特点与人民健康需求出发,提出建设家庭中医模式、推动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评价方式三点思考,以期通过分级诊疗+大数据分析的中医诊疗模式,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在传承和开拓中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中医药传承模式、对策及作用的跨领域研究,传承与教育的关系及应用,传承的困境、途径、方法,传承与创新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来自计算机、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交叉学科研究及应用在发展与传承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支持;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学者对传承与创新理解各异,树立正确中医科学观是传承的难点和关键,"中医理论的科学观念与学生所习惯的现代科学观念不一致造成了学生学习上困难性";"原创性和产业性是中医创新的根基和动力";创新困境源于对中医原创发掘研究的缺乏,并将产业化从实际应用层面提升到"产业化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创新的高度和前途"层面;"创新的源泉在于中医基础理论",提出重视青少年教育对发扬中医药的重要性。未对中医政策和法规及中医规范化进行大范围研究,未来期待更具实操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现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调查研究法,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分析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现状。结果: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主要集中在中医文化、中医药服务、中医专科建设、中医传承教育等几个方面。中医医院出现与中医文化融合度不高、创新性少;中医药服务缺乏特色,诊疗技术缺乏创新;中医专科建设不完善;中医师承教育培养方式逐渐滞后,不能满足中医院的人才需求。结论:针对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现状,应大力提高中医医院与中医文化的融合度、创新性,开发中医药服务的特色,提升诊疗技术的水平,逐渐完善中医院的专科建设,努力让中医传承教育适应现代化培养人才模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四大要素: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长悟性。本文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四大要素的意义、重要性、掌握方法,提出要从中医学术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四大要素,指出中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战略性、战术性的指导意见和发展方向。中医的成才之路,要着眼于提高学习能力,研读古代名家原著,学习历代医家经验,夯实理论功底,在学习中做好学术继承,在继承中追求学术创新,以切实提高中医人员的经典理论水平和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不断造就出群众认可度高、社会信誉度高、中医诊疗水平高的名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国家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本文提出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实施,为推动中医药知识信息化和推广中医药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了解国外数据库进展,梳理国内中医药数据库运行经验,剖析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的实际问题,明确数据库建设思路与意义。结果 国家利用资源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信息化在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创新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世界上许多传统知识较为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韩国等已经走在在传统知识数据保护的前列,我国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仍需要研究、探索和改善,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分类建设亟需加强,数据信息挖掘与共享合作等规范需要确立。结论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要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传统知识体系建设,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系统帮助数据信息收集整理的同时,也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专家人才队伍和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有积极作用,以及将来中医药行业规范化建设形成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核心,中医学隐性知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实现中医学知识有效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是促进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保障,但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提取隐性知识的优势,本文围绕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决策树分析、因子分析、贝叶斯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的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整理,以具体数据挖掘技术为分类标准和主线,研究对象涉及单个医家、古代医学典籍及现代临床研究等,研究内容涉及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规律、方剂使用规律、药对组方规律及其相关性等多个层面的中医学隐性知识。结果表明,针对研究内容的特点,选取针对性的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实现中医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有利于拓展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渠道,有利于提高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程度,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与共享。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数据挖掘传承平台应加以推广、整合与优化,促进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在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文献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现代的数据统计方法如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对历代郁证及近代文献治疗抑郁症方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运用现代的数据统计对历代郁证及近代文献治疗抑郁症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性味归经、剂量、药物配伍及其与症状对应关系,通过分析整体数据,发掘其蕴藏的潜在规律,为优化组方配伍,指导临床运用提供依据。结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历代医家在中医药治疗郁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挖掘拓展了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思路,对推动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荣  王阶  任廷革  张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81-2583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冠心病辨证论治规律,创新名医经验传承方法;方法:收集名医冠心病典型医案115例,建立冠心病名医诊疗数据库,应用方剂智能分析软件分析名老中医立法组方的规律;结果:得到名医冠心病8个常见证型的证候诊断、治法与方药;结论:从方剂出发得到的名医辨证论治规律,清晰的再现了名医识证、立方、用方的思维过程,通过多个方剂的综合分析分别归纳出证候诊断、治法和组方用药规范,从而将名医经验转化成了有价值的知识,显示出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整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是目前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类疾病。当前报道中药治疗肿瘤的各类成方、验方、自拟方等种类繁多,且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常常以用药频次为基础,该类方法适用于发现显性经验,难以有创新性发现与认识。该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 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肿瘤方剂的组方规律。筛选出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5个、新处方13个。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对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8.
疗效是中医的灵魂,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不仅具备严密的理论体系,且临床屡用不爽,是中医药未来发展过程中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哲学思维基础,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应用"阴阳藏府系统"进行诊疗近乎完美地对此进行了诠释,构建了理法方药并存的阴阳五行诊疗体系,古今奉为圭臬。文章选取《伤寒杂病论》几个较佳版本,尝试以阴阳五行思维探求张仲景的诊疗体系,为中医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燕玲  马娇阳  阚湘苓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03-1407
针灸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它的继承创新源于众多医家的智慧结晶,历代医家都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对当代津沽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总结津沽中医为针灸学术的充实与完善所作的贡献,希望中医学子能传承前辈经验,进一步推动针灸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海洋中药数据挖掘和知识补全技术,挖掘海洋中药文献的隐藏知识,为古籍文献的中医药知识挖掘和知识图谱质量提升提供借鉴。方法:针对领域知识图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图谱与数据挖掘的领域知识图谱补全方法。从海洋中药知识图谱中检索补肾类海洋中药及相关效方,利用关联规则、聚类对海洋中药功效、主治、效方配伍、性味归经等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与聚类,对海洋中药知识图谱进行知识补全。结果:检索出补肾类海洋中药51味,相关效方123首,以此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挖掘。发现补肾类海洋中药大多味咸,性温,归肝、肾两经。筛选出83首补肾类效方,发现补肾常用海洋中药有海马、海狗肾、海参、石首鱼和4类核心药组。将挖掘结果以三元组的形式补充到海洋中药知识图谱中,可有效完善补肾类效方的核心配伍关系。结论:以知识图谱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挖掘,并将挖掘结果补充知识图谱,可以使知识图谱更为完整,相关思路与方法可为中医药领域数据挖掘、中医药知识图谱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