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刘亚华  李继新  辛来香  赵能武  潘炉台 《中草药》2016,47(10):1657-1660
目的研究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材料及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淡黄香茶菜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茶菜酸(1)、isopimara-7,15-dien-19-oic acid(2)、isopimara-7,15-dien-3β-ol(3)、rubesanolide D(4)、乌索酸(5)、β-谷甾醇(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8)、芝麻素(9)。结论化合物1~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荔波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娟  董明洪  周浪  赵臣亮  叶江海  张敬杰 《中草药》2020,51(17):4405-4410
目的研究荔波产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选用硅胶、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荔波产香茶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茶菜酸(1)、雪花草丁素(2)、4,9α-环氧-3,4-开环异海松烷-7,15-二烯-3-酸(3)、3,4-开环异海松烷-4(18),7,15-三烯-3-酸甲酯(4)、3,4-开环异海松烷-4(18),7,15-三烯-3-酸(5)、异海松烷-7,15-二烯-3-酮(6)、异海松烷-7,15-二烯-3β-醇(7)、山姜萜醇(8)、(-)-丁香三环烷-2,9-二醇(9)、乌苏酸(10)、齐墩果酸(11)、3-表-马斯里酸(12)、7α-羟基谷甾醇(13)、β-谷甾醇(14)、豆甾醇(15)、芝麻素(16)、泡桐素乙酯(1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2~9、15~18为首次从香茶菜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灰岩香茶菜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等手段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灰岩香茶菜地下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熊果酸(1)、乌索酸(2)、齐墩果酸(3)、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E-二烯(4)、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9,22E-三烯(5)、豆甾醇(6)、β-谷甾醇(7)、松柏醛(8)、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9)、油酸(10)。结论灰岩香茶菜地下部分富含三萜、甾体类等成分,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火云  焦珂  张鹏  龚盛昭  孙永  吴继洲 《中草药》2014,45(2):154-160
目的对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5-(4-hydroxyphenyl)pent-1-en-3-one(1)、2α,3α,24-三羟基-11-烯-乌苏-28,13β-内酯(2)、腺花香茶菜素(3)、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4)、2α,3α-二羟基乌苏酸(5)、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6)、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7)、2α,3α-二羟基齐墩果酸(8)、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9)、无羁萜(10)、尾叶香茶菜丙素(11)、鄂西香茶菜素(12)、大锥香茶菜甲素(13)、1α,14β,20-三羟基-7,20-环氧-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14)、肾形香茶菜丙素(15)、kamebacetal A(16)、木犀草素(17)、胡麻素(18)、熊果酸(19)、β-谷甾醇(20)、阿魏酸(21)、3,4-二羟基桂皮醛(22)、3-吲哚甲醛(23)、十七烷酸(2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缺香茶菜酮,化合物3~16及22~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叶江海  邓锐  邹娟  赵臣亮  张敬杰 《中草药》2019,50(13):3024-3028
目的研究柄叶香茶菜Rabdosiaphyllopo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柄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1,1′-biindenyliden(1)、β,β-carotene(2)、大根香叶烯B(3)、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阿魏酸二十六烷酯(5)、过氧化麦角甾醇(6)、熊果酸(7)、α-香树脂酸乙酸酯(8)、obtusalin(9)、桦木酸(10)、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1)、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2)、2α-羟基乌苏酸(13)、叶黄素(14)。结论 1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6、9、14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叶江海  吕俊  于巍  杨立勇  张敬杰  刘亚华 《中草药》2019,50(10):2296-2301
目的研究毛萼香茶菜Isodoneriocalyx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萼香茶菜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萼晶D(1)、isothymusin(2)、假细锥甲素(3)、毛萼晶A(4)、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牡荆素(6)、α-香树脂醇(7)、β-胡萝卜苷(8)、毛叶香茶菜丁素(9)、蓟黄素(10)、毛萼晶N(11)、epi-macoecrystalP(12)、海松酸(13)、laxiflorin R(14)、enmelol(15)、毛萼晶B(16)、柳穿鱼黄素(17)、neolaxiflorin V(18)、毛萼甲素(19)、新香茶菜素(20)。结论化合物2、5~7、13~15、17、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香茶菜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月霞  张伟  李继成  杨丽嘉  刘娜 《中草药》2011,42(12):2402-2406
目的 研究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尾叶香茶菜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香三萜二烯酸(1)、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豆甾醇(3)、β-谷甾醇(4)、棕榈酸(5)、熊果酸(6)、1α,6,11β,15β-四乙酰基-6,7-断裂-7,20-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7)、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马斯里酸(9)、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10)、毛叶香茶菜素E(11)、6β,11α,15α-三羟基-6,7断裂-6,20-环氧2-1α,7-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12)、对映-7α,20-环氧-贝壳杉烷-16-烯-1α,6β,7β,14β,15β-五醇-1-O-葡萄吡喃糖苷(13)、冬凌草甲素(14)、胡萝卜苷(15).结论 除了化合物3、5、6、14、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黔产川楝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 H-NMR,13 C-NMR,ESI-MS和ES-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黔产川楝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1-O-tigloyl-1-O-debenzoylohchinal(1),印楝醛(ohchinal,2),1-cinnamoyhrichilinin (3),3,7-diacetyl-14,15-deoxyhavanensin(4),7-O-acetyl-14,15-deoxyhavanensin(5),6α-O-acetyl-7-deacetylnimocinol (6),6α-hydroxyazadirone (7),24-Nor-5(ょ)-13α,17α-chola-14,20,22-triene-3β,7α-diol-21,23-epoxy-4,4,8-trimethyl-3-acetate(8),hedyotol-A(9),2,6-bis (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8-one(10),exo-endo-2,6-bis (4'-hydroxy-3 '-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11)和betulafolienediolone (12).结论:化合物2~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叶江海  李继新  徐君  张敬杰  潘炉台 《中草药》2018,49(13):2972-2977
目的研究黔产细锥香茶菜Isodon coet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细锥香茶菜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亚麻酸甲酯(4)、油酸-1,3-甘油二酯(5)、熊果酸(6)、齐墩果酸(7)、3β-羟基-乌索-20-烯-28-酸(8)、白桦脂酸(9)、苦参黄素(10)、山楂酸(11)、2α羟基-熊果酸(1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3)、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4)、2α,3α,24-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15)、芒柄花素(16)、大黄素(17)、尿嘧啶(18)、蔗糖(19)。结论化合物2、4、5、9、11、13~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7、19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显脉香茶菜中二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显脉香茶菜中又分离得到10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长管贝壳杉素E(1)、牛尾草乙素(2)、parvifoline G(3)、四川香茶菜丁素(4)、黄花香茶菜甲素(5)、黄花香茶菜乙素(6)、毛果香茶菜贝壳松醇(7)、延命草醇(8)、11β-hydroxy-6,7-seco-6,19:6,20-diepoxy-1α,7-olide-ent-kaur-15-one(9)、isodocarpin(10)。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HPLC测定山楂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量,比较不同产地山楂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量的差异。方法 利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在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5%乙酸铵(69:12:19),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的色谱条件下对10个不同产地的山楂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熊果酸、齐墩果酸分别在0.078~0.780 mg/mL,r=0.999 8;0.016 9~0.169 mg/mL,r=0.999 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100.2%,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要求。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能够准确测定山楂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量;江苏、河北的山楂质量较佳,可以作为欣脉胶囊处方中山楂药材的固定来源。  相似文献   

12.
林建斌  赵立春  郭建忠  刘力  况燚  杨胜祥 《中草药》2016,47(11):1841-1844
目的研究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荞麦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醛(3)、3,4-二羟基苯甲酸(4)、琥珀酸(5)、咖啡酸(6)、咖啡酸甲酯(7)、木犀草素(8)、苜蓿素(9)、槲皮素(10)、afzelin A(11)、2α,3β,29-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2)、yarumic acid(13)和3α-hydroxy-urs-12,15-dien(14)。结论化合物2、3和6~9为首次从金荞麦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4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羊耳菊Inula cappa中7种化学成分(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建立羊耳菊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mm,1.7μm),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30℃,样品温度为4℃,体积流量为0.4 m L/min,检测波长为329 nm。结果测定了广西、贵州、云南3个省份共20批羊耳菊样品中7种成分的量,建立了羊耳菊药材指纹图谱,共确定了20个共有峰,除样品18(S18)外,样品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以羊耳菊中7种成分的量及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仅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量在产地间有显著差异,20批样品被聚为2类,广西壮族自治区羊耳菊质量均一性较贵州、云南省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羊耳菊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谭冰心  彭光天  于思  冼建春  廖昌恒  何细新 《中草药》2017,48(10):2024-2027
目的对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数据分析以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麝香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3β-羟基-乌苏烷-11-烯-13β,28-内酯(3)、乌苏酸(4)、对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对羟基苯甲醛(7)、富马酸(8)、己二烯二酸(9)、5,6-二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10)、7-羟基胡椒酮(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麝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连钱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舒任庚  蔡慧  王晓敏  邓慧云  屠鹏飞 《中草药》2017,48(20):4215-4218
目的研究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连钱草75%乙醇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齐墩果酸(2)、原儿茶醛(3)、白桦脂酸(4)、木犀草素(5)、β-谷甾醇(6)、芦丁(7)、丁香酸(8)、乙酰丁香酸(9)、2,5-二甲氧基对苯二甲酸(10)、(E)-3-[4-(carboxymethoxy)-3-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11)、大黄素(12)、黑麦交酯(13)。结论化合物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活血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王美娇  王金兰  王丹  时志春  李军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9,50(22):5411-5418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使用DPPH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从柳蒿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Z-戊烯酸甲酯基)-3S-(乙酸甲酯基)环戊酮(1)、methyl-4S-6α-hydroxy-3-oxoeudesma-1,11(13)-dien-12-oate(2)、咖啡酸甲酯(3)、右旋肌醇甲醚(4)、富马酸单丁酯(5)、咖啡酸(6)、丙二酸单丁酯(7)、6,8-二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0)、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1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7)、绿原酸(18)、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0)、邻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7~11、14、16、21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活性与维生素C(Vc)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抱石莲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甾酮(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3)、伞形花内酯(4)、滨蒿内酯(5)、秦皮乙素(6)、咖啡酸(7)、绿原酸(8)、原儿茶酸(9)、原儿茶醛(10)、没食子酸(11)、4-羟基苯甲酸甲酯(12)、二十四酸二十二酯(13)、棕榈酸(14)。结论 化合物3~5、8、11~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王妍妍  施晓艳  张越  彭慧  温艳艳  彭灿  俞年军  陈卫东 《中草药》2018,49(20):4899-490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评法测得的结果与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可行性。结果 17批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中4个活性成分,采用f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绿藻孔石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芯羽  周三  刘洋  高华  刘小红  刘晓晓  侯玉雪  王威 《中草药》2017,48(22):4626-4631
目的研究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Diaion HP-20、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孔石莼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植物醇(1)、3-吲哚甲酸(2)、1-O-十六碳酰基-3-O-(6′-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3)、(2S)-1-O-十六碳酰基-3-O-[α-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4)、3-甲基亚砜基丙酸(5)、3-氯丙酸(6)、酪醇(7)、对羟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乙酸(9)、6-乙烯基己内酯(10)、黑麦草内酯(11)、向日葵香波龙大柱酮D(12)、壬二酸(13)、琥珀酸(14)、8-羟基-(6E)-辛烯酸(15)、3-乙氧基丙酸(16)、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7)、焦谷氨酸正丁酯(18)。结论化合物1~16为首次从孔石莼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10、15和16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18为提取过程中产生的β-D-吡喃果糖苷和焦谷氨酸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