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保心宁胶囊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Phenomenex-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结果: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浓度分别在4.66~23.3μg·mL^-1(r=0.9999,n=5)和5.86-29.3μg·mL^-1(r=0.9999,n=5)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1%(RSD=1.49%,n=6)和87.19%(RSD=1.34%,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保心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 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以C18为填充柱,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8衄。结果 丹参酮ⅡA在0.2—1.2岭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3%,RSD:1.08%。结论 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ODS(4.6 mm×150 mm,5μm)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 nm,流速为1.0 mL/min;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酮Ⅰ在0.041 75~0.417 5μg范围,隐丹参酮在0.045 252~0.452 52μg范围内,丹参酮ⅡA在0.053 964~0.539 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为0.999 9(n=5);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4%,97.4%,100.2%,RSD分别为1.1%,1.6%,1.2%,各企业的产品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此控制丹参舒心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Shim packVP ODS(15 0mm× 4 6mm)C1 8色谱柱 ,以甲醇 - 0 5 %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81nm ,柱温为 35℃ ,流速为 0 8ml min。结果 :丹参素、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997,0 9997,0 9999和 0 9994 ,四种成分精密度试验RSD <2 % ,2 4h内稳定性试验RSD <2 % ,加样回收率试验RSD <5 %。结论 :通过对河南卢氏县 14种丹参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 ,说明本方法切实可行、稳定可靠、且重现性好 ,为丹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的方法。方法:从白花丹参产地山东采集了10个批次白花丹参,采用HPLC测定4种主要丹参酮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57∶4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分别在0.138~2.76(r=0.999 9),0.024 8~0.496(r=0.999 9),0.096~1.92(r=0.999 9)和0.035~0.70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60%,99.91%,100.06%。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范围分别是2.677~7.150,0.320~1.747,0.916~5.935,0.132~2.601 mg·g-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能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RP-HPLC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仁民  邓爱霞  刘道杰 《中成药》2005,27(3):267-26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方法:采用YWG-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分别在2.5~50.0 μg·mL-1、0.625~12.5 μ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6%(RSD=0.92%)、98.34%(RSD=0.71%).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益血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控制益血胶囊产品质量,建立了鹿街草、丹参、万丈深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血胶囊中鹿街草、丹参、万丈深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薄层扫描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线性范围0.5-2.5μg,平均回收率97.90%,RSD为1.16%。结论:方法专属、灵敏、重现性好。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丹附通脉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2为色谱柱,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70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065~0.19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04%(n=5),RSD=1.85%。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稳定,准确,可用于测定丹附通脉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溶栓通脉胶囊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XDB—C18色谱柱,甲目事-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0747~0.278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3%,RSD=0.9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溶栓通脉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ZORBAXSB-C18(4.6mmX250ram,5¨m)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测定丹参酮IIA;以甲醇-5%乙酸(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8nm测定丹酚酸B。流速均为1mL/rain,柱温均为25℃。结果:15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24%~0.47%;丹酚酸B的含量为3.16%~4.25%。结论: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丹参酮IIA含量以10号样品(安徽太和)为最高,14号样品(江苏盐城)为最低;丹酚酸B含量以6号样品(河南焦作)为最高,l号样品(山东莒县)为最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9.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扬刺""直刺""毛刺"等5种浅刺手法,为浅刺法发展奠定基础。魏晋时期形成系统化理论体系,元明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浅刺法中医理论基础系十二皮部与卫气及辨证论治,将揿针刺入皮下留针,长时间保留,产生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刺激。揿针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交感神经反射,传导到中枢,释放神经递质、相应激素、神经肽类物质,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揿针主要有麦粒型、图钉型两种类型。揿针可长时间留于皮下,持续刺激,强化疗效;治疗脾胃系疾病久泻、便秘、呕吐、呃逆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均取得显著疗效。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大样本研究,已逐步从临床观察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