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以下简称《妇科心法要诀》)总结了清代以前的妇科临床成就,同时汇集了编撰者的经验和见解,讨论了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及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的内容。《妇科心法要诀》包括歌诀、注解、汇方三个  相似文献   

2.
唇部疾病具有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唇部”详述了唇风、唇疽、茧唇、反唇疔、锁口疔等5种唇部疾病,表现复杂多样,诊治难度较大,尤以唇风多见。5种唇部疾病病因病机有共性,亦有区别,病位主要在胃、脾、心,病因与热、火、风、毒相关,病机有胃经风火、脾胃积热、脾胃火毒、心脾火毒。同时,该书列举了双解通圣散、神授卫生汤、双解贵金丸、清凉甘露饮、凉膈散、加减八味丸等6首内服方,和离宫锭、蟾酥饼、陀僧膏、黄连膏等4首外用方用于治疗唇部疾病。本书治疗唇部疾病之辨治思路、选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点评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清代官方组织,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丛书。《刺灸心法要诀》作为该书针灸部分,以歌诀的形式介绍脏腑、经络、腧穴、刺灸法等,全书配有多幅插图,附图人物形态各异,颇具观赏性,介绍腧穴时分按部和按经两种形式,重点突出,各有侧重,既避免了按部取穴割裂经络理论的弊端,又便于按部取穴,使读者一目了然。作者重视特定穴、重用奇穴的思想在书中也有突出的体现。作为当时的医学教科书,书中归纳了临床常用穴,罗列其主治病证,有着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可法可传,对中医针灸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竞先 《中医临床研究》2010,2(8):106-106,112
四物汤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四味药组成,其功用主要是:补血、和血而调经。妇女以血为用,故四物汤在妇女经带胎产诸病中运用广泛。《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认为:四物汤是妇女经产一切血病的通用方剂。  相似文献   

5.
评述《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主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碧玉 《光明中医》2004,19(5):19-20
《医宗金鉴》是一部教学与临床均宜的官修医学丛书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论述内容涉及有脏腑、经络、腧穴、刺灸法等 ,对腧穴论述有特色。体现如下特点 :以部列穴 ,分部主治 ,层次分明 ;特定穴位 ,特定应用 ,详细而适当 ;因部因穴 ,而施刺灸 ,阐述清晰 ;重用奇穴 ,灸治急症 ,效速简捷 ;歌图并茂 ,简明而精要 ,易于记忆。使腧穴应用更加具体化 ,完善和发展腧穴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霍勤 《新中医》2009,(1):84-85
目的:探析《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中109首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的内障、外障、补遗三类眼病的治疗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同时含有防风、细辛的方剂就两药的使用及配伍用量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书中使用频率居前2位者为清热药、解表药;防风使用频次居所有药物之首,并与细辛配伍用量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佐证了中医眼病证候特点及谴方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7.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汇集了前人治疗崩漏病的精华,认为崩漏病因繁多,病机复杂,虚实夹杂,涉及多脏。病理因素与虚、热、瘀相关;病理机制以脾肾亏虚为本,瘀热为标;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大法,分别采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具体治则;以四物类方为主灵活加减治疗,同时注意顾护脾胃,巧用苦酒煎药等。该书对崩漏病的论治思路于当今临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谦的《医宗金鉴》全面总结了清以前的中医学术成就,其学术思想可法可传,对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吴谦生平及其论著《医宗金鉴》的成书、版本、内容以及其学术特色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将心悸的诊治纳入六经病的整体辨治当中,文章根据六经的生理特点、六经与心脏的联系、他脏与心脏的联系,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太阳心悸多因太阳病误汗、误下等原因导致,治当扶养正气、阴阳双补、补气养血、温阳散水;阳明心悸多因阳明病津气耗伤、阴不敛阳、心神被扰所致,治当清邪热、益气阴;少阳心悸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和解少阳;太阴心悸多为伤寒里虚、中焦虚寒、心脾不足、心无所主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调和气血;少阴心悸多责之阳虚水盛,治当温阳利水;厥阴水厥所致之心悸,治当温化水饮。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可为经方治疗心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的经脉循行图和经穴图进行了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清代对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的认识,为后人研究清代针灸水平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杂病心法要诀》基于古代著名医家的论述,对内科杂病有较为详实的记录。近年来腰痛在青中老年中发病率逐渐上升,《杂病心法要诀》将对此病的论述概括为5首歌诀,对腰痛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具有参考意义。书中更是将腰痛病因概括为肾虚、风、寒、湿、痰饮、气滞、血瘀、湿热以及外伤闪挫九者,各种成因所致腰痛之状各有差异,临证时需仔细辨别。针对不同成因的腰痛,治疗则有青娥丸、安肾丸、独活寄生汤等方药。此文尚补充了腰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及现代研究,并附有1则寒湿腰痛的临床医案。  相似文献   

12.
《医宗金鉴》是清代吴谦等人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共九十卷,刊行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其中《正骨心法要旨》共四卷,书中除对伤证的治疗手法、固定器具、固定方法以及骨骼解剖上作了详尽的描述外,在伤证的辨证用药上也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被后世奉为中医外科经典书籍,对乳腺病病因、病机、治法、内服方药记载详备,创立了许多独特的外治方法等,许多理论及方药沿用至今。但缺乏系统整理。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的乳腺病章节内容方进行了梳理总结,将其主要学术观点归纳为:乳腺病按疮疡论治并重视外治药、创立红升、白降二丹用于乳岩治疗、乳岩分阶段论治、火针治疗不乳儿乳痈等,并对其处方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溯本求源,古为今用使其指导临床治疗,并为治疗当前临床难治乳腺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谢海洲 《天津中医药》2004,21(4):265-267
《医宗金鉴》是清代编写的医学丛书 ,被后世奉为圭臬。其中《外科心法要诀》篇包括现代医学外科、皮肤科、肛肠、五官、肿瘤等疾病内、外治的内容 ,较多地使用有毒药物 ,并对其剂型、种类、使用范围等方面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创新 ,对目前临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结合临床经验 ,阐述毒药用法 ,阐述心得 ,启发后学。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其中将头痛列为关键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但未见明确的太阴头痛条文。按六经论述头痛的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其性质涉及表、里、寒、热、虚、实、水饮之不同,对后世头痛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有效地发挥经方对头痛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伤寒论》中辨治六经头痛的条文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6.
探讨肺胀证治中的六经辨证规律。以六经辨证规律为法则治疗肺胀较脏腑辨证更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从邪犯太阳、肺失宣肃,邪入阳明、痰热壅滞,邪伏少阳、肺郁气逆,太阴湿困、肺虚痰阻,少阴寒热、水气犯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6个方面探讨肺胀的六经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 《医宗金鉴》刊行于清乾隆7年(公元1742年),是清政府命吴谦等人编纂的一部医学丛书。其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以下简称《要旨》)是伤科专论,“内洽杂证法”一篇,详细论述了损伤内证的辨治,全篇贯穿了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思想,并在总结前人治伤经验基础上,特别强调了“恶血归于肝”和“损伤内证,专从血论”的论点,是《要旨》辨治伤科内伤的特色,对伤科临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今就此两点作粗浅论述,以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相关方证为目,构建咳嗽的六经辨证体系.太阳伤寒咳嗽麻黄汤主之,太阳中风咳嗽以桂枝汤治之,太阳伤寒咳嗽兼水饮以小青龙汤为代表剂.阳明热化咳嗽伴不恶寒、咽痛、脉浮数为主要临床症状,类似于肺热咳嗽,治之以桔梗汤或桑杏汤;阳明寒化咳嗽,以吴茱萸汤主之.少阳咳嗽为胆气宣发不利,郁而化热,治疗以小柴胡汤加...  相似文献   

19.
失眠也可从六经辨证。太阳辨治:卫强营弱致失眠,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膀胱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阳明辨治: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胃热失降致失眠,治以调胃承气汤;邪热结肠致失眠,治以大承气汤、少阳辨治:胆郁化火致失眠,治以小柴胡汤等。三焦失枢致失眠,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太阴辨治:寒湿停聚于中焦,治以理中汤加味。少阴辨治:阴虚阳亢致失眠,治以猪苓汤;阳虚阴盛致失眠,治以四逆汤加味。厥阴辨治: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致失眠.治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如何提高皮肤病诊疗效果、中西医怎样有机结合,笔者临证注意到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对病位的认识和治疗内在联系迥异,并联想到刘渡舟教授描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差异时以邮递员送信是否明确到门牌号的比喻,豁然开朗。兹结合《伤寒论》,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1表里半表半里三部分,病邪可从此处寻现代医学诊断湿疹多以其病因、病理变化最显著的系统、部位或形态学决定。临床按病程和皮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