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大黄为主中药灌肠能延缓CRF患者病程发展,改善肾功能。本文就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CRF的疗效及相关机制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病的晚期,导致肾脏排泄功能不全,体内氮质及其它代谢产物贮留,内分泌紊乱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故亦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属祖国医学“溺毒”“关格”“虚劳”等范畴。我科于1988年3月至1990年3月对收治的60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用复方大黄灌肠液灌肠和服肾衰胶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应用大黄为主的中药处方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下简称“慢性肾衰”),取得了比较肯定的临床疗效。笔者根据这一经验,在排除了肾功能恶化因素影响,严格饮食管理,使患者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应用大黄牡公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患者20例,重点观察了本方对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钾值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灌肠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2例临床体会湖南医学专科学校附属第三医院(410011)许合慧主题词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大黄/治疗应用,牡蛎/治疗应用,灌肠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晚期的严重综合征群,发病率高,预后极差,其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5.
复方大黄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复方大黄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近期疗效。方法 :以复方大黄灌肠液高位灌肠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治疗慢性肾衰 42例 ,并以单纯中医辨证论治口服中药 2 0例作为对照 ,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灌肠及口服综合治疗作为 CRF的非透析治疗措施近期应用能达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药蒙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了中药蒙药灌肠疗法的优势及与微生态的关系。采用以大黄为主的各种方剂行灌肠疗法,可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素产生率,减轻炎症介质释放,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质代谢,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为中蒙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黄液保留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功能衰竭(肾衰)是一组以肾单位损害从而使肾脏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候群.2002-2007年笔者对50例肾衰患者采用西药结合大黄液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肾衰)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的共同归宿,是以进行性肾单位毁损,从而使肾脏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晚期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所限,许多患者无法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所以考虑选择其它途径增加毒素的排出。我们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对保护肾功能和延缓透析时间的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肠道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期的确切疗效.方法 对23例慢性肾衰竭期及前期病人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每晚1次,2周为一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清钾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氮质血症及肾衰竭期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钾离子(K+)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对氮质血症期及肾衰竭期疗效肯定,值得社区医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m)简称慢性肾衰(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慢性肾功能减退,肾脏不能维持其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基本功能,从而出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尽管现代医学对CRF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临床治疗方面并未取得很大突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缓解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推迟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灌肠疗法是中医治疗CRF的重要手段。现仅就近4年来中药灌肠治疗CRF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