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干燥综合征属"燥证""燥痹"范畴,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胃、肝、肾,以肺为主,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是肺失宣布、阴虚络滞,病因关键是肺不布津、脉络滞涩。治疗上强调宣肺布津,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兼症的不同,进行化裁加减,初期滋阴润燥,后期久病及肝肾,注重滋补肝肾,贯穿燥证的过程中,强调了通络化滞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智龙教授善治内科杂病,治疗皮肤病,多从"肺主皮毛"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中医理论出发,认为某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肺和心的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从而应用导赤散、茯苓杏仁甘草汤化裁加减治疗皮肤病,临证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冯毅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属于内伤咳嗽范畴,与肺胃相关,病机总属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治疗以脾胃为本,兼顾痰湿。拟左金丸加减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根据温州地区地处沿海、以湿为主的气候特点,笔者阐述了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法方药,并分析病案1则。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疫病、湿疫范畴,病位在肺,可伤及心、肝、胃、肠,主要病机为寒、热、湿、毒四者错杂,但化热伤津为其根本,当早期投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品,以断其热势,不令传变。初期证属湿毒蕴肺者,方可选藿香正气散合银翘散加减。中期证属疫毒闭肺者,方可选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苇茎汤加减;证属气血两燔者,方可选清瘟败毒散加减。危重症期证属内闭外脱者,方可选参附汤或生脉散加减。恢复期证属肺脾气虚者,方可选参苓白术散合补肺汤加减。因人、因地制宜,通过辨证论治,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史锁芳主任医师认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位涉及肺鼻咽,风,痰,虚及其交互影响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的机转特点,病机多属风痰留伏,鼻咽不利,肺失宣降,根据其病机化裁出疏风宣肺化痰利咽基础方,结合临证加减,多能获效。  相似文献   

6.
刘怀珍教授认为肥胖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不足为主,标实多为痰湿、气滞、血瘀、内热。病位主要在脾、肾,与心、肺、肝、胃等脏腑相关,提出以“扶土滋水”为主要治法,兼顾燥湿化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泻内热,临床治疗上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结合西北地区地域特点、发病时令及易感人群体质,从五行脏腑气机气化角度探讨此次疫情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国家级名中医刘华为教授认为本病当属"寒湿疫",证型为"寒湿束表,热郁津伤",病位在肺脾,方选藿香正气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相似文献   

8.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可得到控制和改善,但在激素减量或停药过程中易复发。COP属中医肺痹病,刘桂颖老师认为肺卫失固、邪热入里为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痰饮、血瘀为其继发病理产物,肺络痹阻为其局部病理结果和发病的关键环节。刘老师拟定了"咳喘胶囊"合"消瘰丸"加减方为治疗COP的主方,采用在主方的基础上辨主证进行加减化裁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天津市名中医张智龙教授治疗皮肤病医案,总结张智龙教授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导师张智龙教授认为皮肤病病位属肺,与心密切相关,治疗以调心理肺为基本法则。以加味过敏煎为主方,配合从心、肺论治之经典方及类像用药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认为痤疮属本虚标实证,本虚即指阴阳气血的不平衡(即西医所谓的内分泌失调),标实是指本病总属热证,而肺胃热盛是痤疮发生的基本病机,在清泄肺胃同时,结合五脏论治辅以对症加减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重型手足口病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蓉  杜松 《世界中医药》2013,8(2):164-166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中"温疫"范畴,由温热挟湿疫毒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多由普通型发展而来,病位在肺、脾、心、肝,发病符合中医温病的发展规律,初起以肺卫为主,可见卫气分证,极期入营血,内陷心肝,热入心包,肝热动风则见高热、神昏、抽搐、颈项强直等危象;疫毒入里犯及心肺,肺失宣降,水气停滞,水气上凌心肺则见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张口抬肩、呼吸节律改变;热邪灼伤肺络,血溢脉外,或疫毒热邪耗气伤阴,心肺气脱,气不摄血则见咳吐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疫毒热邪耗气伤阴,日久及阳,心阳外脱,则见身热、神昏或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等内闭外脱危候。  相似文献   

12.
从肺论治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煜坤 《光明中医》2010,25(8):1332-1333
古今医家大多从肝、心、脾、肾四脏论治抑郁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与肺的关系:悲忧为肺志、肺为气之主、抑郁症为气病、肺与肝、心、脾、肾关系密切。从而认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在调四脏的同时,还应注重对肺的调理,可帮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易反复发作,整个病程多徘徊于气、营之间,鲜有动血耗血之血分证征象。卫气营血理论根据邪气侵袭人体部位的深浅,将病程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运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治疗成人斯蒂尔病,可根据其发热特点及伴随症状辨证论治,常用疏风散热、宣肺透邪法,和解少阳、透邪外出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法及养阴清热法。  相似文献   

14.
据中医学"五神藏"学说,从心、肝、肺、脾、肾五脏论"脏躁"之脏,提出"脏躁"的病机可概括为五脏的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且"脏躁"常与多脏相合为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晓男教授认为糖尿病足多因消渴日久,气阴受损,脉道不利,血行瘀滞,瘀久化热,热盛肉腐或在某些外因诱发下局部感染毒邪所致;病位在血脉,病性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湿热蕴阻、脉络瘀阻为标,湿热、瘀血即是气阴两虚的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脱疽的病理因素。湿热毒盛糖尿病足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若失治、误治易出现损筋坏骨等严重病理变化;又因足部皮薄近骨且间隙较多,常引起深部组织及骨关节间化脓性感染而出现损筋坏骨等严重病理变化;虽属"疽"的范畴,又兼具"疔"的特点,临症要有"走马看疔"的态度,严密观察,病不容缓,及时应对,不可贻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中西医结合综合内外兼治,标本合治,适时祛腐切开引流,清脉康洗剂浴足,内服糖足方,外用一效膏、油调膏等,各有侧重,注重局部,兼顾整体。  相似文献   

17.
胸痹病位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最早见于《灵枢·本脏》篇,又称“心痛”、“心痹”,病因病机乃寒邪侵袭、热邪犯心、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痰瘀阻滞、他脏病变及心;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创胸痹辩证论治,提出胸痹纲脉:“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首次明确指出瘀血可致胸膈满痛(即胸痹),“胸中瘀血,胸胁槽满,膈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更强调寒邪为患;宋金元时期出现易水学派,有“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张元素《医学启源》认为“心虚则恐悸多惊,忧思不乐,胸腹中苦痛”,李东垣指出“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明清时代对胸痹心痛病的认识趋于完善,《冯氏锦囊秘录·方脉·q.2脾病合参》云:“因于怵惕思虑,伤神涸血,于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食饮风冷热悸虫疰之九种,乘虚侵凌也”,高奉先《医宗释疑·胸痛》日:“胸者,锁骨之下,两乳中间膻中是也。膻中为气海,心肺所居之地,清阳升降之路也,稍有阻碍,胸痛生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三焦气化为脑神的基础。"心藏神"是一身的最高主宰,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脑神"即"识神",是"神"的外在表现,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脑神表现是以三焦气化化生的气血津液精为物质基础,脑神的血、脑髓居所赖三焦气化化生,五神五志赖三焦气化紧密联为一体;精气能化神,神能统精气,"精气神"互化涵括了气血津液精神间的互化,是三焦气化的集中体现,精气神及脑神赖三焦气化的气机而各就其所;脑神的整体神志观通过三焦气化体现,脑神的作用通过三焦气化来实现;三焦气化失司致脑髓不充则是脑神病变的基础,脑神的病变通过调理三焦气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症状变化复杂,中医证型是反映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较好指标,主要为脾胃气虚、脾气虚兼胃阴虚;因患者体质差异随后表现为脾肾气(阳)虚,或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治疗不宜过早补肾,以防滋腻碍于脾胃;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第一要务;因阴阳体质差异,证型会向不同方向转化,阴虚多转为肺胃阴虚、肝肾阴虚;阳虚易转为脾肾阳虚型。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抑制期较长,恢复较慢;阴虚体质,在脾胃和合后,尽快应用滋补肺胃之阴兼有清热药物;脾肾阳虚抑制期较短,恢复较快,可谓"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理因素不外热、痰、瘀、燥四端,温热之邪致病,直接灼伤肺津,治以清热解毒之法;痰邪致病,多因肺气失宣,炼液为痰,瘀滞脉络所致,治疗以化痰通络及清泻肺热为主;肺气闭塞,血行不畅则血瘀,痰热瘀互结成病,可予活血化瘀类中药;燥邪袭肺治以滋肺阴之法。亦有脏腑论治法,在脾可益气健脾、化痰止咳,以期"培土生金"之效;在肝则防木火刑金,风火相扇为患,重在调肝理肺。另外,针灸疗法、拔罐疗法、贴敷疗法亦可收到满意疗效。中医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其优势在于能够多靶点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因质制宜",处方用药各有偏重。或通过饮食调适,激发人体自身能力,主动适应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