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衄血属血证范畴。以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外渗于肌肤为特点的病证。衄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指鼻腔出血,如《伤寒论》46条谓:“……剧者必衄,衄乃解。”指的是鼻衄;广义则泛指人体上部及体表皮下出血,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载“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而《张氏医通》明确指出:“其衄血种种,各有所从,不独出于鼻者为衄血。”此论反映了血证的内在联系,故后世医家多宗其意。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临床分为鼻衄、齿衄、舌衄、眼  相似文献   

2.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离经妄行,溢出体外的病证。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命以不同的名称,如衄血,吐血,呕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之因虽多,但不外气火淤三者,气火盛则迫血妄行,气火衰则血失统摄,淤血阻滞则血不归经。其中尤以火热所致者最多,《血证论》说:“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济生方·吐衄》亦说:“失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至于因外伤所致出血则另当别论。出血的治疗,诸家各有特点,刘河间从火,朱丹溪从痰,张锡纯  相似文献   

3.
气血失调为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机理之一,其中以气分病变伤及血分者,应用调气法治疗常获良效。何谓调气?张景岳说:“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赢困倦,补即调也。”兹分述笔者临床应用的体会1 平肝降逆法治经行吐衄 降逆,即降敛上逆之气的方法。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为常见。常用方法有肃肺降逆、和胃降逆及调肝降逆。《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中怀抑塞、木郁不达、郁极化火、肝之气火上逆,可发为吐血、呕血、衄血。《血证论》曰:“盖肝气上干,从浊道则吐,从清道则衄。”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经行时冲气旺盛,此时若冲气挟肝气上逆,气逆火炎、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扩张咯血为内科急症之一,一般发病急骤,病因复杂。《济生方·吐衄》指出“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气血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丹溪心法》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认为出血由于阳盛阴虚之故。咯血之症,咳或不咳,血自肺系而来,从口中而出,其病机多由气火上逆,经曰:“而血动之由,唯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阳络损伤而血随之上溢所致。气属阳而易动,血属阴宜静。若妄动则为病,“气有余便生大”火性上炎而灼伤肺络迫血妄行是血不循经而上溢,则咯血由此而作。 咯血症之病因,有外因内因之别。外因因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侵犯,均易伤津动血。内因多伴为七情过极,五志化火,素体阴虚,阴虚火旺,火升则血溢。然而亦有气阴两虚,气不摄血者,临床诊断治疗则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证属急症范畴,故血证凡出血者当以用药止血为首务。我临证体会,治血证既须注重辨其病因病性病位,又要注意药物剂型和剂量变换,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兹就其鳞爪举述之。1 衄血不忘用阿胶衄血即鼻出血。病因有局部与全身之分。无论局部或全身性衄血,中医总认为“热伤阳络,血干清道”,“阳络者,谓躯壳之外,肌肉皮肤脉络之血从阳分循经而上,则干清道而为衄也”。(《血证论》)其病气属火,火有虚实之分,实火表现为素有郁热,如肺火壅盛、胃火浮  相似文献   

6.
一迫血离经冲气为火热之邪所乱,致血不循经,或溢肌肤、或肆走空窍而为诸种急性出血。临床上,若肝胃之火上逆作乱,多致呕血、咯血、便血,当以泻肝、凉胃寓以平冲,用“龙胆泻肝汤”、“泻心汤”之类。若心肺之火所乱,可见各种咯血、衄血,直须凉血、清心、泻肺佐以平冲,用犀角地黄汤加大黄之类。肾火所乱,多见尿血、错经、崩漏或齿衄诸候。尿血,当清心滋水、泻火平冲,如小蓟饮子加大黄;  相似文献   

7.
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文中的“心气不足”,非心气亏虚,“不足”实乃心烦不安之意,指心之阴气不足,阳热独盛,热扰心胃而烦热不安,热盛则火升,火升则血迫妄行,发为吐血、衄血病证。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载:“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尤在泾将“气”作“阴气”,进而解为“阴”,曰:“阴不足者阳独盛,血为热迫而妄行不止矣”,亦有把心气不足与吐衄看作并列的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通报》2013,(3):17-17
火之称君、相也,惟天有,然而人则否。何以言之?《素问》说少阴君火,主春分后六十日;少阳相火,主夏至前后六十日。与厥阴风木、太阴湿土等,同为天之六气。六气惟火、暑为时最长,故分其纯者为君火,烈者为相火。相火亦谓之暑,乃始温终热之义也,故日惟天有。然至于人身,则左肾水、右肾火,即为诸脏腑所秉气液之源。  相似文献   

10.
杜贵森 《新中医》1989,21(2):28-29
《金匮要略》云:“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指出了心经阴气不足,阳热独盛,心胃之火有余而导致吐血衄血者,以泻心汤治之,临床很有效验,沿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多年来用泻心汤治疗血证,临床体会到:此方药虽仅数味,但确善借阳明通路,清除五脏之热结,下横行之逆气,保少阴之真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