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颈夹脊穴疗法对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并判断其临床价值。方法:138名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因失随访入组实际131人)按随机量表法(分段随机化)分为3组,电针深刺组(A组)53人、普通电针组(B组)46人、物理治疗组(C组)32人。A组接受C3~C6棘突水平夹脊穴深刺电针治疗,针尖触及骨质;B组接受C3~C6棘突水平夹脊穴电针治疗,但针尖不触及骨质;C组接受颈部中频电疗、超短波照射等物理治疗。3组疗程均为10天。3组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半年接受X线检查,并经椎体Borden氏测量法测量颈椎曲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 3组治疗前测量值分别为(6.9±1.9)mm、(7.3±2.1)mm、(6.9±1.7)mm;A、B、C 3组治疗后半年测量值分别为(14.1±2.6)mm、(10.1±1.5)mm、(9.7±1.9)mm。A组治疗后颈椎曲度恢复水平与B组、C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深刺颈夹脊穴疗法治疗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疗效较好,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优于普通电针法及物理治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Mulligan手法结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常规理疗,观察组42例加用Mulligan手法结合电针颈夹脊穴,2周后,对比颈椎生理曲度与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效果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Mulligan手法结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可纠正关节错位,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恢复患者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配合推拿对颈椎病曲度变直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及中药外敷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变化。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2.3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曲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纠正颈椎病患者的曲度变直,是快速缓解颈椎病疼痛症状和获得远期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下颈椎失稳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自愿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牵引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针刺加牵引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与牵引综合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总疗效评价、症状体征积分和影像学检测.结果 针刺组、牵引组、针刺加牵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67%、73.33%、90.00%;针刺加牵引组治疗颈椎失稳症总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X线改变均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 针刺配合牵引是治疗下颈椎失稳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针夹脊穴与颈椎牵引治疗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本实验为的随机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取电针夹脊穴,每次针刺20分钟。治疗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每日治疗两次,2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电针夹脊穴治疗下颈椎不稳症有显著疗效。结论:电针夹脊穴是治疗下颈椎不稳症有效方法。对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明显优于与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6.
张任  海兴华 《天津中医药》2016,33(7):403-405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椎曲度异常并伴有颈、肩、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先后采用推拿手法及颈椎电动间歇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颈椎电动间歇牵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临床疗效分析方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47%,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显示,试验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曲值比较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颈曲值比较显示,试验组改善颈椎曲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对于改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颈椎曲度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5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曲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可纠正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调整枕头对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的患者165例,均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均采用牵引配合调整枕头来治疗,疗程结束后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来评价效果。结果颈曲改变:复位23例;基本复位87例;尚可52例;差3例。临床症状:治愈62例,显效10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牵引配合调整枕头对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及颈椎生理曲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志高  赵涛  杨学涛 《河南中医》2012,32(12):1661-1662
目的:观察天弓颈椎牵引仪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疗效.方法:将72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天弓颈椎牵引仪卧位牵引和传统坐位垂直牵引,对比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2%,对照组有效率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颈曲值治疗前测定为(1.33±1.39)mm,治疗后为(7.15±2.90)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曲值治疗前测定为(1.66±1.79),治疗后为(2.89±2.1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弓颈椎牵引仪治疗颈椎曲度异常,方法简便,疗效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牵正骨结合循经取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用颈椎牵引、颈部按摩、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用颈椎牵引下正骨推拿、循经取穴电针治疗。两组均不使用药物治疗,10天为一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z=-7.125,P<0.001)。治疗组的积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72, P<0.001)。结论:颈牵正骨结合循经取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肩井穴为主治疗颈肩综合征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粟漩  巫祖强 《中国针灸》2001,21(12):3-11
方法:将临床84例颈肩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44例,取肩井穴为主电针治疗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以口服双氯灭痛25mg及颈肩部中频治疗20分钟,5天为一疗程。结果:第1疗程后电针组痊愈率为34.09%,对照组痊愈率为12.50%,P<0.05,两组疗效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第2疗程电针组痊愈率为72.72%,对照组痊愈率为27.50%,P<0.01,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肩井穴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以颈三针为主辅以分经辨证取穴,与牵引治疗作对照。结果:电针组50例,痊愈25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超激光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三组。电针组40例天柱、百劳、百会、风池、晕听区,1次/d。超激光组38例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型探头照射双侧风池穴,SG探头照射星状神经节,1次/d。电针加超激光组39例电针及超激光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电针组治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0%。超激光组治愈20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00%。电针加超激光组治愈27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0%。临床疗效电针加超激光组显著优于电针组、超激光组(P<0.05)。[结论]电针加超激光治疗颈性眩晕有效性、协同性和可重复性好,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新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恢刺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收治52例患者,结合颈部X线或CT表现,用指切法在颈部病变棘突两侧寻找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为主穴1组,肩胛骨上角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肩井,天宗为主穴2组,采用恢刺合电针的方法,配合后溪及昆仑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31例,好转16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0.38%。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为(3.87±2.03),明显优于治疗前(7.75±1.15)。结论:恢刺合电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大椎"穴对颈椎病模型大鼠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CM)及胞内Ⅱ型胶原(COL-Ⅱ)、V型胶原(COL-V)、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莫比可组,每组7只。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每次治疗30min,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共治疗2个疗程;莫比可组给予莫比可片每日0.75mg/kg灌胃治疗,共治30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椎间盘中ECM、COL-Ⅱ、COL-V、MMP-13、TIMP-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CM、COL-Ⅱ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COL-V、MMP-13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P<0.05);电针组、莫比可组ECM、COL-Ⅱ较模型组增多(P<0.01),COL-V、MMP-13较模型组减少(P<0.01,P<0.05);各组TIMP-1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大椎"穴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可能与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牵引、理疗与健康教育综合治疗高校学生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名高校学生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名,治疗组予推拿、牵引、理疗与健康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及外敷关节止痛膏治疗.两组均治疗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疼痛McGill评分(short 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各有2例病例脱落;两组疼痛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比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推拿、牵引、理疗与健康教育综合治疗高校学生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2例)。观察组以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3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以颈夹脊穴为主行常规针刺,每周连续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45%,对照组为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Q颈痛量表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粗毫针松解颈部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拟颈眩汤为主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等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颈眩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拟颈眩汤为主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有良效.  相似文献   

19.
腹部电针配合TDP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部电针配合TDP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刺激关元、中极、水道等穴位并且配合TDP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均治疗5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腹部电针配合TDP对于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恢复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振 《中医临床研究》2014,(7):80-80,8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风池、完骨、天柱、颈椎夹脊穴等穴。电针穴位组:同侧风池与颈夹脊穴,共两组,连续波,留针30 min,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60例患者中,治愈43例,占71.7%;显效12例,占30%;有效4例,占6.7%;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