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病起于一元伤损”,郑钦安推重阳气,临证时首先考虑阳气损伤情况,对阳虚阴盛证候的辨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认识,按其程度由轻到重分出纯阴之象、阴盛格阳(含虚阳上浮和虚阳外越)、虚阳欲脱3种证候,郑钦安对其分别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笔者将其归纳为郑钦安所论“阴证三候”或称“阴证三层次”。尤其是由阳虚衍化而出现的种种变化之证,如阴气上僭、阴盛格阳(含真气上浮和阳虚外越)、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见到阳虚阴盛,“满身纯阴”之证,由于证候单纯.从阴阳“实据”、“真机”着眼,辨识并不困难。关键是阳虚之证有很多变化,“往往多有与外感阳症同形,人多忽略”,或者“以为阴虚火旺”之证,容易惑人。郑钦安重视并归纳了阳虚引起的阴盛逼阳的变证,即真气上浮和虚阳外越两种证情,此即阴证第二层次。这是郑氏学术思想最独到、最精华的部分。毕生研究火神派的唐步祺先生评日:“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乃祖国医学之瑰宝,千古一人而已!”当系指此而言。本节主要探讨阴盛格阳中最常见的真气上浮或称虚火上冲的辨识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萍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2):22-22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中治疗元阳浮越、虚火上浮之证的一种方法 ,意在引虚火下潜 ,使元阳归宅。此证有阴虚与阳虚之别 :肾水不足 ,真阴内耗 ,虚阳无约 ,浮越于上 ,当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 ;元阳虚衰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龙火飞越 ,急需温元救阳 ,引火归原。试讨论之。1 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景岳全书·阴阳篇》说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以引阳也。”临床中常见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 ,再用养阴潜阳之法也收效甚微 ,可“…  相似文献   

4.
论阳虚烦躁之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桓 《新中医》1989,21(12):2-4
阳虚烦躁证在临床上往往提示疾病已进入深重阶段。其病机在于阳虚阴盛,虚阳外扰或阴盛阳虚,格阳于外,致心神浮越而成烦躁,二者常可互为因果。在辨证上心、肝、脾、肾之阳虚烦躁病变重心不同,轻重有别,治疗上也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详辨阴证,多有创见”一节中,论述了郑钦安对于阴证三候的全面认识,尤其是他对阴盛格阳(含真气上浮与虚阳外越)与阳虚欲脱所产生的种种假热之症,能够辨伪存真,识破假象,是其学术经验中最独到、最精华的部分,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进一步思考可以发现,郑氏所识别的假热之症与其它种种假象,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在全身“阴象”、“阴色”的基础上,在重重阴霾中产生的局部假热之症,如头面五官诸般红肿热痛之疾和周身发热、发斑、肿块等症,这些假热之症郑钦安称之为“阴火”。在辨认病证时,他曾说过:“不必细分,总在阴火阳火判之…  相似文献   

6.
通过重温《伤寒论》及郑钦安先生的著作,结合临床实践,指出阳虚发热可简分为外感及内伤两型.前者具体又分为阳虚外感风寒型,阳虚外感风寒兼内伤寒湿型及阳虚外感风寒兼内有积热型;后者分为脾阳外越型和肾阳外越型.并分别阐明了各型的病机及治疗要点,指出治疗阳虚型发热首当辨明是否兼有外感,若以外感为主,治当扶阳与祛除外感并进;如为内...  相似文献   

7.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1,31(2):128-130
潜阳封髓丹出自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二,由附子、砂仁、龟板、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主治对象为阳虚而向外浮越之证,其内在实质为阴盛。该方抓住肾水虚寒,相火越位,即下寒上热这一病机特征而精心设计,达到温命门之水寒,潜上越之浮阳,即引火归元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郑钦安"阴盛格阳"论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文录 《中医杂志》2007,48(8):677-679
清代名医郑钦安对阴盛格阳之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真气在下,但无时而不发于上,故当"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时,而致阴盛格阳之病证。因此,在辨证中他擅于抓住阳虚病证的本质,在治疗上针对阳虚上、中、下之不同,分别采用扶阳药物治疗,善用四逆汤类方,被誉为"火神派"的创始人,其扶阳气的学术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临床中的诸多疑难杂病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9.
邓舜 《四川中医》2009,(11):30-31
阳虚失眠临床可见,病机为心阳虚衰,心神浮越;或心肾阳虚,致心肾不交,治疗当抓住阳虚的基本病机,温阳益阴,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0.
<正>火神派的潜阳封髓丹是近年常用于治疗"虚阳上浮"诸病的重要方剂,方由附子、砂仁、龟甲、黄柏、甘草组成,具有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补益三焦、折伏虚火功效,主治阳虚导致阴盛于下,孤阳僭浮于上的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