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王玉玺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诸多的中医治疗经验,在治疗上重视调理脾胃,尤其是在顽固性、慢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常收显效。本文旨在介绍王玉玺教授从脾胃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刘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在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肺系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哮病的中医诊治上,既承继了前人之经验又能在现代医学对哮病的病理、发病机制方面的新发现、新认识的基础上,对哮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不泥  相似文献   

3.
<正>韩世荣主任医师是陕西省名中医,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长期的皮肤病诊疗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哀中参西,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对于证型固定者予以专病专方,并使用经方治疗皮肤疑难顽症,在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临证,耳濡目染,感受颇多,现就其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整理如下。医案1硬皮病张某,男,45岁,教师,就诊时间2012年2月15日,主诉躯干右侧局部皮肤硬化萎缩5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其独特的优势,陈达灿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较多的中医治疗经验,在治疗上重视调理脾胃,尤其是在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常收显效。本文旨在介绍陈教授从脾胃论治各种皮肤疑难顽症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析《时病论》有关外感病的论述,表明在清代寒温争论之时就有力图使寒温合一的外感病学专著出现。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医外感病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对中医外感病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鉴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仍将外感病学范围内的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作为两门学科开设,重习雷氏之见,对建立外感病学新学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黒变病是发生在以暴露部位为主的灰褐色色素沉着病,而又以面部为多见,中医属黛黑斑的范畴,病因不详,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从事面部损容性皮肤病诊治多年,发现面部黑变病患者多由暴晒诱发,或者使用劣质化妆品引起。经多年临床实践,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内服外敷中药,配合面部刮痧,对面部黑变病的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闵  李丹  陈晖  胡申  张丽  指导:孙冰 《新中医》2019,51(10):339-341
正文: 孙冰教授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和济宁市名中医药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全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除擅长治疗内分泌、不孕不育等疾病外,亦精通常见皮肤病的治疗理论,并拥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不揣浅陋,将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建设  刘爱民 《新中医》2009,(10):10-12
刘爱民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近30年,辨证治疗皮肤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辨证灵活而精细,不受教科书的约束,用药心至药至,不落窠臼。现将刘教授治疗顽固性银屑病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明忠(1926.4~2010.6),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老专家,也是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工作60 余载,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不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而且对皮肤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现将原明忠老师在治疗皮肤病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冯江雪 《四川中医》2010,(2):112-113
介绍痔病护理经验,分证护理,突出中医特色,协助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桂红  傅莹  钟树文 《光明中医》2016,(16):2369-2371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冬氨酸钙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最终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总结分析。结果在对照组患者治疗中,痊愈的患者为10例,显效的患者为5例,有效的患者为3例,12例患者无效,有效率为60.0%。在实验组,痊愈的患者为20例,显效的患者为6例,有效的患者为3例,1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7.6%。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较高,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痊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门冬氨酸钙注射液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13例痊愈,7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8例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和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特别是近代各医家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发现多从温病入手,运用卫气营血、三焦和脏腑辨证体系指导临床。但单一卫气营血辨证和单一脏腑辨证在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建议在诊治现代传染性疾病时采用温病经典的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向系辨病情轻重和病邪深浅,脏腑辨证为纵向系辨明确病位,建立起了卫气营血—脏腑立体的联合辨证体系方法会更加全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近出现的传染性疾病,中医防治具有明显的“三因制宜”特点,针对广东地区的新冠肺炎,作者论述了将卫气营血—脏腑联合辨证体系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卫气营血—脏腑联合辨证体系是比较切中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和病机演变规律的,值得进一步深入总结和研究,以期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广东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辨证方法,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也为广东地区临床防控疫情提供可参考的中医诊疗方案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的慢性虚损性肺系疾病,为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预后不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痿的研究作为一项热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肺痿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为肺痿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因其主观性、个体化特点限制了中医临床诊疗的发展,数字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诊疗能力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中医优势病种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与现代化数字处理技术,提出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概念,从中医优势、辨证论治特色和数字化研究3个角度提出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选择思路;归纳总结临床常用示范性病种选择方法及适用情况,提出文献计量结合德尔菲法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选择方法,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志付教授根据新时代心身疾病高发的特点,提出了中医刚柔辨证体系用于诊治心身疾病,从多个方面将刚柔辨证治疗心身疾病的优势加以总结。其优势体现在:刚柔辨证针对心身疾病,刚柔分型明确,辨证论治;重视心身并治。应用中医刚柔辨证体系诊治心身疾病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方剂辨证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剂辨证,也称汤方辨证,其所以行之有效,就是因为中医的证和方剂间有着牢固的对应关系。因此“辨证选方”、“随证治之”成了中医临床上的不二法门。张仲景《伤寒论》强调辨证论治,同时也是方剂辨证的鼻祖和圭臬。方剂辨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法则;再结合方证对应施治专一化的推进,也有助于在现在的条件下,不追求打开中医的“黑箱”,而促进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曝光部位发生获得性的褐色斑为特征。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多是沿袭历代医家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笔者根据黄褐斑面部发病部位的不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探讨黄褐斑面部的发病部位与五脏的相关性,创造性采用部位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及注重引经药物的使用,希望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坏疽性脓皮病典型病例报告。在中医传统的六经、八纲、气血、脏腑等辨证方法指导下,以中药方剂内服为主治疗该病,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抗感染、手术清创术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获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成功病例的回顾,总结治疗经验、探讨理论认识,进一步为中医辨证治疗相关疑难病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经方药简效宏,历验不爽,将其活用于皮肤科疾病治疗,亦常获佳效。通过病案举例,兼谈目前中医凉药滥用和盲目的“中西医结合”弊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