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德芬  李静 《中医杂志》2014,(23):1990-1992
介绍吉海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以肾虚为本,与心、肝、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应补肾为主,同时兼顾养心、调肝、健脾,多应用自创二仙二地汤作为基础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阐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或性激素水平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根本病机为阴阳失调、心肝火旺。治疗时可通过清心泻肝,恢复心肾、肝肾在低水平下的协调状态,以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从临床研究角度研究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替代合成激素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明显的优势,能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医观点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以肾虚为主,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病机远不止肾虚一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代医家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学说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亦有心肺肝脾等脏立论,兼加出现瘀血、痰浊等,故相应治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用补肾、疏肝、清心、安神等法,并根据兼证辨证施治,临床疗效得到肯定,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新萍  高伟 《江苏中医药》2011,43(10):12-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范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阳主任医师从事医疗、教学工作20余载,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经验独特。夏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主,尤以肾阴虚居多,且与心、肝关系密切。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夏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观察夏氏更年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肾虚肝郁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根据证候积分表计算分值。纳入组内的病例均给予夏氏更年汤加减治疗。采用治疗前后患者证候积分自身对照的方法,评定疗效。结果 53例患者中治愈12例(22.64%),显效14例(26.42%),有效23例(43.40%),无效4例(7.5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夏氏更年汤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汤联合雌激素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雌激素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雌激素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雌激素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症状评分为(9.4±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2.1)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肾化瘀汤联合雌激素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调节机体雌激素水平,缓解、消除围绝经期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的。目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学者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接受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学说。而中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也是各家众说纷纭,但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涉及心、肝、脾各脏器功能失调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近年来,中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分别从中、西医发病机制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秦佳佳 《新中医》2010,(2):120-120
<正>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医家多从肾论治,然"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临床上围绝经期妇女情志异常甚为常见,这都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无关系。说明在围绕着绝经期前后,伴随着肾气的逐渐耗竭,肝脏功能亦日趋下降,从而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肝气郁结所致诸症多见。笔者认为,肾虚肝郁是其发生的主要机理,在从肾论治的同时,强调从肝论治,会取得更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滋水清肝饮加减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型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40例患者当做参照组,接受滋水清肝饮加减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与参照组(77.5%)相比明显较高,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较参照组也明显更优,组间经计算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肾虚肝郁型患者予以滋水清肝饮加减结合中医心理学治疗,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3.
补肾调肝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丽琳 《新中医》2007,39(5):56-56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0例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用补肾调肝中药组方治疗并进行观察。结果:痊愈20例,显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结论:中医补肾调肝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李云波 《北京中医》2009,(7):504-505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即通过调节"肾-天癸-胞宫生殖轴",女性内分泌的紊乱,形成一个新的平衡,使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得以改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金哲教授中医理论娴熟,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以肾虚为主,指出治疗时应以滋水涵术、宁心安神为主要原则,处方用药精妙,体现了从肾论治、重交通心肾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指标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证素主要以肝、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滞、血虚为最多见;②E2与肾、血虚呈负相关;FSH与肾、血虚呈正相关;FSH/LH与肝、气滞呈正相关。结论:E2下降、FSH升高是肾虚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FSH/LH与肝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金哲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波 《北京中医药》2009,28(7):504-505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即通过调节"肾一天癸一胞宫生殖轴",女性内分泌的紊乱,形成一个新的平衡,使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得以改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金哲教授中医理论娴熟,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以肾虚为主,指出治疗时应以滋水涵术、宁心安神为主要原则,处方用药精妙,体现了从肾论治、重交通心肾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治疗有其优势,但对于其病因的各家观点各不相同,目前多认为是肾虚。但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临床观察表明肾虚不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而是绝经后妇女的普遍状态为发病提供条件,而绝经后气血相对不足造成的体用之间暂时性的不平衡才是本病病因所在。因此临床治疗当以调和气血为主,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居多,肾虚是致病之本。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教育程度相关;与月经紊乱时间相关;与年龄、职业、孕产次数、初潮年龄、崩漏等相关。指出:肝郁为标,肾虚为本,肝郁气滞可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肝益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调肝益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谷维素、尼尔雌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0d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肝益肾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明显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填写相关临床调查问卷,进行一般情况、改良Kupperman量表的症状评分量表、中医证候学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调查的110例患者中,有抑郁倾向者77例,占70.00%;(2)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中,肾阴虚者42例(54.55%)、肾阴阳两虚者27例(35.06%),肾阳虚者8例(10.39%),结果显示以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者多见,兼有肝郁者53例(68.83%),研究结果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人群多兼夹有肝郁证;(3)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研究结果提示,随着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程度的加重,合并抑郁倾向的可能性增加。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合并抑郁倾向患者多兼夹肝郁证。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主要病机特点,中医治疗本病时,在调补肝肾的基础上重视养肝柔肝,对于防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