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选穴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偏瘫是其主要后遗症。针灸作为一种外治法,在偏瘫康复过程中的明显促进作用已被世界公认,而选穴是其中的重要步骤,也关系到针刺手法能否发挥最佳效应问题。现将近年来的有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1 辨经、辨位与选穴长期以来,“治痿独取阳明”这一理论指导着临床选穴。欧阳氏认为“独取阳明”中的“独”字非“唯独”之义,而包含“主要”的意思。在治疗中取阳明经穴,可起灌其中土、营养四肢、补其阳明、化其痰湿之功,又可发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血行风自灭。应用时先针健侧,后改针患侧。[1]但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为主的文献共42篇,共使用89个穴位,总频次为433次,十四经穴64个,总频次305次,占70%;经外奇穴128次,占30%。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7个,阳经穴6个,阴经穴6个,经外奇穴5个。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宜头颈部穴位和(或)舌咽部穴位加辨证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20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现代文献的经穴使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使用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等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63篇,涉及到13条经脉,78个穴位,总频次为418次,主要使用了百会、气海、关元、三阴交、中极等穴位。在部位上,胸腹部的穴位使用最多,重视远端取穴和交会穴的使用。结论: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重要取穴原则,同时重视特定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130例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130例中风偏瘫的临床体会翁寿雍,盛灿若(指导)中风偏瘫又名半身不遂,中医有“偏枯”之称,它是脑血管意外留下的后遗症。针灸对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所以只要治疗及时,辨证正确,取穴与手法得当,极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的选穴规律,为选穴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Pubmed 2000年1月—2023年5月关于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27.0软件对数据进行腧穴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5篇,涉及腧穴86个。曲池、足三里(11.49%、10.70%)使用频率最高。特定穴7种,五输穴使用频率最高。经脉15条,排前3位的依次为手、足阳明经和足少阳经。关联分析示,共16组腧穴组合符合要求,排前3位的依次为曲池-足三里,曲池-肩髃,曲池-肩髃-足三里。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后得到5组穴位组合;谱系图将排前20位的腧穴分为两类,足三里-曲池为一类,属重点要穴。共28种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和B12注射液使用频率最高。结论: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经脉循行以阳明经为主,选穴以五输穴为主,多采用足三里和曲池穴,并与近端取穴配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索从晋代到清代针灸治疗中风的古代文献,总结出治疗中风病的高频次穴位及组穴规律。方法:将中风病名、症状确立为中风检索词,通过建立数据库、频数分析、支持度对比的方法,总结出中风病总体腧穴运用频次,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3大症状腧穴运用频次及经络腧穴相关性。结果:中风治疗总体用穴频次和支持度居前5位的腧穴是百会、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辨证取穴方面,则体现了分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的选穴规律;经络腧穴相关性方面,用穴、取经多集中在阳经和督脉,体现了辨证与辨经相结合。结论:古代文献关于中风病的治疗主要以针对症状为主、病因病机为辅,分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其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 ,偏瘫是其主要后遗症。针灸是治疗中风偏瘫的重要方法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文件确认中风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近 10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现综述如下。1 分经论治长期以来 ,“治痿独取阳明”这一理论一直指导着临床。赵氏[1] 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 ,辅以太阳、少阳经 ,配以醒脑开窍 ,平肝滋肾的穴位。上肢瘫取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瘫取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治疗 70例中风偏瘫患者 ,基本痊愈率为 5 4 % ,总有效率为 98.6 %。陈氏[2 ] 等认为针治督…  相似文献   

8.
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1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巧莲  毕天敬 《中医研究》1992,5(3):47-48,F003
一般资料中风偏瘫患者166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70例;年龄41—50岁者16例,51—60岁者84例,61—70岁者56例,70岁以上者10例。脑出血46例,其中35例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2-1135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多为脑府受损,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夹杂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紧紧围绕其病机进行,在重点选用具有调神通络、醒脑开窍功效的穴位同时,亦十分重视使用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调理脏气等功效的穴位,具有重视病变部位、明辨本虚标实之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中风患者后遗症、并发症较多,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运动功能障碍为其常见类型,运动协调能力明显降低, 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异常,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巨刺法是目前临床针灸治疗偏瘫的常用针刺方法,以 “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 为原则,刺经为主。笔者通过检索巨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总结其选穴规律,以 期为临床治疗中风后偏瘫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  9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针刺结合穴位注射 ) ,对照组 38例 (针刺疗法 ) ,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4 .2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 ( P<0 .0 1)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对中风患者的救治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但也有很多患者不可避免的被中风后遗症所困扰。偏瘫为其后遗症的主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刺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明显,其治疗方式多样,无毒副作用,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认可。笔者就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顶颞前斜线齐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睢明河  马惠芳  白杰 《针刺研究》2003,28(2):144-146
目的 :观察顶颞前斜线齐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2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治疗组 ( 3 2例 )和对照组 ( 3 0例 ) ,治疗组采用顶颞前斜线齐刺法加常规体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顶颞前斜线常规刺法加常规体穴治疗。各治疗 3 0次。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提高患者肌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顶颞前斜线齐刺法加体穴治疗中风偏瘫有确切疗效 ,且优于顶颞前斜线常规刺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调和阴阳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郑谅  江钢辉 《针刺研究》1999,24(4):249-252
采用调和阴阳法针刺治疗中风患者30例,并与传统体针法进行对照,治疗两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 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实验组优于传统体针组。两组均能调节患者血浆TXA2和PGI2的平衡,此效应以实验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偏瘫患者分为针康组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 10 0例 ,针刺组及康训组各 6 0例 ,采用针刺体穴和康复训练 ,并在治疗前后 ,对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针康组与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比较P>0 .0 5 ,无差异 ;3组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其中针康组治疗前后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前后 P<0 .0 5 ,也有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好 ,而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均有较好疗效 ,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头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英  宋兆英 《中医杂志》1993,34(1):34-35
采用头针透穴“抽添法”治疗中风偏瘫100例,取得基本治愈率45%、总有效率97%的良好疗效,与同期体针治疗的50例作对照,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取穴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汉梁 《中国针灸》2002,22(11):5-13
目的:对比不同取穴方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划分阶段标准,按不同阶段选取不同屈肌伸肌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设常常刺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视经反射弧的原理,结论康复学的有关评定措施,分不同阶段、不同屈肌伸肌取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探求现代临床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的组穴规律为目的,检索CBM、CNKI、VIP、Wan fang data等国内中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传承系统进行用穴频次统计及穴位关联规则的分析,提取高频用穴及高关联规则的穴位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79首方剂中共涉及89个穴位,提取出7个常用穴位(支持度35%,置信度0.95);3个核心穴位组合(55%,0.95)。揭示治疗中风后失语多以祛痰熄风、醒神开窍、调畅气血、平肝潜阳为治标之法;同时配以益肾生髓、升阳固脱、调理神志为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逐渐成为老年人的首要危害疾病,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地位逐渐上升。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其治疗方法多种,利用井穴来治疗中风偏瘫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当代医家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更多的手段治疗偏瘫,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in apoplectic hemiplegia.Methods:One hundred and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ighty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by filiform needles and 8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