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渍疡性结肠炎患者共65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3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本研究经治疗4个月后中医辨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系现代医学的名称,目前现代医学病因尚未探明,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也没有特效药物,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成因和症侯治疗方法,早有记载,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休息痢和湿热痢范畴。为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积极探索本病的中医辨证及护理方法,通过护理人员认真细致的护理提高疗效,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3年4月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56例(美沙拉嗪口服+中医辨证施治),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大便常规情况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BC、WBC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BC、WBC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54/56)显著高于对照组(76.79%,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情况的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将UC镜下表现直接作为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将望诊中微观的观察纳入中医的整体观,作为中医辨证的依据,是对中医望诊的延伸、扩展,或将弥补中医宏观辨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情况的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将UC镜下表现直接作为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将望诊中微观的观察纳入中医的整体观,作为中医辨证的依据,是对中医望诊的延伸、扩展,或将弥补中医宏观辨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余媛 《内蒙古中医药》2014,(29):159-159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护理。结果:所有44例患者经辨证治疗与护理,治愈36例,占81.82%,显效7例,占15.91%,无效1例,占2.27%。总有效率为97.7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护理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多在治疗后1周腹痛开始减轻,3周后大便次数减少。湿热蕴结型总有效率为100.0%,脾肾阳虚型总有效率为95.1%,肝脾不调型总有效率为93.1%,脾胃虚弱型总有效率为93.9%。总有效率为95.6%,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安全、无毒、有效,且疗效巩固、防止复发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临床三十余年,在治疗肝郁脾虚型带下病时,均遵循祖国医学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本病多为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肝郁生热,湿热下注所致。所以,在治疗立法上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为主。采用疏肝理气、补气的药物配合升阳除湿之药进行治疗,均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脾虚湿蕴型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收治的80例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中医组(40例,中医辨证施护),对比并分析2组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中医组的住院时间(4. 09±1. 12) d、症状改善时间(2. 12±0. 54) d、护理费用(205. 81±10. 58)元均低于常规组(5. 92±1. 57) d、(2. 98±0. 78) d、(253. 24±12. 4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中医组的总体健康评分(87. 98±10. 43)分、生理职能评分(71. 26±10. 61)分、情感职能评分(83. 22±11. 87)分、精神健康评分(89. 54±12. 46)分、社会功能评分(89. 21±12. 05)分均高于常规组(79. 26±7. 54)分、(47. 59±8. 57)分、(64. 19±8. 45)分、(69. 25±9. 44)分、(75. 26±8. 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吴荣祖  牟荣英  唐亚萍  钱珍 《中医杂志》2002,43(10):775-776
以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为对象,对1022例作回顾性统计分析、采用中医证型覆盖方法进行统计,并结合中医“标本中气”的疾病传变演化规律分析研讨,指出了该病种中医证型的趋向性和某些证型的多发性。由于中医药本身在慢性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所具备的固有优势,为中药新药开发市场的前瞻性调研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理论分析、临床研究2个方面,就近年国内学者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及保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为运用中医理念进行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中医药在治疗FGIDs上具有独特优势,并逐渐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同。本文系统综述了FGIDs的病名、病因病机,并对近年来FGIDs中医现代诊治、中医药治疗、临床试验研究、临床结局评价进行了归纳总结,强调了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对于FGIDs辨证辨病的认识刚好体现罗马Ⅳ共识FGIDs的“多维度”诊疗特征。提出目前FGIDs中医临床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70例各常见中医证型的脂肪肝患者的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实质回声、远场回声、膈肌及肝内血管像的清晰度、肝静脉、门静脉血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痰瘀阻络型、痰湿内阻型脂肪肝患者门脉内径增宽,平均血流速度减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证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痰瘀阻络型与其他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肝右、中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肝气郁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血流动力学,给临床提供了解脂肪肝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客现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医时间医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宏观角度上反映着人体生理活动和脏腑活动的节律。现代胃肠动力学发现,胃肠道的消化、运动能力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节律性。本文通过对两者节律性的对比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校失眠学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相应的辨证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就诊的高校失眠学生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五型,将其证型分布与北京地区普通失眠人群相比较,同时分析高校失眠学生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特征,并研究高校失眠学生辨证论治的经验.结果:108例高校失眠学生数据分析表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研究生患病率高于本科生(P<0.05);在证型分布上,高校失眠学生心脾两虚型比例高于普通失眠人群(P<0.05),而阴虚火旺型比例低于普通失眠人群(P<0.05).结论:高校学生中,女生、研究生更容易罹患失眠.高校失眠学生中医证型分布与普通失眠人群的差异,可能与其年龄特点和学习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昆明市中医医院内科慢性胃肠道疾病为对象,将该病出院病例1022例作回顾性统计分析,采用中医证型覆盖方法进行统计,并结合中医“标本中气”的疾病传变演化规律分析研讨。指出了该病种中医证型的趋向性和某些证型的多发性,由于中医药本身在慢性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所具备的固有优势,为中药新药开发的前瞻性调研提供一种启迪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络病理论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因前列腺明显增大而影响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慢性难治性老年病,中医属“癃闭”等范畴。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仍未能十分明确[1],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特色,但总体上尚缺乏满意治法[2]。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总结及临床观察,提出该病可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辩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的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高中 《中医杂志》2005,46(5):323-325
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以下看法:(1)中药体外抑杀Hp实验存在局限性,应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2)Hp感染临床辨证分型存在多态性,应努力寻求反映本病中医证的金标准的特异性指标.(3)应进一步提高本病疗效判定的规范性.(4)应努力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