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灵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0例采用颈椎灵胶囊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同时两组均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灵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亦称之为颈椎综合征。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其症状为颈肩臂及背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叩顶及臂丛试验阳性。牵引及推拿是目前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笔者采用牵引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43例,疗效满意,并与用牵引加吲哚美辛片治疗的4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索定型有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运用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治疗颈椎病140例,进行颈椎弧度、椎间孔改变及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140例颈椎病人中有96例在颈椎弧度、椎间孔上有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达到痊愈,占68.57%;3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拔伸转颈顶椎板法有序结合,能在动态下拉宽椎间隙,纠正小关节紊乱,改善颈椎后凸弧度与椎间孔,放松颈项肩背部紧张痉挛的肌群,有效改善脑部血供,使受卡压的神经根得到松移,脱出的椎间盘得到回缩。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6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颈椎牵引,手法推拿和颈椎保健操等综合治疗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结果:63例患者中治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本法治疗的作用机理是纠正解剖错位,恢复正常和生理曲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调节阴阳,达到扶正邪的目的;颈椎保健操对巩固和提高疗效,恢复功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韧带的松动错位,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候群。它是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占颈椎病发病的60%。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来,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见颈椎病形成过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常见颈椎病主要是指由于工作或学习姿势不当,长期低头或长期不良体位等引起的颈肩背部肌肉劳损,相应功能失常致颈椎诸关节平衡失调,逐步产生、发展、形成以颈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颈部疾病(外伤引起的颈椎病和颈椎椎体本身病变引起的颈椎病:如颈椎肿瘤、结核等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总结了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运用手法牵引配合按摩治疗颈椎病,即能减缓颈椎退行性改变,又能增加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减轻和解除突出的颈椎间盘和骨质增生对脊髓,神经,血管和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同时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解痉止痛,剥离粘连,纠正错位的关节,从而使颈椎病所引起的颈肩背部肌肉紧张疼痛酸困,上肢麻木.头疼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一系列症状得以缓解解消失.辅助以功能锻炼使疗效稳定持久,愈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推拿术后功能锻炼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雪 《中医正骨》1996,8(6):11-12
为探讨功能锻炼在颈椎病康复过程中的价值,选择1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后观察组78例配合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对照组64例仅辅以理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高(P<0.05),疗程短(P<0.01)。随访1年,治愈者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功能锻炼对于颈椎病的康复作用肯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分析了颈椎内源性和外源性稳定因素间的关系;讨论认为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酷似"脑外伤综合征"的外伤性颈椎病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部外伤在现代生活中屡见不鲜,轻型颅脑损伤后遗留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在临床较常见.2003年7月至今,我科收治此类患者10例,发现其头晕头痛等症状多与头部外伤后颈椎小关节错位有关,并按外伤性颈椎病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神经根型颈椎病例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联合颈椎操治疗,对照组 36例单用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 05%,对照组有效率为82.35%.结论:颈椎操可以训练颈部肌肉,增强其功能运动,以保持颈椎有较好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针灸配合做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恰当的护理,疗效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推拿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3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了血液流变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或减轻,其全血粘度、血液浓度和血细胞聚集性均有明显改善(P<0.001或P<0.05)。提示在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失稳和骨赘增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局部血液瘀滞,血液高粘滞状态(类似中医血瘀证)是颈椎病发病机理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推拿手法具有活血散瘀,消炎止痛的作用,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液高粘滞状态,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肌劳损与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2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结论颈肌劳损是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 106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统计,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生理曲度改变的现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将2010年4月—2014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且有影像资料的2 106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不同分组,并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发病情况。结果:6~15岁组、16~25岁组、26~35岁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变直及反弓)患者分别为37例(61.67%)、430例(71.67%)、1105例(76.42%),3组患者进行χ2检验得出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发病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6~15岁组与16~25岁组颈椎曲度异常发病率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1040.0167);6~15岁与26~35岁颈椎曲度异常发病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167)。结论:青少年颈椎病发病同青少年曲度异常有直接关系,不同年龄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有明显差异(P0.05),以26~35岁组发病率高(76.4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43例采用针灸治疗;B组44例采用单纯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60.47%,B组81.82%,两组比较(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对椎动脉(V A)和基底动脉(B A)进行检测,其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 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 m)显著上升,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改变的临床意义,总结无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变化的特点与发生原因。方法选取无颈椎病病史、无颈部不适、无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的正常健康成人80例,采用Bordens法测量颈椎曲度弧弦距,观察健康人群颈椎曲度情况。结果 80例受试者颈椎生理曲度正常者54例占68%,异常者26例占32%,颈椎曲度改变以颈曲减小、变直多见,偶有增大、反弓、S形。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作为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是保证颈椎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条件,重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研究,这将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疗法分型论治。结果:临床治愈80例,占80.0%;显效10例,占10.0%;改善5例,占5%;无效5例,占5%;有效率95.0%。结论:颈部类脊穴配合刺络放血及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手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研究结果。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发现:临床中某些血压异常与颈椎病有关,其患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7%,占人群高血压的15~21.9%,而低血压约占高血压的1/10。观察认为: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发病机制有中枢性与外周性的区别,手法治疗是通过纠正颈椎轻度移位、解除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而奏效的。从而在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治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理筋组和理调组各10例,另设正常组10例。理调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理筋组、正常组均采用理筋手法,各组均每周治疗3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从颅底扫描至T1椎骨水平的长度范围,获得容积数据,重建层厚0.625mm,再采用ITK-SANP软件根据CT数据完成每一节段颈椎骨骼的重建,比较3组治疗前后颈椎C2、C3、C4椎骨三维空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理调组C2椎骨X轴、Y轴、Z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X轴、Z轴明显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治疗后C2椎骨Z轴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理调组C3椎骨X轴、Y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X轴明显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C3椎骨X轴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理调组治疗后C4椎骨X轴、Z轴明显大于正常组及理筋组(P<0.05或P<0.01)。结论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可调整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三维空间位置,改善颈椎功能,这可能是其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近年来腹针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但手术治疗比较容易复发,而腹针为主治疗颈椎病取穴特点是以腹部腧穴为主,有"简便验廉安"等特色,腹针为主作为一种新疗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