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研究现状,认为脾胃气弱、肾气不足为主要病因病机。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疲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共筛选方剂95首,涉及中药166味,方中益气温阳类中药出现频数最高;治疗方剂常用组合为益气温阳药配伍,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育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不育方剂,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挖掘组方规律,采用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研究方法,确定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136首,总结归纳出治疗不育高频中药有:"枸杞子","熟地黄","当归","菟丝子","茯苓","山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枸杞子,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当归,熟地黄","五味子,菟丝子";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牛膝-枸杞子";在确立的组方用药模式及规则基础上,最终获得新处方4首,包括"熟地黄,麦冬,天冬,远志,巴戟天,杜仲","熟地黄,麦冬,人参,大青盐,花椒,蜂蜜","韭菜子,龙骨,覆盆子,菟丝子,山茱萸,五味子,山药","远志,巴戟天,肉苁蓉,麦冬,黄柏,地黄,天冬"。结论:治疗不育方剂的用药,性味多以甘温药物为主,归经主入肾经、肝经、心经等;功效以补益作用居多,包括补阴药、补阳药和补气类中药,且多数具有肝肾同补作用。治疗不育的新方,其组方规律以补益为主,呈"填精壮阳,交通心肾"等特点,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组方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延年益寿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的延年益寿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延年益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内服方349首,涉及药物372味,使用频次高于35的药物有27味,最常用的前10味依次是茯苓、枸杞子、生地黄、牛膝、熟地黄、菟丝子、肉苁蓉、天冬、人参、山药。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1个,最常用的有熟地黄—枸杞子,枸杞子—茯苓,熟地黄—茯苓,人参—茯苓,牛膝—茯苓等。挖掘出可能的隐性规律药物核心组合,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10对,并进一步组合得到10首新处方。证实了衰老是以肾虚为主的五脏同衰、气血阴阳亏虚的结果。结论延年益寿方剂五脏同补以肾为要,甘温润养形神,气血阴阳并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心悸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心悸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620首,涉及中药264味,古代文献中治疗心悸的药物使用频次在前十位的依次为茯神、人参、甘草、远志、当归、麦冬、酸枣仁、白芍、茯苓、熟地黄.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甘草,演化出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 古代医家治疗心悸时以益气补虚、养心安神为主,兼清热化痰、温阳化饮、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历代医家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健忘、多忘、痴、呆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相关文献,筛选方剂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方法挖掘方剂的中药组成和配伍规律。结果共选出449首与治疗老年性痴呆相关的处方,涉及中药682味。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单味药为人参(192),药对为人参、远志(182),3味药物组合为茯神、人参、远志(79),4味药物组合为远志、人参、茯神、甘草(37),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人参-远志、人参-甘草、人参-茯神等为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配伍。结论历代医家治疗老年性痴呆选药以补益、安神药物为主,其配伍组合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AR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古代医籍文献中治疗AR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与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101个经典处方,组成药味数在10味以下的方剂占总方剂数75.25%。方中以味辛质轻气薄之品的出现频数最高,其中细辛出现频数42次,占总处方数的41.5%;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细辛、白芷,频数22次;出现频率最高的三味中药集合为川芎、白芷、细辛,频数11次;出现频率最高的四味中药集合为当归、白芷、川芎与细辛,频数7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AR的方剂中紫苏常配甘草,附子常配细辛,白芷、细辛常配川芎,羌活、防风常配白芷。结论古代医籍文献中治疗AR的处方药味不多而用药精当,内外兼顾,标本兼治,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AR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遴选并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与《国医大师验案良方》所载的遗精医案,探究名老中医治疗遗精的用药规律。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药物、治法等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 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 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对最终纳入27则医案的41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治法是固涩法,其次是补益法、安神法、清热法等;药物频次结果显示排列前3的中药分别为茯苓、牡蛎、山药;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1条,3味中药药对关联规则23条,5味中药药对关联规则6条,其具代表性的规则有覆盆子→龙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半夏→陈皮等,体现出收敛固涩、补肾填精、健脾渗湿的治法特点;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7组,挖掘出"黄柏-知母""当归-地黄-柴胡-甘草"等隐藏组合,分别展现出滋阴泻火、补肝疏肝的治法;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得到公因子12个,共包含14个药组,反应出"砂仁-知母-黄柏""莲须-牡丹皮-茯苓-泽泻-玄参"等特色药组,分别体现出补土伏火、化湿泻热的配伍特点。因此借助于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手段能全面的对名老中医治疗遗精规律进行探究,有助于指导中医药治疗遗精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喘证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喘证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432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315味,得出频次大于20次的中药共有38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04条,51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方剂显性规律得出“麻黄-杏仁”药对与二陈汤基础方,挖掘隐性规律得出茯苓、白术、陈皮+五味子、麦冬、人参新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以燥湿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调畅气机,使肺气宣降如常以平喘。  相似文献   

9.
何喆  张琦  翁家俊  王美君  陈浩 《中成药》2020,(5):1306-1310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33首方剂,涉及中药305味,方中出现频率高于60%的中药为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天南星等16味,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归经多属脾、肺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1对.通过数据挖掘,得到4组药物聚合组合、1组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核心用药为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白术等,核心方为二陈汤、四君子汤,组方思路以燥湿化痰、健脾行气、清热利湿、温阳化饮为主.本研究对当代中医治疗痰饮的研究与临床遣方用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53首治疗尿浊的方剂中,共涉及272味中药,使用频率排在前6位的中药为茯苓、龙骨、甘草、牡蛎、人参、黄柏,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收涩药、清热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共得到8个聚类组合,每类按照中药功效可归纳为:健脾燥湿、温肾利湿、清热利湿、固肾涩精、补肾壮阳、滋肾补阴、宁心安神、益气补血。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及药组主要是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安神药类药物的不同组合,其中桑螵蛸与龙骨是治疗尿浊最常见的药对。结论:尿浊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利湿热、补益脾肾为主。中医治疗尿浊应先辨虚实,初期多为实证,治以清利湿热;久病多虚,宜健脾益气、填补肾精,但要做到清补兼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治疗肾虚型月经病处方1 075张,利用微软Excel强大的排序、筛选和统计功能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各中药的用药比例。结果: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单味中药有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8种。使用频率在30%~50%的中药有当归、白术(麸炒)、香附(醋)、熟地黄、牡丹皮、杜仲(盐)6种。使用频率在10%以上43种中药中,以中药学常规分类,使用率较高的依次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其他为清热药、理气药等。以药性分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温性药、平性药及寒性药,温性药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平性药、寒性药。药对使用以茯苓-山药为最高(51.2%),其次是山药-山茱萸(47.7%),白芍-赤芍(39.5%)等。结论:我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擅用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等单味药,药对则以茯苓-山药,山药-山茱萸,白芍-赤芍应用见长。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补益、健脾、活血、祛寒的治法治则,反映了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2型糖尿病”为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关键词,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1年的医学数据,最终经筛选实际进行分析文献60篇,对其进行用药规律的初步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60篇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的文献中,共用中药134味,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地黄、茯苓、天花粉、山药、黄连、黄芪、山茱萸、玄参、麦冬、熟地黄.结论: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治疗以补虚、清热、活血祛瘀为主,兼及其他,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彭培初在临床中将血精分为有症状继发性血精与无症状原发性血精,分别以生地,熟地,龙胆草,山栀,木通,丹皮,柴胡,肉桂,附子,葫芦巴,补骨脂,乌药,小茴香,或生地黄,熟地黄,黄连,连翘,莲子芯,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天龙,干以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挖掘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医案55例,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有效处方进行分析,得出64首方剂共包含70味药物,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和为2 094次。其中党参、黄芪、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山茱萸、赤芍、麦冬及五味子出现的频次最高,且分别在用量30,50,20,15,30,15,30,20,15,20 g时使用频率最高。入组方剂中,频次在50次以上的3味及4味药物的组合分别为47及22组,频次在40次以上的5,6味及7味药物组合分别有155,67,10组,频次在35次以上的8味药物组合的有18组,频次在30次以上的9味药物组合有6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核心组合7个,新处方2个。结论:栗锦迁教授辨治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总以益气温阳为纲,擅用补虚药补养心脏,配合活血、清热之品,共奏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痰之效。  相似文献   

15.
分析补肾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补肾中成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是肾虚常见症状;补肾中成药主要涉及52种证候,其中肝肾不足证、脾肾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是常见证候;142首补肾中成药中,包含290味中药,使用频率前3味的是熟地黄、茯苓、当归,而熟地黄、茯苓、山药、当归是主要核心组合;针对肝肾同病,药物组合可视为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并配以专入肝肾二经的何首乌、枸杞子;针对脾肾同病,药物组合以四君汤为基础方的补气药物为主,并配以具有脾肾双补的菟丝子、山药,可视为源自于《景岳全书》主治脾肾虚损的苓术菟丝丸。结论:肾虚为本,重视"肾为五脏之本",立足肾与他脏及气血之间的关系,兼顾虚实;补为核心,把握肾虚的病理变化,重视肾的阴阳特点,补泻结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回顾性研究艾滋病中医方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药配伍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药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4月在河南、安徽、湖北采集的2 674个中草药处方,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本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的核心药物主要为白术、炙甘草、人参、大枣、甘草、黄芪、山药、党参、白扁豆等补气药物,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补血药物,茯苓、薏苡仁、砂仁、泽泻等祛湿药物;核心处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结论:艾滋病病机以气血两虚兼有湿立论的正确性,治疗应益气健脾祛湿。此次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科研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治疗艾滋病的中医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整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和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茯苓、地黄、山药、丹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黄芪","黄芪、地黄","茯苓、黄芪"等;置信度大于0.85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多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使用中医药方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对药物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82首,使用中药122味,分析得出使用高频次的药物有杜仲、熟地黄、淫羊藿、当归、骨碎补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含熟地黄-杜仲、淫羊藿-骨碎补、淫羊藿-杜仲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6个新方。结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处方用药多归肝、肾、脾经,以补益肝肾、补血生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祛瘀等为治疗原则,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组合亦以补益为主。  相似文献   

19.
Fructus Corni,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Poria, Rhizoma Alismatis and Rhizoma Dioscoreae are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diabetes treatment. They are also the component herbs of an antidiabetic foot ulcer formula with demonstrated clinical efficacy. Although some of these herbal extracts were previously shown to possess in vivo antidiabetic effects (i.e. lower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elus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antidiabetic mechanisms of these individual herbs, using a systematic study platform which includes four in vitro tissue models: glucose absorption into intestinal 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 (BBMV), gluconeogenesis by rat hepatoma cell line H4IIE, glucose uptake by human skin fibroblasts cell line Hs68 and mouse adipocytes 3T3-L1. All tested herbs showed significant in vitro antidiabetic effects in at least two models.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Poria, Rhizoma Alismatis and Rhizoma Dioscoreae showe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in the BBMV glucose uptake assay. All tested herbs showed significant stimulatory effects to the glucose uptake of Hs68 and 3T3-L1 cells, except Poria and Rhizoma Dioscoreae which were not effective to Hs68 and 3T3-L1 respectively. However, none of the tested herbs inhibited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In conclusion, the five herbs exhibited distinct antidiabetic mechanisms in vitro and hence our investigations provided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traditional usage of these herbs for diabetic treatment in medicinal formulae.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7-740
目的 :研究近16年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0~201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文献,对中药复方的用药种数、种类、频次、性味、归经采用频数分步法进行统计,总结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63首复方总共使用15类113种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含11味药)依次为:远志、石菖蒲、熟地黄、牡蛎、龙骨、龟甲、白芍、五味子、茯苓、山药、山萸肉;前5位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收涩药;药性以温为最,其次为凉、寒、平;药味以甘味为最,其次为苦、辛、咸、酸;用药归经总频次以肝经为最,其次为心、肾、脾、肺。结论: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以补虚、安神、清热、平肝为主,兼以健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