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慧兵  刘红钊  张小林 《新中医》2019,51(4):127-129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应用脑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6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28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AD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结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应用脑栓通胶囊治疗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降低NIHSS评分,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CT灌注情况、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CT灌注成像指标、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Vp、Vm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DVp、DVm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Vp、Vm高于对照组(P0.01,P0.05),DVp、DVm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CBF、CBV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增高(P0.05,P0.01),MTT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CBF、CB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FM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的脑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大脑中动脉狭窄相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28例;脑心通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4粒tid);另外16例健康对照组。治疗前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BHI),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观察3组治疗前后屏气指数的变化。结果:脑心通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HI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心通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BHI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HI与血管狭窄程度呈等级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65,P0.01)。结论:脑心通能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从而改变脑血流储备能力,对该类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b FGF、IGF-1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Qm、Vm、Rv、DR)及bFGF、IGF-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b FGF、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高ACI患者血清bFGF、IGF-1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与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3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基础疾病药物及康复训练),中成药组口服脑栓通胶囊,西药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西药结合组予脑栓通胶囊加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同服。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FMA、MBI评分均高于中成药组与西药组(P<0.05),中成药组FMA、MBI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3组脑梗死复发率、心脑血管病引起的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成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配合氯吡格雷片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钠胶囊和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Ranki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1%,对照组为7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栓通联合耳穴压豆辅治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两组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加用脑栓通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4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4周后SWAL-QOL评分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SSA、NIHSS评分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栓通联合耳穴压豆辅治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元通栓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复元通栓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降低内皮素-1(ET-1)及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元通栓颗粒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示复元通栓颗粒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入院后根据指南即予两组患者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6例予常规头针、体针,治疗组36例,加通脑活络针刺治疗,每天1次,连续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eale,NIHSS评分)、每日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 index,BI)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治疗前后无差异(P 0.05)。mRs治疗后前后有差异(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致残程度及提高生活能力方面较优于常规针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复理疗及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1剂/d,水煎分服。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率中量表评分(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和NIHSS评分及脑平均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的 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脱水、神经营养、活血化瘀、降压、调脂,降糖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d口服,连用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酸味化痰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应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6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酸味化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黏度、平均血流速度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酸味化痰汤能显著降低血黏度,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有效降低中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2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血脂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西药结合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较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凝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凝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阻止脑梗死急性期进展,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压影响。方法将18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9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2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C、HDL-C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降低血压,促进脑梗死功能恢复,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及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减少致残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为7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脑梗死患者MMP-9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9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继续降低,较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降低更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MMP-9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好,并可以降低MMP-9的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津益气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宁晋县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相继完善各项相关检查,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口服生津益气颗粒,10g加入温开水250mL,2次/d;并于每天18:00点左右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20mg/次,1次/d,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8d。治疗前后使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AD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两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津益气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分水岭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预防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预防组)各60例,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纽60例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为11.7%;对照组60例患者复发16例,复发率为2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不大,但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且对血脂及动脉斑块形成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