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则食入既吐.称"妊娠恶阻",又称"子病"、"病儿"、"阻病".如<胎产心法>所说:"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但须注意约半数左右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出现择食、厌食、轻微恶心、头晕倦怠等症状,称早孕反应,一般不需治疗,3个月后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2.
辨证治疗重症妊娠恶阻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妊娠恶阻是妊娠恶阻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恶阻”,亦称“子病”、“病儿”、“阻病”等。《金匮要略》中有用桂枝汤治妊娠恶阻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有“恶阻候”专条。本病与现代医学的“妊娠剧吐”相似。由于孕妇持续呕吐,  相似文献   

3.
妊娠恶阻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鸣 《吉林中医药》2005,25(4):45-45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6~12周左右,出现头晕厌食,恶心呕吐,闻食味或食入即吐者,《产宝》称为“子病”,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现象。轻者无需治疗,一般12周后症状可自动消失;若恶阻严重,反复呕吐不能自止,致孕妇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甚或诱发他病者,则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既吐者[1]。本病最早见于东汉末年《金匮要略方论.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提出了"恶阻"这一病名,《千金方》又将其称为"病阻",《经效产宝》称其为"子病",《证治要诀》名为"病儿",《坤元是宝》称其为"食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恶心呕吐、厌食,甚则头晕目眩、意识障碍。本病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5.
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称妊娠呕吐,又称恶阻。一般于妊娠3个月左右会自然消除。  相似文献   

6.
妊娠早期出现反复恶心呕吐,恶闻食气,头晕厌食,甚则完全无法进食,食入即吐,称“妊娠呕吐”或“妊娠恶阻”。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7例妊娠恶阻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41例头胎,6例次胎;年龄最小25岁,最大31岁。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妊娠恶阻的诊断依据。症见反复恶心呕吐,呕出酸水或苦水,胸闷头晕,心烦不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中医辨证为痰热内阻,胃失和降。2 治疗方法:采用清热化痰、降逆止呕法,方选温胆汤加味。处方:煮半夏9g,陈皮6…  相似文献   

7.
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着,称为恶阻,本病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症候。呕吐严重的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引起肾前性肾衰竭。利用中西医结合,可使治疗显效快,复发低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妊娠恶阻是妊娠期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发生在妊娠早期,以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为临床表现。中医古籍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描述的较多,《妇人规》治疗本病注重辨证,灵活加减,重用半夏,组方精妙。本文就其对本病的认识进行分析,旨在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妊娠恶阻这一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妊娠恶阻是妊娠早期常见症状,多在12周之前自然消失。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甚至不能进食,表现为头晕、乏力,可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该病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又称"妊娠呕吐"、"阻病"、"子病"、"病儿"等。笔者就近5年来中医治疗妊娠恶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载:"妇人得平脉,  相似文献   

10.
正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本病多发生于妊娠早期,一般妊娠3个月后逐渐消失[1]。其临床表现为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不食宜吐,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消瘦;甚者可见血压下降、体温升高、黄疸、嗜睡或昏迷,对患者身心带来极大危害,正确及时的中医护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