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头穴透刺+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30 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以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TNF-α、IL-1β是其部分w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和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包括急性期43例,恢复期43例,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展开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较恢复期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可推断TNF-α、IL-1β和sICAM-1相互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发展,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三通组采用三通法治疗,手足针组采用针刺手足穴位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和28天TNF-α、IL-1β含量,同时观察比较针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后三通组、手足针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28天三通组与手足针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接近健康人组水平;三通组与手足针组比较,TNF-α、IL-1β含量水平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与手足针组比较,三通组可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P<0.05).结论 三通组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水平,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作用优于手足针组.  相似文献   

4.
脑梗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卿 《吉林中医药》2009,29(9):767-768
目的:观察脑梗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运用脑梗通络口服液(由莪术、水蛭、益母草、川芎、大黄、冰片、石菖蒲、远志等组成)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受检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4d为1疗程)抽血对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醒脑开窍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IL-6、IL-8、TNF-α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醒脑开窍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血清IL-6、IL-8,TNF-α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IL-6、IL-8、TNF-α降低更为明显,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醒脑开窍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及甘油果糖降颅压,适当控制血压,给予止血、营养神经、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3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颅内血肿及水肿体积、TNF-α、IL-6和MMP-9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和MMP-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脑水肿,对脑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抑制TNF-α、IL-6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下调MMP-9的表达,保护基底膜和破坏血脑屏障,促进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静滴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L-1、IL-6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醒脑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降低血清抗炎因子IL-1、IL-6水平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脉泰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明显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唐古特藏边大黄对高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给予唐古特藏边大黄水煎液口服;对照组31例,不服用唐古特大黄水煎液,疗程为4周,观察脑梗死疗效。同期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白介素(IL-1β和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和IL-6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观测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边大黄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从而使高原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ET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5例采用舒血宁注射液+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连用14 d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清TNF-α、ET-1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及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及ET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庞永诚  何少平  谢丹  邓虹  杨海玲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36+611-536,6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ACS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1、IL-6的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IL-1、IL-6和hs-CRP均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炎症反应在ACS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更快地降低ACS患者的IL-1、IL-6和hs-CR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唑沙宗及地奥斯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八段锦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采集空腹血清,检测两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含量,并评估疼痛VAS、JOA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VAS、JOA评分及TNF-α、IL-1β、IL-6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可以通过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含量,进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参对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血清TNF-α、IL-1β、TGF-β1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8周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安静组、模型人参组,雌雄各半.麻醉及消毒后切除大鼠背部2 cm方形全层皮肤造模.伤后第3天开始人参灌胃,持续14 d.常规观察和测量创面愈合情况;伤后第10天、第17天断尾取血备血清,ELISA法测IL-1β、TNF-α、TGF-β1.结果:人参使皮肤创面愈合时间加快(2±0.5)d,愈合质量较好;伤后第10天、第17天人参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安静组(P<0.05);TGF-β1水平在第10天明显高于模型安静组(P<0.05),第17天与模型安静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参可能通过改善创面炎症免疫反应及TGF-α、IL-1β、TGF-β1相关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7):844-84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hs-CRP、IL-1β和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同时测量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考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SOD、M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穴治疗组40例、普通针刺组40例、药物对照组40例,分组治疗14天。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后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SOD、MDA水平。结果:各组治疗后TNF-α、IL-6、MDA水平明显下降,透刺组下降较其他两组明显;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透刺组较其他两组更为明显。结论: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与减少TNF-α、IL-6分泌、降低MDA含量、增强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挫伤患者TNF-α、IL-1、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西医常规疗法加大七厘散治疗,治疗组36例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5、7、9、11、13天时TNF-α、IL-1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咯血、动脉血氧(PaO_260mm Hg)、肺部感染率、肺不张率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明显降低肺挫伤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箭羽散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箭羽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箭羽散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VAS、NRS-11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尿酸(Uric acid,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ommercial Rent Planning,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箭羽散组患者VAS评分、各项NRS-11评分、主症评分、次症评分、UA、ESR、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箭羽散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控UA、ESR、CRP水平,抑制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医护,观察组同时加用眼针疗法及中医护理干预,2组均于干预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IL-1β、IL-6及TNF-α指标,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及TNF-α干预前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IL-1β、IL-6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G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栀黄止痛散调和外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VAS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做疗效评价。结果:用药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1.96,P 0.05);治疗组疼痛、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血UA、CRP、IL-1β、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E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对AGA有显著疗效,可明显降低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瘀水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服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和对照组(服用滑膜炎颗粒),两组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周径及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定最终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空腹血液,用以检测IL-1β、TNF-α、MMP-3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08%,与对照组的77.78%差别不大(P 0.05);两组临床疗效总体分布比较,观察组显效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及膝周径与治疗前比较均不同程度降低(均P 0.05);观察组WOMAC僵硬、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MMP-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不同程度降低(均P 0.05),观察组MMP-3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现与应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有较好疗效,在减轻关节僵硬程度及恢复患膝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滑膜炎颗粒,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关节的炎性反应状态,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而实现的,本法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