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总结防护对策,以保证妇产科医护人员安全。方法:结合妇产科医护人员的临床业务工作特点,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方法和措施。结果: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在于缺少防护知识、破损皮肤或非消化道黏膜与产妇或新生儿血液体液接触、机械性损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降低妇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加强对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增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方法和程序,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对策和方案,有助于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因素,提出防控管理建议。方法:研究对象为肛肠外科的14名护理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肛肠外科护理人员对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血液传播疾病防护认知及行为、血源性疾病职业接触情况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结果:肛肠外科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在防护行为上明显欠缺。结论:应加强对肛肠外科护士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培训,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相关管理及培训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暴露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耳鼻喉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方法:调查时间为2019年8月,调查对象为3所综合医院的120名耳鼻喉科护士,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基本资料、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和职业防护执行情况三部分,分析调查结果,从管理角度提出对策。结果:3年内共发生职业暴露598次,其中未佩戴防护用具导致沾染血液、体液的概率最高,占35.50%;修剪鼻毛时被误伤的概率最低,占3.30%;防护执行最好的3项为护理操作中沾染到患者血液等分泌物时第一时间清洗、锐器刺伤后严格执行先挤血再清洗消毒的顺序、使用过的注射针头不再回套针帽;预防性的职业防护措施执行较差,可能接触血液等污染物前穿戴好防护用具、静脉穿刺或采血时戴手套的执行率最低。结论:耳鼻喉科护士对职业防护的执行度较低,不能正确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应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职于医院肝胆外科的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引起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较高,42例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次数为73次,大致分为污染器械致伤33次和皮肤黏膜暴露40次;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时间、职称和独立值班是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引起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积极调查并制定管理对策对提高护士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保证医疗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512例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全年共收治263例,采用传统管理方案,2013年全年收治249例,对高压氧舱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2013年起实施新的管理方案,对2012年、2013年高压氧舱治疗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对比。结果:2012年全年共发生高压氧舱治疗相关风险事件14例,发生率为5.3%;2013年全年发生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为0.8%;2013年显著低于2012年(P0.05)。结论:在分析高压氧舱治疗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能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唐泽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52-153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采血护士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方法:对本站32名采血护士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职业安全防护,锐器刺伤发生率的调查,对采血流程进行危险性分析,找出控制点,制定出安全防护措施。结果: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与往年相比下降57%,采血护士应进行常规的职业安全防护专题培训和复训,防止职业暴露,减少职业危害。结论: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正>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多是由于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近年来,我院在职业暴露与防护方面加强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如下。1职业暴露的损伤因素[1]1.1生物因素:包括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特殊病菌因素如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2]。护士大多工作在病房,由于病房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差,病原微生物易通过口鼻腔致呼吸道感染。1.2化学性因素:⑴护理工作中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可在消毒液的配置、使用过程中发生,长期接触这些化学消  相似文献   

8.
由于产房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在待产和接产过程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现将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职业危险因素1.1接触病人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呕吐物、大小便等:目前相当一部分孕产妇不重视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而不愿做化验检查,  相似文献   

9.
赵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54-1655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乙肝职业暴露的现状,掌握暴露的高危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某院发生的27名乙肝职业暴露者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过程处理进行登记分析,根据暴露者不同的乙肝抗体情况和暴露级别进行不同的预防性治疗并对其进行追踪、登记.结果 护士有16人(含3名护生)暴露,暴露率占59.26%,医生有11人(含1名实习人员)暴露,暴露率占40.74%.在暴露中,锐器伤有23名,占85.19%,血液体液接触有4名,占14.81%.追踪无1例感染乙肝的医务人员.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应该做好预防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及暴露后应急处理能力,以减少乙肝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安全与防护问题,还需广大医护人员积极预防.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等20多种疾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HBV、HCV和AIDS.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9300万,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出现猛增趋势.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自身防护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重庆市南川区中心血站5名血站采血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暴露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解决对策。结果: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在采血中出现针头刺伤者占总数的50.0%,硬物撞伤占总数的28.6%,血液接触占总数的14.3%,黏膜接触占总数的7.1%。结论:通过分析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可有助于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临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是采用自行设置的调查表,对我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不同程度的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呕吐物及排泄物,穿戴齐全的人数不多,大多数医护人员有被锐器刺伤的经历,使她们刺伤后做血液检测和向上汇报登记,进行高效价球蛋白注射的人数则很少,临床医护人员对于危险因素认识不够,意识不强.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真正的科学的落到实处,最后确保医护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范体系,强化防范体系的管理工作。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血液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26名作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对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和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进行调查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引发职业暴露风险的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血液内科护士职业暴露一般分为事故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心理社会危害和噪音危害。其中,事故性危害得分为(6.54±2.44)分,处于职业暴露排序的第一位,生物性危害防护得分为(3.83±0.54)分,处于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第一位。护理人员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无职业暴露经历、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构建职业暴露防范体系,还应从强化职业培训、落实安全操作流程、完善防护物品配置等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结合细节管理与风险管理,降低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加强重点环节的质控,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教育,健全细节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将细节管理运用到科室职业风险控制中后,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实施前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主要职业暴露风险为血液排泄物污染、针刺伤及物理化学因素;而实施后,主要暴露风险为针刺伤。实施后科室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运用到肝病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的防控中,有利于完善职业防护的管理,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2月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的口腔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手卫生知识和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等。结果:口腔科医护人员对于手传播疾病知识的认知度最高,占88.52%;手消毒方法的掌握程度最低,仅为57.83%;影响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首要因素为工作量大,占91.80%,其次是治疗护理优先权,占86.89%;影响最小的是缺乏责任感因素,仅为1.64%。结论: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尚可,但仍需提高其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预防手卫生问题引发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师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个体防护建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门诊发生职业暴露的26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职业暴露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并提出针对性的个体防护建议。结果:本次26例职业暴露案例中,锐器伤21例,占80.8%;黏膜暴露5例,占19.2%;受伤部位手掌24例,占92.3%;头面部及手臂各1例,分别占3.9%。其中,锐器伤、手掌损伤居多(P0.05)。结论:口腔科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主要损伤为锐器伤,主要损伤部位为手掌。应严格规范操作,做好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口腔医师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感染科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保护感染科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探讨感染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含有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的保护措施,及时培训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熟练的应用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结果:对感染科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教育后,明显地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结论:要减少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就需要针对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关注感染科医护人员这个易感群体,重视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助产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25名进行监测与随访,分析暴露源病种、暴露类型、暴露发生场合。结果:2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占首位,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暴露发生场合主要为手术时。结论:提高医护人员整体防护能力,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掌握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准确监测,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防护流程,是避免产科医护人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孕产妇诊疗助产过程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探讨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内科112名临床护士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样法,对2007年和2008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加强标准预防教育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