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论眼科手术的损伤大小都可能使病人产生焦虑情绪,同时,眼科手术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病人的配合,因此,有必要做好眼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概念的阐述,追溯中医眼科围手术期的治疗渊源及发展机理的理解,并举例说明中医眼科在围手术期治疗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1睫状体扁平部手术切口被眼科界广泛认可 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唐由之教授,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继承和研究了我国古代金针拨障术的进针部位,创造性地将白内障针拨术的切口定位于距角膜缘外的颞下方4mm处,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手术治疗白内障6000余例,证明了该手术部位的突出优点是安全的,简便的,  相似文献   

4.
发挥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眼科围手术期治疗源远流长中医眼科中有关手术治疗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 (?~公元 2 0 8年 ) ,如《审视瑶函》中所说 :“钩割针烙之法 ,肇自华佗” ,并指明“针非砭针之针 ,乃针拔瞳神之针”〔1〕,即指当时白内障针拨手术。中医眼科学围手术期治疗自宋代开始 ,为眼科医家所重视 ,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治疗和康复 ,如在宋代早期编著的《太平圣惠方》〔2〕(公元 992年 )及晚期编著的《圣济总录》〔3〕 (1 1 1 1 -1 1 1 7年 )两部大型方书中均有记述 ,特别是《秘传眼科龙木论》〔4〕 (据史学家研究亦为宋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眼科手术护理的工作体会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开展的187例眼科手术护理工作的情况.结果 187例眼科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患者均能及时恢复,愈合较好,未发生1例感染.结论 术前精心准备、术中认真配合、术后注重护理是保障眼科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眼科手术具有病种的多样性、用药种类与途径的复杂性、工作的持续性和高负荷性等特点,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从良好的医护合作意识、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手术中的配合、术后护理等方面具体论述了眼科手术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晏妮 《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73-173
眼科手术后继发低钾血症,病情变化缓慢且不典型,常以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严重症状为突出表现,极易误诊或耽误治疗,我科收治1例眼科手术后继发低钾血症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及护理,病人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手术是许多眼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眼科手术历史悠久,从理论认识、治疗范围、器械种类、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术前用药、术后调护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不少认识和方法还早于西方医学。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分类归纳,从多层面展示了手术在中医治疗学中的地位和其对眼科学的学术贡献。希望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总结研究,提高手术疗效,并充分发挥中医在眼科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眼科老年患者的比例也相应上升,眼睛是人体最敏感的重要器官之一,眼科的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是必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眼科手术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又因病发敏感部分,疾患的种类、用药种类及给药途径较多,护理技术要求十分精细复杂,对眼科手术护理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治疗6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完善各项检查,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全程干预。结果 61例在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结论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中医药对此病有确切疗效,特别是在围手术期治疗方面,近年来做了大量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作者就原发性青光眼中医诊断病名规范化与围手术期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诊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性、效应点及新思路。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248例,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40例接受中医治疗,48例未予中医治疗。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院时GOS相关因素,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取中医治疗影响预后良好(P=0.032),中医治疗组明显减少肺部感染(P=0.018)及消化道出血(P=0.013)并发症。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对于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干预的依从性以及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直肠癌120例,结肠癌96例。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进行干预,记录术后排气、排便恢复的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同时评价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术后排气、排便的恢复时间与患者依从性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越好,排气、排便的恢复时间越短(P0.05);年龄越小,依从性越好(r=0.162,P=0.017);有术前新辅助治疗经历的患者,依从性更好(r=-0.162,P=0.019);依从性与受试者性别、疾病分期、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对于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的依从性整体比较好,且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与依从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防治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老年股骨颈、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处理,观察组44例在围手术期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内服,观察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术后发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原发老年病复发或加重等防治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对伤口浅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防治情况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髋部手术围手术期依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顽固性腹胀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中药灌肠治疗的作用。方法:68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术后出现顽固性腹胀的相关因素及中药灌肠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出现顽固性腹胀16例,经中药灌肠等治疗,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结论:对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腹胀,中药灌肠治疗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鑫洁  陈梅  李楠  朱虹丽  白俊  周瑞 《中医药导报》2021,(3):155-158,163
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从中医分期辨证的角度出发,对宫颈癌前病变期、围手术期、放化疗期3个阶段进行概述。根据宫颈癌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期,治疗上第一阶段应侧重祛邪为主,佐以补虚;第二阶段应补虚与祛邪并重,同时注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第三阶段着重扶助正气,兼顾他症。倡导中医药使用不同的治法进行分期论治,提高人们对中医分期辨证论治的认知度,运用中西医的优势互补,为临床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年中医药在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病因病机上的认识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了解目前国内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外治方法、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小儿脾胃虚寒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肯定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胃虚寒证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应用的方法和药物丰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gA肾病5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疗程满5年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IgA肾病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用药情况分为中医组(n=63)和中西医结合组(n=68),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基线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组较中医组病情更重,对于轻-中度病理类型(40例,占30.53%),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重度病理类型(91例,占69.47%),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UPRO显著下降(n=53,P<0.05),SCr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在各项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8,P>0.05)。5年患者累计生存率,中西医结合为97.1%,中医组为95.2%,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较中西医结合组不良事件更少。结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IgA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对于病理类型较重的IgA肾病,临床更倾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2组治疗均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且中医组治疗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冯文战  李光霞  张林  高立  刘代群  李陶  彭艳 《光明中医》2016,(19):2783-2785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医家的论著里未能得到系统总结和发展。现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3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