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玉 《光明中医》2010,25(10):1842-1842
目的主要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116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 116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5.7%。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具有疗效好,不易复发,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它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之状,视物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则仆倒。中医学认为,眩晕论其病机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痰浊阻络型眩晕属于痰浊型眩晕的一种。我在临床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从脾肾入手,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痰浊阻络型眩晕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萸竹定眩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4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萸竹定眩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萸竹定眩丸;分别比较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Vm和P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7.5%;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萸竹定眩丸对痰浊中阻型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蔺菲  赵宏廷 《光明中医》2014,29(1):61-6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日1剂,水煎分2次服。观察1个月内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湿中阻型眩晕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检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治疗前血浆抗利尿激素(ADH)水平,以明确痰浊中阻型眩晕与血浆ADH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病例为研究对象,设立病例组及对照组,检测两组间治疗前血浆ADH水平,对比分析两组间血浆ADH水平差别。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组130例,符合纳入标准对照组共51例。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血浆ADH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轻型病例94例、中型病例31例、重型病例5例,3组间血浆ADH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血浆ADH释放增强,血浆ADH升高可能是痰浊中阻型眩晕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治疗前血浆渗透压水平,以明确痰浊中阻型眩晕与血浆渗透压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痰浊中阻型眩晕病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我院做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间血浆渗透压水平,对比分析两组间血浆渗透压水平及血钠浓度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渗透压水平为273.1mmol/L,血钠浓度为130.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5mmol/L和139.3mmol/L(P0.05)。结论:痰浊中阻型眩晕发病机制与血浆渗透压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九味痰眩汤治疗痰浊型眩晕60例浙江省奉化市中医院(315500)王建康痰浊型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治疗。笔者治疗本证,每在该方基础上加味,形成协定处方,命名为九味痰眩汤。为证实疗效。将90例辨证为本证型的门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痰浊中阻型眩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1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痰熄风法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59例,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7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压、颈椎病、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美尼尔综合征等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中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晕宁胶囊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10例采用天麻晕宁胶囊治疗(3次/d,每次4粒),对照组100例口服葛根素片(每次4片,3次/d),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8%,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2%;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2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晕宁胶囊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眼针治疗和单纯体针治疗,日1次。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给予评价。[结果]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组30例,眼针治疗组30例,体针治疗组30例,有效率分别为97%,84%,94%。[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比单纯应用眼、体针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田盈  张硕  张晗 《河南中医》2012,32(11):1497-149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3月选取高血压眩晕患者40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日1剂,早晚温服,20 d为1个疗程.结果:服药1个疗程后,随访2个月,痊愈10例,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痰浊中阻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泽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泽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口服泽泻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耳鸣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改善LVA、RVA、BA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在改善LV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LVA、BA方面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 泽泻汤加味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症状、脑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17例眩晕痰浊中阻证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脂3个方面探讨痰浊中阻证后循环缺血(PC I)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确诊为PCI的痰浊中阻证眩晕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椎动脉颅外段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其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测量血脂.结果:观察组TC、TG、LDL-C等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 -C 在2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结构异常主要包括先天性发育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双侧PSV和RI在椎动脉管径正常和狭窄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对照组严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椎动脉及颈总动脉流速改变、椎动脉硬化及TG、LDL-C变化与痰浊中阻证PCI性眩晕发病有明显相关性.结论:TC、TG、LDL-C增高可作为痰浊证微观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椎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管径的大小及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是痰浊中阻证PCI性眩晕的两大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针刺风池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7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6例使用天麻素注射液及服用倍他司汀片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6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并配合针刺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PC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痰浊中阻型PC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PCI性眩晕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王康  马治国  周喻 《光明中医》2012,27(2):342-343
眩晕,中医可从眩和晕两方面理解.眩指眼花,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常并见,故称之为眩晕[1].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与本证有关.眩晕在中医典籍中早有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由肝风内动而发.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  相似文献   

19.
眩晕其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风、火、痰、虚、瘀。脾胃虚弱为其根本,自拟上晕汤有补脾豁痰、驱风清华之功,治疗30例,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2例。  相似文献   

20.
彭伟 《北京中医药》2009,28(10):776-777
许心如主任提倡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抓主证施治,认为现代人眩晕的主要病机是痰扰而眩,气逆头晕,提出无论补虚泻实,均应以化痰降逆为主要治法,选用旋覆代赭汤为主方加减多验;同时,许主任认为临证中应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相结合,阐发前贤立方的精旨而又不拘泥于所设主治,使经方用于时病,可获奇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