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医治疗的蝴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蝴蝶效应指通过触发中介机制而引起目标反应的效应 ,中医治疗疾病多数通过蝴蝶效应而取效。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虚弱性疾病等均是通过触发免疫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中介机制而取效 ;针灸治疗疟疾及其他感染性疾病也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而达到抗疟、抗感染的目的。认识这一点 ,对于全面深入认识中医、开展中医科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朱德友  马玉侠 《河南中医》2014,(9):1656-1657
脐为全身的中枢,在脐施以小量刺激便产生巨大作用,法同蝴蝶效应。通过对脐部的刺激来"触发"中介机制的反应,调动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及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位在大肠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灸与缺血预适应“第二保护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预适应作为诱发细胞自身保护反应的重要机制,对包括心肌细胞在内的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其是缺血预适应"第二窗口"保护或延迟性保护的作用较强,时间窗较宽,并有可能通过针灸预处理等手段模拟诱导其保护作用。文章从缺血预适应的信号转导途径的"触发物质-中介物质-效应子"3个环节,总结了针灸与缺血预适应触发物质、针灸与缺血预适应中介物质以及针灸与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效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的特点是发病早,兴奋性毒性引起神经元损伤。细胞死亡的早期阶段触发炎症反应,通过凋亡机制加重神经元损伤。细胞死亡的早期阶段触发炎症反应,通过凋亡机制加重神经元损伤。神经调节蛋白(NRG)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上调,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NRG/ErbB通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神经保护策略,对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针刺对脑梗死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内源性神经调节蛋白的表达。本研究通过探讨针刺调控NRG/ErbB通路对脑梗死后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发掘针刺在脑梗死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众人熟知的"蝴蝶效应",意指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讨论这个最初用于气象学中的名词。  相似文献   

6.
拔罐疗法可有效地治疗肌筋膜触发点,通过拔罐时产生的压电和反压电效应,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其可改善肌筋膜触发点区域的血液循环状态,降低肌肉的紧张程度,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同时拔罐疗法还可提高肌肉的机械痛阈。文章为阐释拔罐治疗肌筋膜触发点的可能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又称肌筋膜炎,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常见的软组织疼痛疾病,形成原因包括各种急慢性损伤、营养缺乏、遗传及心理压力等。其临床症状包括自发性疼痛、局部或远处的牵涉痛、关节活动受限及一些自主神经反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灭活触发点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关键,治疗方式包括针刺、注射、肌肉能量技术及超声等,其中缺血性按压因其非介入性、安全可靠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上,其是通过治疗者手指或借助其它器械对触发点处进行持续按压,依靠力学的作用松解挛缩的结节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本文就缺血性按压的一些相关机制、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按压有着比对照组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与其它治疗方式相比,不同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模型鼠股内侧肌触发点能量代谢(腺苷酸、乳酸)的含量以及针刀干预后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触发点大鼠模型,通过电生理观察大鼠触发点病理学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观察触发点部腺苷酸、乳酸表达情况,进而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腺苷酸含量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针刀治疗3次后,针刀组的腺苷酸含量升高,乳酸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可能通过松解活化触发点来增加局部腺苷酸的释放,抑制乳酸分泌,从而改善肌肉的持续收缩状态,减少代谢产物的蓄积,以打破恶性循环,最终达到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菌群触发型前体药物的制备原理、释药机制、存在问题等进行归纳总结。与普通的药物相比,菌群触发型前体药物经结肠细菌特异性酶的降解,能在结肠靶向释药,起到治疗作用。菌群触发型前体药物具有特异性、精准性等释药特点,能提高结肠靶向治疗作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机体在病理过程中通过神经源性牵涉反应诱发体表对应部位产生感觉异变,反应部位就是"穴位"。这种感觉异变称之为"敏化"现象,其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穴位是动态的,其"开/合"状态和功能强弱会随着内脏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穴位是反映和调节内脏功能状态的特定部位,具有诊断及治疗内脏病变的双重作用。穴位从"沉寂"(生理状态)到"唤醒"(病理状态)的过程即为穴位敏化,主要表现为穴位位置、大小及其理化环境的动态变化,也是机体自稳态调控的触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