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刘智斌  牛文民 《中国针灸》2007,27(6):412-414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都可喜。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FAQ、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HDS、MMSE、FAQ、NFD、M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VD患者随机分为3组,热敏点灸组90例,常规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热敏点灸组采用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治疗。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取穴与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予西药与穴位注射治疗。同时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3组中医证候分型分布以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两型发病率较高。热敏点灸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热敏点灸组治疗前后MMSE、HD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常规针刺组、西药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热敏点灸组治疗后MMSE、HDS、ADL评分分别与常规针刺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治疗后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敏点灸与穴位注射并用治疗V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射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VD患者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的影响。方法:192名VD患者随机分为雷射针刺治疗组、普通体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三组,每组分别64例,共治疗3个疗程,对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以及血清Livin的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雷射针刺治疗组为71. 88%,普通体针对照组为70. 31%,药物对照组为56. 25%,三组疗效相比,雷射针刺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评分上升,FAQ评分降低,Livin水平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三组间治疗后比较,雷射针刺治疗组的HDS、FAQ评分以及血清Livin水平的改善较药物组更为显著(P0. 05),与普通体针对照组相当(P0. 05)。结论:雷射针刺治疗VD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VD患者血清Livin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嗅三针刺激疗法,并施以电针(疏密波,3.85~6.25 Hz,0.8~1.0 mA),留针1 h,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为1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药物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都可喜),每次40 mg,每日2次,连服5 d后休息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结果:针刺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MMSE上升,FAQ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刺组的HDS、MMSE、FAQ改变比药物组更明显(P<0.05)。结论:嗅三针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服用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哈伯因片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临床疗效及MMSE、HDS、FAQ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为53.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MMSE、HDS、FAD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MMSE、HD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V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赖新生  江钢辉 《中医杂志》1997,38(6):340-343
将4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配对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HDS、FAQ、CCSE的评分值,SOD、LPO、GSH—Px、血脂和NO等含量以及EEG、TCD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有效率为52.2%,总有效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和47.8%(P<0.01);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电针治疗VD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对VD的近期智能康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嗅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嗅三针刺激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用嗅三针刺激法,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MMSE评分改变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MMSE评分差值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72.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刺激法对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头针组27例,体针组25例,对照组28例.头针组给予针刺头部穴区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躯体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都可喜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三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MMSE、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头针组与体针组MMSE及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头针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更显著,能明显改善MMSE及BI评分.  相似文献   

9.
李志广  谢国民  王海峰 《新中医》2019,51(5):126-128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VD患者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使用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来判断相应的MMSE评分,根据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得出患者治疗前后的HDS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6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MMSE、HD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间MMSE、H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胞磷胆碱钠能有效改善VD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痴呆程度,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留针4h)和对照组(留针30min)各30例,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ADL积分量表(ADL-R)评定,结果 2组对血管性痴呆症状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头穴留针4h效果优于留针30min治疗。  相似文献   

11.
浅析《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科学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以下简称"国标头针")同焦氏头针、朱氏头针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国标头针其实是在祖国经络理论的基础上,传统针灸与其他头针内容的杂合,这种杂合值得商榷。因为焦氏头针从理论上分析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所以沿袭焦氏头针大部分内容的国标头针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伯清  周平  祝玉朴 《中国针灸》2005,25(4):240-242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最佳方案.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体针组(62例)、头针组(60例)、体针组(61例)进行治疗,疗程满2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头体针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15例,无效2例;头针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24例,无效7例;体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28例,进步19例,无效3例.头体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陈慕远 《中国针灸》2004,24(12):837-839
目的:探讨微针系统的实用性.方法:通过临床对1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体针、头针、眼针进行分组治疗,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体针、耳针、腕踝针进行分组治疗,并对不同针法的疗效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比所采用的微针系统几种针法的临床有效率没有一种优于体针疗法.结论:微针系统不应是21世纪针灸研究继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自制的脉冲磁针治疗仪作用于头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并探讨其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设立脉冲磁针组30例,同时设立常规针刺组、静磁针组各30例作为对照,测定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脉冲磁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愈显率分别为80.0%和70.3%,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静磁针组愈显率为36.6%,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穴脉冲磁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等同于常规针刺头穴的治疗,优于静磁针的头穴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体针、耳针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邓元江  刘卫英 《中国针灸》2003,23(10):574-576
目的 :探讨体针、耳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 1 0 4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 (52例 ,96只患眼 )和耳针组(52例 ,92只患眼 ) ,体针组针刺睛明、四白、风池等穴 ,耳针组针刺耳穴眼、目1 、肝等穴。结果 :体针组和耳针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 ,但体针组疗效优于耳针组 (P <0 0 1 )。结论 :体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肯定 ,且优于耳针  相似文献   

16.
李健强 《中国针灸》2003,23(4):227-229
根据“卫气强盛则皮肤纹理致密,卫气虚弱则皮肤纹理硫松”的原理,阐明运用针刺“从卫取气”的操作方法,井以针刺透皮时的感觉来判断卫气的强弱,从而推断人体体质的强弱、疾病转归和辨别阴阳虚实,指导针灸临床“补虚泻实”手法的运用,同时配合四诊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穴位形态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穴位形态学研究的状况。方法:从大体解剖,巨微解剖和显微解剖方面对此时期穴位形态学的文献报道作一综述。结论:目前对穴位形态学结构尚未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头针用于分娩镇痛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薄其秀  张金学 《中国针灸》2006,26(9):659-661
目的观察头针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7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头针组(针刺头部生殖区)和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根据WHO疼痛4组分级标准评定镇痛前后疼痛级别,对两组产妇活跃期及第2产程、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头针组产妇疼痛1~2级33例,对照组为2例,两组相比,产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针组活跃期为(130.70±74.16)分钟,第2产程为(40.70±21.65)分钟,对照组活跃期为(166.15±62.65)分钟,第2产程为(53.30±26.9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产后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镇痛在阴道分娩中有较好疗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脑萎缩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俊芳 《中国针灸》2004,24(8):541-543
目的:比较针刺与中药治疗脑萎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40例脑萎缩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用耳针、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与对照组(60例,口服中药八珍汤加减),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8%和96.3%,对照组为45.0%和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脑萎缩优于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耳针镇痛用于分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许娟  张秀举 《中国针灸》2001,21(7):399-400
目的观察耳针镇痛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70例初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随机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分娩疼痛程度、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耳针组与对照组相比,产痛、难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耳针组活跃期为130.71±74.19 min,第二产程40.71±21.68 min,产后出血量181.43±132.97 ml;对照组活跃期166.14±62.67 min,第二产程53.33±26.92 min,产后出血量262.27±145.75 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针镇痛在阴道分娩中有较好的疗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