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94-497
对中医发展道路的争论实际上是对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不同态度的讨论。厘清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两者间的差别和联系对于发展中医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的概念之差入手,在分析中医发展之争的各家言论基础上,试图总结出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之间交互转化与共生演化的发展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式进行总结与阐述。偏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在中医当中属于"头风"范畴,通过中医对偏头痛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在治疗当中发挥较大的优势。中医对偏头痛治疗方式分为内治与外用两方面,均有临床应用价值。中医治疗偏头痛可以将偏头痛症候特征与病情变化作为治疗依据,准确辨证分型,从而对症下药,通过中医治疗偏头痛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欧美中医教育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中医在欧美各国的广泛应用与传播,中医人才的培养逐渐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与中医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外中医教育的开展对中医在世界范围的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全面把握国外中医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  相似文献   

5.
"科学装饰"与"特色主义"是在中医发展中表现出的两种倾向。"科学装饰"表现出的是将中医现代化简单化与表面化,注重对中医形式上的包装,追求时髦理论、术语和指标,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简单或牵强对接,缺乏对中医研究的深化。"特色主义"则表现为把对中医特色的强调误解为是对中医特色内容的固化,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但不能改变,将中医特色与中医优势、中医"精华"等同起来看待,甚至视为一种"绝对真理"。这两种倾向都于中医发展不利,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医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中医古籍分类标准,以规范中医古籍分类和管理。基于此,通过对各种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的编制原则,对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参考《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对具体类目进行设置与调整,最终形成《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对8663种中医古籍进行了分类实践与应用。《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可为各类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提供明确和可靠的分类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统一,推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其历史脉络清晰可见,中医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的前移日益丰富发展,体现了中医的动态延展性;中医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兼容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内核,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动态涵盖性;同时,中医体系自身又浑然一体,强调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中医从对疾病的认识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都具有动态的特征,体现了中医与中医文化的动态包容性。中医的概念溯源、文化内容与体系特点均可证明中医文化具有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众对"中医与食疗减肥"的认知情况,促使其正确认识和应用中医减肥与食疗减肥理论。方法: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在中医与食疗减肥理论基础上,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大众对中医与食疗减肥的认知情况,并结合数据提出思考与建议。结果:大众对"中医与食疗减肥"认知水平不高,态度倾向模糊。结论":中医与食疗减肥"理论机制、临床应用和功效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屠海霞  黄风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75-176
中医护理与中医治疗在骨科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中医以整体注重辨证施护,在对骨科患者心理护理、骨折康复期及急性损伤期过程中加强中医护理与调治,可在临床中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医对心脏的形态结构,进行过研究。但经研究发现中医有关心脏临床的形体基础除了心脏,还包括脑。心脏、脑共同成为中医心脏临床的形体基础,但以心脏为主。这从临床有关疾病认识与方药治疗的作用部位可以得到证明。但由于胃等其他形体组织与功能的病变冠以心名对中医心脏临床的影响,模糊了中医心脏的概念,对认识与深入研究中医心脏说不利。故有必要在确立中医心脏的形体基础后,尽快建立中医心脏的形体医理,以利于吸纳现代科学与西医学有益的内容和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更好地促进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的探讨,总结了张仲景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证了张仲景中药炮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了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的历史意义,认为其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理论的基础,堪称中药炮制的鼻祖。  相似文献   

12.
张小萍 《中医教育》2008,27(4):75-77
通过回忆名老中医张海峰教授的一些生平往事,介绍先生的治学以及部分医疗经验,从而引导中医师如何治学、如何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如何教学相长。主张勤能补拙、中西结合、重视临床实践,为青年中医师的成长指出一条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著名中医临床学家章次公先生中西医合璧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治学方法及临床诊治用药经验,如热病用附子、保护胃粘膜、善用虫药治疗顽疾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缙教授针灸学术人生和学术成就。方法:从张缙教授幼年经历、立志学中医针灸、苦志攻"针经"、研究针刺手法等方面入手,对其学术观点和成就进行分析。结果:张缙教授对针刺手法的研究深入透彻。结论:张缙教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及全国针灸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针灸研究领域贡献甚宏,堪称针灸大师。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当代中医宏观辨证结合消化内镜下微观辨病,在诊断、治疗方面愈加成熟与完善,本文从“辨寒热虚实”“辨在气在血”“治疗重在调畅气机”“临床辨证分型”及“验案举例”等方面阐述张永康主任治疗胃脘痛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用药体会、药后调护等,旨在继承与发扬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学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天津的医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源于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形成于吴成中院士为代表的“三朵金花”,至今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在各个阶段,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支持与否,以及代表性医家的学术观点和成果都影响着天津中西医结合的进程。因此,明确“津沽医学”发展脉络,传承天津名家学术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津沽医学”的精髓,对更好地发展中西医结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出发点,深入探讨清末民初时期医学大家张锡纯在诊治中医心病方面的重要学术思想,对书中涉及心病理论做一深度挖掘。本书阐明张锡纯先生通过临证辨治构建多种治疗心病的理论框架,从心与神明论诠释心在机体中的重要地位,以君相火论、火不归原论来探讨中医心病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病机及症状,通过枢机亢进及麻痹论逐个剖析阳明胃腑及三焦、元神及气血、本体阳弱、邪毒惊扰等多方面内外致病因素。张锡纯汇通新旧,衷中参西,对心病辨证施治的独特见解为中医临床诊治心病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其患者人数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张燕萍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学术带头人,从事肺系病证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中医防治肺系疾病以及临床疑难杂症的中医辨治,尤其对支气管扩张证治别具一格,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普通人也能读懂的白话文阐述《伤寒论》成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学术渊源风貌、版本流传情况。方法: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自然条件和张仲景家族兴衰及其个人习医、诊治经历等方面入手,参阅《汉书》及《伤寒论序》,以通俗的语言概述《伤寒论》的诞生过程。结果:《黄帝内经》《难经》《汤液经》《易经》等先哲们的理论成果、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疫疠流行等严峻现实、张仲景丰厚的临证经验及高尚的道德观念促成了《伤寒论》的诞生。结论:《伤寒论》是一部集理、法、方、药、护为一体的中医学经典著作,对中医理论发展和临证诊治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磊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熟读经典,熟谙医理,从医60余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尤其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且辨证精准,用药独特,在治疗很多疑难疾病时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思路。现列举张磊老师临证治疗痛风、咳喘、乏力、头沉、郁胀的5则医案,分析张老临床辨证思路以及遣方用药的原则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