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肝肾健脾温针灸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3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1例,骨量减少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灸防治组20例和药物防治组20例,针灸治疗组和防治组均选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关元,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天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4片/次,3次/d,连续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针灸治疗组的L2-L4、左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或P<0.05);药物治疗组左股骨Ward区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1),左股骨L2-L4、Neck骨、GT部位的密度较治疗前轻微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量减少防治结束后3个月,针灸防治组L2-L4、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值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针灸和药物防治骨量减少患者3个月后,BG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且针灸组与药物组BG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组、针灸和药物防治组治疗后骨痛积分和衰老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针灸治疗、防治组与药物组治疗、药物防治组治疗前后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25.0%、药物治疗组为3.25%,针灸防治组的临床控制率为35%,药防治物组为10%,针灸治疗、防治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防治组(P<0.01,P<0.05)。结论:补肝肾健脾针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防治骨量减少在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降低骨痛积分,改善衰老症状,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口服维丁钙片。该针灸疗法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延缓衰老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温针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20例。针灸组穴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等,予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及雌二醇(E_2)、骨钙素(BGP)和尿钙/尿肌酐比值(Ca/Cr)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各部位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G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针灸组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5);针灸组治疗后Ca/Cr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临床控制率为35.0%,药物组为5.0%,针灸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口服维丁钙片,有提高激素水平、延缓骨丢失的作用,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梅飞  方弘伟 《新中医》2022,54(1):190-193
目的:应用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估骨密度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骨康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温针灸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GP、PINP和B-AL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BGP、PINP和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吸收,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4.
针灸对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对男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5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口服阿仑磷酸钠的基础上再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则口服阿仑磷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睾酮(T)、雌二醇(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尿吡啶酚(PYD)/尿肌酐(Cr)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对PTH、PYD/Cr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可改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骨代谢指标,针药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5.
赵勇  李妮  彭馨怡 《四川中医》2023,(1):160-163
目的:探讨自拟黄芪生骨方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POP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POP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MD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POP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MD、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BMD、BGP、BALP、PINP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POP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黄芪生骨方联合双膦酸盐治疗POP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6.
陈勇  刘颖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2):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POP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髋部和第2~4腰椎(L2-L4)骨密度(BMD)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差异,观察主要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髋部和L2-L4腰椎BMD及血清BGP、TPⅠ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β-CTX水平及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POP有助于提升患者BMD,改善骨代谢,减轻中医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3例随机分为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组32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31例,骨量减少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防治组20例和常规药物防治组20例,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组和防治组均给予自拟壮骨汤每日1剂,分2次服,选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关元,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天次;常规药物组和防治组口服维丁钙片,4片/次,3次/d,连续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防治结束后3个月,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防治组L2-L4、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值与常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治疗可不同程度提高骨密度,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疗法对骨密度影响较为明显。结论针灸联合自拟壮骨汤能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衰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补肾健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MD、骨代谢参数、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BMD均升高(P<0.05),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骨钙素(osteocalcin, OC)水平升高(P<0.05),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 NTXI)水平下降(P<0.05),CD4+T细胞、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CD8+T细胞水平降低(P<0.05),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铺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骨性特异性磷酸酶(BALP)及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铺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D2磷酸氢钙片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BMD、BALP及BG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L2-4及股骨颈BMD、BGP和BALP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L2-4及股骨颈BMD、BGP和BA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铺灸能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积分,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体内BMD、BALP及BGP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活性氧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测定其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骨钙素(BGP),比较各组之间的MDA、SOD及BGP的不同,并分析MDA、SOD与BGP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DA与BGP呈负相关(r=-0.404,P〈0.01),SOD与BGP呈正相关(r=0.333,P〈0.01);骨质疏松组的MDA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升高而SOD含量降低(P〈0.01);骨质疏松组的BGP较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降低(P〈0.05和P〈0.01)。表明活性氧与成骨细胞密切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而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提示活性氧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活性氧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