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翠云  李妍 《北京中医》2007,26(12):767-769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脑中风性假性延髓麻痹300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通关利窍针法治疗脑中风性假性延髓麻痹300例蒋戈利王国华王鹤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4医院天津300381)图书分类号R246.6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吞咽障碍/针灸疗法中风性假性延髓麻痹,是脑中风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系支配延髓颅神经运动核的核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中风病患者98例,符合吞咽障碍诊断标准并在治疗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确定临床结果。结果:治愈80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9%。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可以醒脑开窍、通关利窍、疏理经筋,从而治愈吞咽困难。本法操作简便,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头针及舌下针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性延髓麻痹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脑卒中病人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造成的核上性损害 ,临床以吞咽障碍、构音障碍、声音嘶哑等为主要表现 ,病人常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或因异物呛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 ,甚至因异物误咽入气道而窒息死亡。我们采用头针[1 ] 与舌下针[注] 结合 ,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2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全部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或脑出血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 44例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 8例 ,病程最短 2 0天 ,…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1%~73%[1],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症,严重影响了卒中后的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吞咽困难患者根据卒中部位不同可分为真性延髓麻痹、假性延髓麻痹,其中真性延髓麻痹主要为延髓疑核损伤,临床上鉴别真/假性延髓麻痹多以疑核定位,疑核及疑核以下的部位病损即下运动神经元病损为真性延髓麻痹,疑核以上部位病损为假性延髓麻痹。临床中  相似文献   

6.
假性延髓麻痹(Pseudobular Palsy,PBP)即中枢性延髓麻痹,为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或皮质延髓束受损所致,临床以吞咽困难、构音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针灸疗法在疗效、费用和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就近年针灸治疗PB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肖蕾 《北京中医》2002,21(3):169-171
假性延髓麻痹(Pseudobulbar Paralysis)又称核上性唇一舌一咽麻痹、中枢性延髓麻痹,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本综合征系双侧的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伤,使延髓颅神经运动核—疑核以及桥脑的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丧失了上运动神经原支配,临床表现以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食水咳呛和情感障碍(强哭强笑等)为主要特征,易造成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吸人性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它归属于中医学之“中风”范畴,与“喑痱”、“喉痹”等相类似。现代医学对假性延髓麻痹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而针灸治疗本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针灸组方推陈出新,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现将近年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旭霞 《江苏中医药》2003,24(12):41-41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35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中 ,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4 6岁 ,最大 81岁 ,平均发病年龄 5 8.6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个月。全部病例经头颅CT和MRI确诊为中风病 ,其中脑梗死 8例 ,腔隙性脑梗死 2 1例 ,脑出血4例 ,混合型 2例 ;第 1次中风 2 3例 ,第 2次中风 9例 ,第 3次中风 2例 ,第 4次中风 1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 2 2例。1.2 诊断标准1.2 .1 中风诊断标准 依据 1995年国家科委 85 -919- 0 1- 0 1《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2 .2 假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9.
杜翠云  李妍 《北京中医药》2007,26(12):767-769
目的 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蕾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6):271-273
假性延髓麻痹 (Pseudobulbar Paralysis)又称核上性唇—舌—咽麻痹、中枢性延髓麻痹 ,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本综合征系双侧的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伤 ,使延髓颅神经运动核—疑核以及桥脑的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丧失了上运动神经元支配 ,临床表现以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食咳呛和情感障碍 (强哭强笑等 )为主要特征 ,易造成营养不良 ,电解质紊乱和吸入性肺炎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它归属于中医学之“中风”范畴 ,与“喑痱”、“喉痹”等相类似。现代医学对假性延髓麻痹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针灸治…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35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观察针刺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 ,设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5例 ,针刺治疗组主穴取廉泉、天突、风府、天柱、扶突 ,结合辨证配穴。对照组采用中风病药物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 14例 (40 % ) ,有效 17例 (48.5 7% ) ,总有效率 88.5 7% ;对照组治疗 2例 (5 .71% ) ,有效 6例 (17.4 % ) ,总有效率 2 2 .85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每组40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积分评定、构音障碍积分评定。结果针药组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优于药物组,针药组对患者吞咽功能、构音障碍的改善优于药物组。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行之有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项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结束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后符合标准的病例数均为88例。结果两组吞咽、言语功能分级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吞咽、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加药物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吞咽、言语功能分级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头体针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治疗对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无痊愈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CD发现治疗组使大脑各动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针刺前后VM比较P〈0.01。结论头针结合体针对假性延髓麻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内科、针灸、理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苍龟探穴法,对照组则采用提插捻转法。两组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方面疗效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吞咽及构音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法在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吞咽及构音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高血压合并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中风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病合并中风的患者纳入研究病例,在醒脑开窍针剌法的基础上,配合人迎、曲池、合谷、太冲、足三里穴。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24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脉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针刺可以使64.7%患者恢复正常杓型节律。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合并中风病人的血压水平,纠正患者的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客观疗效。方法 运用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测定治疗前后眼裂,瞳孔变化值以及眼球运动范围值,结果与结论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并且针刺可促使麻痹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正常,眼裂大小,瞳孔大小及眼球运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中风上肢瘫痪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最佳方法和介入时机。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阳明经穴法。同时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上肢功能针刺效应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4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的方法治疗早期中风上肢瘫痪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平衡阴阳针刺法对周围性面瘫后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99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日以上的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阴阳针刺组35例,常规针刺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 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01),平衡阴阳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8%和71.9%。平衡阴阳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针刺组与西药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衡阴阳针刺组与西药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平衡阴阳针刺法对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的患者确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点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点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按吞咽困难程度分成点刺组与对照组各42例,点刺组采用舌、咽点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项针加体针的针刺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继续治疗半年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均有明显的疗效,但点刺组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更容易接受和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