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同步检测TB、ALB、PT、腹水、肝性脑病并计算Child-pugh分级。结果:肝郁脾虚组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81.0%,在气滞湿阻组及湿热内蕴组中以Child-Pugh分级A级和B级为主,在肝肾阴虚组中C级呈上升趋势。结论:Child-Pugh分级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规律,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杨廷旭  李应东 《新中医》2014,46(10):57-60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获得肝气郁结证为主32例,脾虚湿盛证为主20例,湿热内蕴证为主21例,肝肾阴虚证为主19例,脾肾阳虚证为主15例,血瘀证为主25例。观察不同证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TAMX)、血流量Q(mL/min);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级,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中医证型由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向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逐渐演变,患者PV的D逐渐增宽,Q逐渐减少,V逐渐减慢;SV的D、Q及V变化不大;门静脉瘀血指数和脾静脉瘀血指数逐渐增加。肝气郁结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A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B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C级为主,且血瘀证MELD评分以30分以上为主。结论:PV血流动力学参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可能作为肝硬化一个客观性量化指标来指导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并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医角度探讨肝硬化证型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以便正确评估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贮备功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将临床92例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以Child B级和Child C级为主(分别占37.0%和54.3%)。肝硬化中医证型不同,Child分级不同。通过对6种证型组间Child分级两两比较,在Child A级和Child C级,肝气郁结型与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有显著性差异;在Child B级,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经卡方检验以及Pearson列联系数分析,中医证型和Child分级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肝硬化的辨证分型与Child-pugh分级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病情的进展,中医证型由肝气郁结逐渐向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发展,而Child分级也由A级向C级变化。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用中医辨证分型对肝硬化不同证型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肝硬化36例,其中气滞湿阻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蕴结型以茵陈五苓散加减,脾肾阳虚型以真武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结果:气滞湿阻型2例,显效2例;湿热蕴结型3例,显效3例;脾肾阳虚型11例,显效8例,有效3例;肝肾阴虚型2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总显效率达75%,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统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84例,中医证型中64例为脾肾阳虚型、52例为气滞湿阻型、68例为肝肾血淤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上述对象NK细胞和T细胞亚群含量,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对检测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脾肾阳虚、肝脾血淤及气滞湿阻型患者血清NK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脾肾阳虚型又低于肝脾血淤、气滞湿阻型,脾肾阳虚和肝脾血淤型患者CD4~+、CD3~+、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和气滞湿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肝脾血淤及气滞湿阻型患者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低于对照组,脾肾阳虚及肝脾血淤型患者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又低于气滞湿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其血清内补体与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改变程度不一致,这和患者中医证型有关,这为中医角度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及免疫状况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依据病例数多少,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差异,与肝郁脾虚证相比,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门脉流速明显降低(P0.05,P0.01),瘀血阻络证门静脉血流量降低(P0.05)。肝功能A级的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功能B级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为主,肝功能C级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呈一定规律分布,不同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肝功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崔红涛 《光明中医》2016,(7):966-967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有效肝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肝脏功能代谢角度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四诊信息及“以方测证”归纳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血流量(EHBF)、Alb、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占48.46%。不同中医证型间ICG-R15、EHBF、Alb、PA、PT、Child-pugh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R15、Child-pugh分值呈现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呈现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在肝肾阴虚证中呈现随Child-pugh分级降低而下降的趋势(P=0.008)。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肝有效血流量与中医证型的演变分期具有一致性。肝肾阴虚证的有效血流量具有随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辨证分型与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肝硬化患者 82例进行辨证分型 ,并与child pugh分级、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发现 ,肝硬化的辨证分型与child pugh分级、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说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不仅是对前一阶段病情的概括 ,对预后判断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索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证候判别模式。方法运用因子分析、C均值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对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9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取该病的中医证候因子,建立证候判别式。结果证候分类:一类是该病的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反映该病基本证候病机为气虚血瘀;5个证候分类有意义的因子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脾肾气虚;并构建证候判别函数式。结论肝炎后肝硬化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疾病的共性特征信息和证候病机分类的特征信息。前者反映疾病所具有的中医基本病机,后者反映疾病的不同综合病理状态、即证候构成的复杂性、多态性。证候判别式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判识的量化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胃炎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再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而为慢性胃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且提高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5月—2014年6月就诊并接受中医临床干预治疗的慢性胃炎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先经过中医辨证分型,再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不同证型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并完善收集到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对象通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中痊愈患者86例,有效患者28例,无效患者6例,临床上有效率达到95.0%。结论: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对于慢性胃炎病人采取辨证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明确治疗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将18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再分别将每一证型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观察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结果:高血压各证型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肥胖组中痰湿壅盛证组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提示:瘦素水平可作为伴有肥胖的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蓝芳  史伟  宋丹  梁黎黎 《河南中医》2011,31(10):1127-1130
目的:观察320例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对320例长期居住广西并经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IgA肾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型最多见,其中有240例有兼证,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证、水湿浸渍、湿浊中阻、外感、湿热壅盛;中医主证与病理分型间具有关联性(P〈0.05),辨证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的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兼证与病理类型间存在关联性(P〈0.05)。血瘀证在IgA肾病中最多见;中医辨证各组尿素氮、肌酐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差异。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推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火上炎证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辨证与辨病在临床诊断上的结合点。方法:用肝火炎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的研究,测定肝火上炎证患者(59例),用异病同证、同病异证的相关证型有关指标测定值比较,并结合临床分型、分期,得出以下结果。结果:肝火上炎证患者前列腺素F2α(PGF2α)、精氨酸加压素(AVP)两项指标测定值均高于肝肾阴虚证和肝阳上亢证(P<0.05);临床分型、分期:肝火上炎证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简称角膜炎)以深基质层型多见(70%),高血压病以高血压Ⅱ期多见(100%)。结论:角膜炎和高血压病患者PGF2α、AVP可作为肝火上炎证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频数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证候常见3个类型,分布特点为:类肝胃不和证(65例)>类肝郁脾虚证(25例)>类脾虚气滞证(20例),以实证为主,虚实夹杂证亦多见。结论:通过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因子分析模型,揭示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规范化的建立打下了一定基础,并丰富了证候分类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辨证分型研究概况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概括和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辩证分型的情况,为冠心病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年来(1997-2009)冠心病辨证分型情况,研究①冠心病各复合证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②冠心病各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结果:复合证和证候要素出现频数前5位的分别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气亏虚及血瘀、痰浊、气虚、阳虚、气滞。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型与心阴亏虚型,血瘀型、痰浊型与阴虚型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以复合证为单元和以证候要素为单元的辨证分型,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但主要辩证类型相同,反应的疾病本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肌钙蛋白Ⅰ及中医证类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中医证类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CHD)的124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同时检测血清cTnⅠ,并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结果:冠状动脉狭窄者82例,cTnⅠ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在重度狭窄者中血证组高于气证组(P<0.05);中医证类分布;在冠状动脉正常组气证多于血证(P<0.05),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则血证多于气证(P<0.05)。结论:cTnⅠ与中医证类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CHD中医证类客观化研究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型肠-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指导辨证分型,为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中心纳入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患者136例,建立中医四诊证素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20个证候(四诊证素)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将MHD并发2型肠-肾综合征患者分为6个中医证型:脾气亏虚证、肾阳亏虚证、阴虚津亏证、心肝血虚证、痰浊壅盛证、肝胃气滞血瘀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能简化数据、降低维度,对于该综合征中医辨证类型的确立和诊断依据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