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胃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曾称为胃潴留、胃滞留、胃无张力症、胃排出障碍、胃麻痹等,近年来更名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此病为胃流出道排出非机械性梗阻,表现为胃蠕动无力或无蠕动、不能进食、大量胃液潴留、呕吐等功能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痞满”、“呕吐”范畴,主要表现为肝脾不和、脾湿不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现对其中医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动力减弱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例,运用中西医结合原理的诊疗过程。结果:26例术后胃瘫症状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以及中医药治疗均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胃瘫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中医综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施针.结果 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辨证施针可以加速胃瘫综合征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20例患者手术后10~45天恢复胃动力并痊愈出院。结论: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胃管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医等非手术治疗,胃瘫均治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动静针刺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5例PG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2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动静针刺治疗,对比观察治疗两周后两组临床疗效和胃液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1)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痊愈率78.26%,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痊愈率45.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胃液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胃液引流量,提示治疗组改善胃液引流量优于对照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S早期配合动静针刺治疗,能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胃瘫是指腹部手术以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梗阻引起的胃排空障碍,又称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术后胃无张力症等,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增强临床医生对胃瘫的认识,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从胃管注入和胃理气汤,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66.67%(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肠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前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和体质量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后的少见并发症,易被误诊为炎性或机械性梗阻而长时间观察或盲目再次手术,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近8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3例,获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近年来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西医基础治疗、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胃镜机械刺激等方法,配合中药方剂内服、灌肠、穴位注药,针刺疗法和腹部敷药等.  相似文献   

10.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继发性非机械性梗阻,是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以胃排空延迟障碍的综合症,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PG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和胰腺手术后,在中下腹部手术中较少见[1],近几年来胃瘫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持续时间较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于为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故及时确诊与治疗胃瘫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腹部术后26例胃瘫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肠麻痹恢复情况,评价五磨脐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磨脐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比较,五磨脐贴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磨脐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患者严重的心脏事件,易导致心脏骤停和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近几年我国AMI由于各种因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根据美国2004统计的资料,美国每年近9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其中56.5万例为首发心肌梗死,30万例为再次心肌梗死,42%的心肌梗死患者在1 a内死亡,其中半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到达医院诊室以前。所以AMI的治疗应以快速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为要务,建立快速营救机制,短时间内再灌注,经过多年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其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介绍如下。1溶栓治疗的进展溶栓治疗AMI因其血栓开通率高而较…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疼痛、血管功能障碍、营养障碍、水肿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等[1].根据Darts等[2]的统计,其发生率约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12.5%,张淑云等[3]更认为我国脑卒中后SHS的发生率可高达30% 以上.Subbarao等[4]报道125例SHS患者仅23% 能完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远远低于脑卒中后不伴SHS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责门癌术后胃瘫综合症病因及中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瘫综合症是因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胃排空障碍、胃无力症,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的发生率较低,据报告约为0.4%~1.3%,但它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和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现将其病因及中医药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腹部手术后常因麻醉、手术操作损伤脉络,气滞血瘀,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气机运行受阻,使胃肠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等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为主。内病外治法  相似文献   

16.
王燕萍  李德榜  董春禄  李强 《中成药》2011,33(10):1661-1663
目的 评价中药消脓汤(大黄、连翘、黄芪和败酱草)治疗术后腹腔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腹腔手术术后感染病例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消脓汤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疗程用至患者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 96 h.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并进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3.30%、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抗感染平均用药疗程分别为7.5、11.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感染治疗成本分别为1455元和209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消脓汤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消脓汤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腹腔手术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7.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部性脱发,如整个头皮毛发迅速脱落称为全秃,严重者,其他部位如眉毛、睫毛、胡须及毳毛均可脱落,称为普秃.本病中医称为"油风"、"鬼剃头",其发生与肝、肾、气、血密切相关.西医对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近年来更倾向于斑秃是自身免疫性疾病[1].笔者现对近几年斑秃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眼底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底血管疾病,累及黄斑者可严重影响视力.1877年,Leber首次报道了这一疾病,并描述了其眼底病变,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眼底血管疾病中占第2位.现将RVO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月经前后诸证,属于现代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是指妇女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间期,周期性的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适症状。刘姣林主任在临床实践中,遵刘河间"中年治肝"的理论,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肝"。肝为藏血之脏,而每当经行之时,阴血下注胞宫,肝血更为不足,血不养肝,肝气易于失调,故诸证随之而发,以疏肝为重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