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的镇痛效应和探求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家兔为疼痛模型,连续治疗6 d后比较药物组、捻针组、电针组和热补组关节炎家兔关节局部痛阈和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含量。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痛阈和-βEP含量均升高,热补组-βEP含量明显高于药物组和捻针组(P<0.01),但不及电针明显(P<0.05);各治疗组CCK-8含量均向正常水平恢复,热补组CCK-8含量比药物组和捻针组恢复明显(P<0.01),但不及电针组恢复显著(P<0.01)。结论:“热补”针法的镇痛效应和捻转针法、药物(痹冲剂)相同,但不及电针的镇痛效应;升高脑脊液中-βEP含量和促使CCK-8含量向正常水平恢复,可能是其镇痛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镇痛效应和探索其中枢、外周镇痛机理。方法 将健康2—3月龄青紫蓝家兔50只在测定痛阈后,按随机表分组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服“虺痹冲剂组(药物组)、捻转针法组(捻转组)和热补针法组(热补组)5组。后4组以卵蛋白诱导关节炎疼痛模型。分别对各组进行处理后,比较各组家兔痛阈和中枢、外周镇痛物质的改变。结果 各治疗组在痛阈升高的同时,脑脊液和外周组织中的镇痛物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热补组脑脊液中的内啡肽(β-EP)、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腰髓P物质(SP)和外周局部组织中的B-内啡肽(β-EP)、亮啡肽(LEK)含量明显升高(P〈0.01),外周局部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明显降低(P〈0.01)。具有较好的中枢和外周镇痛效应。其作用优于药物组和捻转组(P〈0.01或P〈0.05)。结论 传统“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中枢、外周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颊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的镇痛效应,并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和颊针组,将后2组又随机分为针后即时(0 h)和针后1 h亚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诱导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体针组针刺双侧"膝眼"和"足三里"1次,颊针组针刺双侧颊针"膝"1次。针刺后比较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和颊针组家兔关节局部痛阈及脑脊液中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β-内啡肽(β-EP)的含量。以K+导入法引起家兔腿收缩的最小电流强度作为痛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EP、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痛阈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颊针组痛阈均明显升高(P<0.01);颊针组0 h痛阈明显高于体针组0 h痛阈(P<0.01),颊针组1 h痛阈与体针组1 h痛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后2组β-EP含量均升高,颊针组0 hβ-EP含量明显高于体针组0 hβ-EP含量(P<0.01),颊针组1 hβ-EP含量与体针组1 hβ-E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后2组CCK-8含量均向正常水平恢复,颊针组0 h CCK-8含量明显高于体针组0 h CCK-8含量(P<0.05),颊针组1 h CCK-8含量与体针针组1 h CCK-8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颊针即时镇痛效应优于体针,针刺促使脑脊液中β-EP含量升高和CCK-8含量向正常水平恢复,这可能是颊针镇痛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推拿镇痛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推挽灌流法直接动态观察了清醒家兔PAG灌流液中β-END及单胺类物质的释放变化,并设立轻、重手法及对照组。结果表明推拿轻手法镇痛时,PAG灌流液中β-END含量升高,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均降低;重手法镇痛时,NE、DA及DOPAC含量均明显下降,β-END含量亦有所下降,两手法皆能提高家兔痛阈。中央灰质在灌流心得安后,两手法皆不能提高痛阈。由此提示推拿镇痛途径之一是通过降低PAG中的DA而起作用,β受体亦参与此作用,且轻重手法推拿镇痛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推拿镇痛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推挽灌流法直接动态观察了清醒家兔PAG灌流液中β-END及单胺类物质的释放变化,并设立轻、重手法及对照组,结果表明推拿轻手法镇痛时,PAG灌流液中β-END含量升高,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均降低;重手法镇痛时,NE、DA及DOPAC含量均明显下降,β-END含量亦有所下降,两手法皆能提高家兔痛阈。中央灰质在灌流心得安后,两手法皆不能提高痛阈。由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手法腕踝针对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HT含量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体针组、腕踝针组和腕踝针手法组,采用打击伤的方法造成家兔左后肢外侧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测定造模前后、治疗5min、30min及第2次治疗后各组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HT含量。结果:腕踝针手法组在治疗5min时痛阈即开始升高(P〈0.05),血清5-HT含量下降(P〈0.01);治疗30min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提高痛阈、降低血清5-HT含量效果最佳。结论:手法腕踝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与其提高受损局部痛阈、降低血清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尪痹颗粒对RA—MsPGN大鼠模型肾组织PTK活性的影响,治疗RA—MsPGN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PhosphoSafeTM ExtRAction Reagent试剂盒提取蛋白质。按照K—LISA PTK Screening Kit试剂盒测定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并根据检测试剂盒提供的标准品直线回归方程计算PTKs的含量。结果RA—MsPGN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肾组织PTK含量显著升高(P〈0.001),雷公藤多苷片和尪痹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肾组织FTK含量(P〈0.05或0.01)。结论尪痹颗粒对RA—MsPGN大鼠肾组织PTK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治疗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对PTK的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美宝湿润烧伤膏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对家兔的镇痛作用。方法:在18只家免足背部皮肤上涂MEBO或凡士林,后者作为对照组。用行为测痛方法测定涂抹MEB0与凡士林前后的痛阈变化。结果:实验表明MEB0能提高家兔的痛阈,特别是涂MEBO后9min更为显著(P〈0.01)。而凡士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EBO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仅、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O.05,P〈O.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仅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的活血、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断尾法测定偏头痛小鼠的出血时间,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值,二甲苯致耳肿法测定小鼠的耳廓肿胀度,观察天麻钩藤颗粒的活血、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天麻钩藤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延长模型小鼠的出血时间(P〈0.05),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P〈0.01);高剂量组能有效升高痛域提高百分率(P〈0.05,P〈0.01);各剂量组能有效降低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肿胀率(P〈0.05,P〈0.01)。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具有较好的活血、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