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3~10岁儿童脑源性视力损伤(CVI)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VI患儿6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60只眼)和治疗组30例(60只眼)。对照组采用眼科常规视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按照年龄,分为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6~10岁)。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2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记录数据。结果(1)BCVA: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4,P=0.000)。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22.826,t对照组=8.226,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5岁患儿: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1,P=0.000)。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21.899,t对照组=7.336,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0岁患儿: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7,P=0.000)。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14.346,t对照组=5.568,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疗效:2组CVI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10.00%,治疗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34.486,P=0.000)。3~5岁患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1.43%,治疗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20.749,P=0.000)。6~10岁患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0.00%,治疗组为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15.451,P=0.000)。结论针刺联合眼科常规视刺激可作为临床有效且安全性较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更好地改善儿童CVI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优于单纯常规视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赤丹地黄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5月唐山市眼科医院诊治的急性期VKH患者80例(16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只眼)。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晨起顿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赤丹地黄汤口服。2组均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受试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医证候评分,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1)BCVA:治疗前后比较,2组治疗后14 d 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6.811,t对照组=5.943,均P=0.000),2组治疗后6个月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8.500,t对照组=8.005,均P=0.000)。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 d和6个月BCVA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 d=4.103,t6个月=5.137,P=0.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自拟方滋阴降火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阴血不足型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49例(49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24只眼)和对照组25例(25只眼)。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滋阴降火汤口服。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行泪液白介素-6(IL-6)、泪液分泌试验I(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记录数据。结果(1)IL-6: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7.018,P=0.000,t对照组=3.39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03);(2)SIT: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5.715,P=0.000;t对照组=2.417,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35);(3)BUT: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4.647,P=0.000;t对照组=3.70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4,P=0.024);(4)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6.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c2=4.307,P=0.038)。结论滋阴降火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阴血不足型干眼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能降低泪液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体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62只眼)符合纳入标准的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只眼)和对照组32例(32只眼)。治疗组采用“靳三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体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2 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眼球运动度和复视角度的变化。结果(1)眼球运动度:治疗后,2组比较,t=11.21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53.125,t对照组=-40.995,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复视角度:治疗后,2组比较,t=-4.87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9.998,t对照组=7.496,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8.1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Х2=4.737,P=0.030)。结论“靳三针”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靳三针”加体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消肿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DME患者216例(216只眼),证属脾肾阳虚兼瘀阻目络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108只眼)。对照组予安慰剂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予消肿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2个月、3个月检测受试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中央厚度(CRT),评定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BCVA、CRT、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BCVA: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 d=2.678,P=0.008;t1个月=3.087,P=0.002;t2个月=3.132,P=0.002;t3个月=2.100,P=0.037);对照组治疗后7 d、1个月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方氏头皮针飞针疗法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月期间经佛山市中医院眼科和针灸科门诊收治的干眼患者68例(136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头针组,每组34例(68只眼)。对照组只采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头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方氏头皮针飞针疗法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眼表疾病指数表(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泪河高度的变化。结果 (1)BUT:2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BUT较治疗前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头针组=-21.628,t对照组=-7.322,均P=0.000),2组间比较,头针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3,P=0.000)。(2)SⅠT:2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SⅠT均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头针组=-13.514,t对照组=-4.927,均P=0.000),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调体脱敏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AC患者160例(32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160只眼)。对照组予0.05%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点双眼,治疗组予调体脱敏方口服联合眼部超声雾化治疗。2组均观察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得患者的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生活质量问卷积分,并于治疗后6个月统计2组的复发例数。结果 2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症状评分: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治疗组=5.179,t对照组=5.332,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81.52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体征评分:2组治疗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治疗组=4.519,t对照组=4.732,均P=0.000);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32.20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生活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之肝经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患者60例(120只眼),证属肝经郁热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60只眼)。对照组予人工泪液点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数据。结果 (1)症状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4.841,t对照组=4.279,均P=0.000)。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3,P=0.010)。(2)BUT: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组=5.010,P=0.000;t对照组=3.578,均P=0.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集合不足(CI)型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6月—2022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就诊的CI型视疲劳的患者63例(126只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训练组,各31例(62只眼)。针刺组予针刺治疗,训练组予笔尖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当天,记录2组受试者视疲劳症状(CISS)评分、集合近点(NPC)、近距离正融像范围(PFV)、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结果 (1)CISS评分:治疗后,针刺组及训练组C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针刺组=9.522,t训练组=4.911,均P=0.000)。治疗后2组比较,针刺组CISS评分低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0,P=0.000)。(2)NPC:治疗后,针刺组和训练组NP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针刺组=9.327,t训练组=8.099,均P=0.000)。治疗后2组比较,针刺组NPC低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0,P=0.0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黄斑微血管损伤修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祛积通络方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深层毛细血管密度以及中心凹无血管区变化情况。结果(1)ETDRS视力:2组患者ETDRS视力字母数在治疗后1、3、6个月均比治疗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2组比较,t3个月=3.224,P3个月=0.002;t6个月=4.567,P6个月=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2)D-SCP:2组患者D-SCP在治疗后1、3和6个月均比治疗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2组比较,t1个月=2.498,P1个月=0.014;t3个月=2.063,P3个月=0.042;t6个月=2.781,P6个月=0.007,均有统计学意义。(3)D-DCP:2组患者D-DCP在治疗后1、3和6个月均比治疗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2组比较,t1个月=5.934,P1个月=0.000;t3个月=2.852,P3个月=0.005;t6个月=9.957,P6个月=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4)FAZ:2组患者FAZ在治疗后3、6个月均比治疗前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6个月,t3个月=2.005,P3个月=0.048;t6个月=2.673,P6个月=0.009,均有统计学意义。(5)Spearman相关分析:D-SCP和D-DCP与ETDRS视力字母数呈显著正相关(rSCP=0.695,P=0.010;rDCP=0.863,P=0.001),而SCP-FAZ与ETDRS视力字母数呈负相关(r=-0.583,P=0.040)。结论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治疗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微血管损伤修复作用优于单纯抗VEGF治疗组,有助于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脉明视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56例(59只眼),予口服通脉明视胶囊,同时配合能量合剂、维生素等支持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视野、眼底及FFA变化。结果本组共56例59只眼,显效27只眼(45.76%),有效25只眼(42.37%),无效7只眼(11.86%),总有效率88.14%。视力:治疗前4.26±0.21,治疗后4.43±0.13(t=5.287,P<0.05)。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治疗前(14.1±0.91)dB,治疗后(17.37±1.07)dB(t=17.88,P<0.05)。视盘荧光充盈迟缓时间:治疗前(1.56±0.45)s,治疗后(0.87±0.39)s(t=8.9,P<0.05)。结论通脉明视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疏风清热方治疗风热上扰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7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热上扰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患者30例(60只眼),随机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各15例(30只眼)。中药组予单纯中药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 d,并随访6个月。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中药组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2)VAS评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9,P=0.00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针药组(t=88.005,P=0.000)、中药组(t=61.60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联合中药自拟方协同治疗风热上扰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可缩短疗程,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通脉汤在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都采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通脉汤的治疗方法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益脑通络汤45例。经过1个月的治疗疗程,观察疗效。通过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中,通脉汤治疗组的治疗疗效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级均好于对照组。经x2检验,通脉汤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为0.005。结论:药物治疗加通脉汤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益脑通络汤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50例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对照组继续接受原来的抗青光眼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基础治疗外予以针刺患眼睛明穴、承泣穴、上明穴、太阳穴、两侧风池穴、合谷穴,观察视力、眼压、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未有改善;(2)治疗后针刺组眼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t=3.34,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针刺组MS值提高(t=-5.45,P=0.000),MD值降低(t=3.97,P=0.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2周两组的P100波峰潜时无改变;(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78%,P〈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可以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改善视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将我院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62只眼)应用活血通络颗粒20 g,日3次口服,并球后注射阿托品、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等,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对症治疗;对照组62例(62只眼)不口服活血通络颗粒,其它治疗同观察组。应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2组患者治疗第3、10、20天的最佳可视区最佳矫正视力,然后将此视力转换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Octopus-301自动静态视野分析仪检测患者第20日时视野最高光敏感度、平均光敏感度及平均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第3、10天时,2组患者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1;t=1.27,P=0.21);治疗后第20天时,观察组LogMAR视力优于对照组(t=2.45,P=0.02)。治疗后20天时,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4,P=0.04)。结论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远期视力并改善视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降脂通脉饮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及血脂指标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1.973,P<0.05);血脂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Z=-2.599,P<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降脂通脉饮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汤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常规及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基于此采取化痰祛瘀汤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卒中量表(Chtnese Stroke Scale,CSS)、BI指数、肢体运动Fugl-Meyer(FMA)等评分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S、BI指数等评分优于对照组(t=4.265 1/3.012 8,P=0.000)。治疗后,观察组各项FMA评分(包括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t=5.127 4/6.032 1,P=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为90.0%(χ^2=7.664 8,P=0.000)。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