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示人五脏六腑之生克乘侮皆可致喘的发病相关性.即任何一脏腑之病症,皆可由其它脏腑之阴阳失衡所引起,且发病脏腑久治不愈也将引起其他脏腑之逆乱.推而演之,论及肺病喘证,亦不例外,临床所见,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喘,"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脏喘即为肝喘、心喘、脾喘、肺喘、肾喘.故临喘证"因他疾而发喘者,当先从本病治之,则喘证自已,不专用治喘之药".试举三个病例.  相似文献   

2.
正喘证多是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肺弱所致,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严重时喘促持续不解,甚则发为喘脱[1]。现临床上治疗喘证多从实虚两端入手,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素问·咳论》中早就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实际上"喘不离于肺,亦不独于肺"。《难经》也指出"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将五脏与呼吸之间  相似文献   

3.
中医传统文献中无心力衰竭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归纳属于“喘证”、“水肿”、“心悸”、“怔忡”、“肺胀”、“心痹”、“心水”等疾病范畴。几千年以来,历代医家一直认为,生理上心与他脏密切相关,正如《十四经发挥》云:“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于五脏也”。病理上亦如此,心衰是由于心脏自病或它脏病累及于心,  相似文献   

4.
对五脏之精、气、阴阳的基本概念作了讨论,认为五脏之精是藏于五脏中的液精华物质,五脏之气是分布于五脏的无形而运动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极细微物质,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的两种不同属性的部分,五脏之阳是其气中具有湿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阴是其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并用此基本要领诠释了各脏精气阴阳的具体涵义。  相似文献   

5.
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金凤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98-1399
目的:通过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91.7%。结论: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陶航 《江西中医药》1989,20(6):18-19
临床较常见的肺系急症有喘证、血证、内痈等。这类证候可见于急性病,亦可见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症情往往较为严重而复杂,除了肺病的临床表现外,常常夹杂他脏失调的症状。审症求因的结果,每每发现他脏有病影响到肺。此际,如囿于单纯治肺,拘泥于某法某方,则难以取效。若能注意五脏相关,从四脏调治肺病,常能左右蓬源,步入坦途。兹择病  相似文献   

7.
讨论五脏阴阳与阴阳学说之关系,必须对五脏阴阳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关于五脏阴阳的概念,目前中医界尚有不同看法,如说“五脏之阴为物质,五脏之阳为功能”,把本来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说成是一回事,这对初学者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也有碍对脏象本质的探讨。对五脏阴阳概念的认识,首先要确认五脏阴阳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之阴是物质,五脏之阳也是物质,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五脏的形态结构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而五脏  相似文献   

8.
从五脏相关学说重新认识阳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阳痿应从五脏相关论治,并从阳痿的病因、病机和辨证等方面探讨了阳痿与肾、心、肝、脾(胃)、肺的关系,认为阳痿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五脏系统密切关联。从五脏相关学说,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阳痿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从脑与五脏生理、病理及经络相关理论,探讨针刺五脏俞治疗中风病的机理和方法。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脑,病性为五脏亏虚。五脏俞为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针刺五脏俞可调节气血阴阳平衡,脑病与脏腑病可相互论治。针刺五脏俞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五脏的阴阳属性除寒热喜恶,升降趋势外,还应包括燥湿特性。五脏之中脾为戊土病则多湿,肺属燥金病则易燥,肝体阴用阳病易化燥热,肾为水脏喜润恶燥,心为火脏宜煦宜濡。通过对五脏燥湿特性的系统阐述,来认识五脏的燥湿病机,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并进一步完善五脏阴阳属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靳三针疗法在岭南地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独树一帜,颇受患者关注。陈兴华教授在继承靳三针学术基础上,立足于疾病时代变化和患儿个体差异,发现脑瘫中医病机乃五脏机能失调,虚实夹杂以致脑神不用,机体失能。通过运用五脏腧中医外治法论治脑瘫,多有奏效,故予以总结经验并附验案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扶阳思想是蕴于《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这一观点体现在张仲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阳气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体气血的运行、躯体的运动、疾病的防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卫外等功能。抑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这也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五脏之阳气是人体阳气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五脏阳气虚衰可直接或间接引发抑郁的相关表现。《伤寒杂病论》中有多种临床症状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综合其治疗方案,张仲景多从扶固阳气着手进行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扶阳思想入手,探析五脏阳虚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且五脏俞接近内脏,作用直接,五脏之病当取五脏背俞穴来进行治疗。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五脏气血阴阳,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以安五脏之精神。现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与五脏的相关性。方法:从艾滋病病位、病因、病证、病机和治则等方面进行与五脏相关的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艾滋病与五脏系统相关联,艾滋病因五脏系统内部虚损而感染,因五脏系统内外关联而传变,最后传遍五脏系统,脏腑衰竭,免疫缺失,并发感染而死。治疗上应以补五脏之虚为主,综合论治。  相似文献   

15.
杜武勋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通过出生时间分析患者的脏腑盛衰及发病倾向。五脏之间因生、克、复的关系而紧密联系,一脏有病必累及他脏,故临证治疗心律失常除了应考虑"心"外,还应考虑与心有关其他脏腑,综合分析病机,顾及整体平衡,以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即运用五味对五脏进行补泻调节治疗。宋代陈无择所撰之《三因司天方》是一篇根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而著的临床专著,它解决了《黄帝内经》只有运气理论而无方剂的问题。文章运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对《三因司天方》中运气方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发现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在《三因司天方》中确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出《三因司天方》中运气方应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组方规律,将五运六气、五脏虚实、五脏苦欲补泻和五味等理论结合了起来,这为今后构架五运六气的运气方组方原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法,记录两组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经相应治疗后,两组脑梗死偏瘫患者各量表(NHISS、Barthel)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NHISS量表评分降低程度、Barthel量表评分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法,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同气相求的原则,五味入于五脏,而五脏的五行机能与五味的作用完全相反,脾不包括在内.五味源于地气,成为"阴成形",特别是生成五脏.形成脏的味与脏的机能相反,是因为物质结构和机能活动之间的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平衡、阴阳协调,是相反相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卫气夜行于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卢曼 《河南中医》2002,22(3):5-6
卫气是营养各脏的源泉,是联系整体的纽带,卫气与五脏的整合,反映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此反映卫气夜行于阴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贺林玉  彭贵军 《新中医》2021,53(5):10-13
以五脏为纲、五脏虚证为立足点,对近代各医家关于糖尿病肾病病机认识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出五脏虚损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五脏虚损兼实邪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五脏虚证是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病机核心。以期从病机认识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其临床疗效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