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德铭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德铭教授认为甲状腺疾病的病因主要是肝郁脾虚、外邪入侵、气滞湿痰。对甲状腺“温结节”宜用疏肝理气化痰活血法;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宜用养刚清热疏肝化痰法;甲状腺机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期宜用益气养阴疏气化痰法;甲状腺癌宜用益气养刚、软坚活血佐以解毒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咳嗽专病门诊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64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总结常用药物组合与证型的关联性,从而获得慢性咳嗽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结果:慢性咳嗽治疗主以祛风宣肺为主,常用药物有炙麻黄、黄芩、前胡、厚朴、炙紫菀、炙款冬花、细辛、青风藤等;兼湿热郁肺者,佐以清热化湿,常用药有薏苡仁、佩兰、白豆蔻、广藿香等;兼有肺阳亏虚者,佐以温阳健脾,兼寒饮伏肺者,佐以温阳化饮,此2证常用药有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细辛等;兼有痰湿阻肺者,佐治以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常用药有紫苏子、紫苏梗、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等;兼肺阴亏虚者,佐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常用药有麦冬、芦根、白茅根等。结论:慢性咳嗽以祛风宣肺为基本治法;遣方用药须兼顾宣降共施,寒温并用,肺脾同治。  相似文献   

3.
<正> 湿温病大都发生在夏、秋之间。雨湿较盛季节。病由感受湿热邪毒而起,亦称之为湿热病。医家论其治则多以化湿清热为首务,而化湿之法不外芳香化浊,苦温化湿,淡渗利湿3法。正如张景岳所说:“湿热之病,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热甚者以清火为主,佐以分利;热微者以分利为主,佐以清火。”然湿温病多为湿热合邪,临床湿热之间,孰轻孰重,不易掌握,用化湿清热法施治,往往出现治湿碍热,治热碍湿,“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的矛盾。而温清两难,使病程缠绵,发生传变。故说化湿与清热间轻重缓急,最难恰到好处。笔者在多年  相似文献   

4.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祖国医学“带下”及“腹痛”之范畴。本病临床上属湿热者固为多见,但属虚寒者也不少。因此,在治疗上,绝不能将清热解毒药视同西药抗生素一样,一见炎症,便以大队的清热解毒药,佐以燥湿之品,临床尚需细心辨证论治,湿热者自当清热燥湿;虚寒者则宜补虚祛寒,治疗方能无误,临证中尝用温补法治疗盆腔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两例以说明之。例一:王××,女,51岁,农民。1975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半年前丧偶,加之操劳过度,致心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白头翁汤是仲师专为治疗热痢而设,见于《伤寒论》第371条及第373条,分别论述如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方中白头翁、秦皮清热凉肝,为厥阴热痢之主药;佐以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尤其能增强清热治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跃  朱慧婷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65-1067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病,因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易反复,临床治愈较为困难。蔡念宁教授提出慢性荨麻疹治以祛风渗湿、调和阴阳、中和气血,采用赵炳南经验方多皮饮治疗时应明辨虚实两端。属于慢性荨麻疹实证者,注重清热凉血、解毒疏风;虚证当辨气血之不足,血虚风燥者养血和血,佐以养血活血之品,肺脾不足者常佐以健脾益气固表升阳之品。  相似文献   

7.
蔡小荪辨治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小荪教授认为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主要病机是胞络阻滞与肾虚;采用分期辨治法,经期以活血理气通滞佐以清热,经净后用活血通络佐以益肾温煦,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痤疮病机包括卫、气、营、血4个层次,各层次病机分别是卫分郁闭、气分壅热、营分痰结、血分瘀热,痤疮初起病势轻浅,以卫分郁闭为主者其治疗宜宣通肺卫佐以清热,羌芷银翘散主之;病势较浅、以气分郁热为主者宜清三焦郁热,佐以宣通肺卫,枇杷清肺饮加减主之;痤疮经久、病势发展至营分痰结者宜透热转气、化痰散结,佐以活血调营、宣通肺卫,仙方活命饮主之;病势深在、血分瘀热者宜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宣通肺卫、清气分热、燥湿化痰等治法,犀角升麻汤主之。  相似文献   

9.
阎小萍教授认为,燥痹(干燥综合征)的病位在肺脾胃肝肾,尤以肝肾为关键,其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治疗上采用补肾清热育阴的方法,在补肾育阴的基础上佐以温补肾阳,以促进肾阴的生成;注重清热育阴,佐以生津润燥,临床上禁用苦寒之品;同时针对燥痹久病存在脉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予以双调脾肺,佐以活血通络,并结合病因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对发热的证治对后世发热证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三阳病发热多为外感发热,三阴病发热多为内伤发热。太阳病发热者,可用汗法解表散热;阳明病发热者可用清、下两法,辨明在经在腑,用清法解毒清热或者用下法泻下里热;少阳病发热者,用和法和解退热;太阴病发热者,可用温法甘温除热;少阴病发热者,辨明寒化热化,寒化者用温法破阴回阳除热,热化者用补法滋阴清热;厥阴病发热者,可用寒热平调法除热。另外,合病并病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一种或多种治法;兼有水湿瘀血者,可兼以利水、化湿、化瘀之法;有兼证者,可对证添加相应药物治疗。在针对发热一症的治疗上,太阳以汗法为主,代表方为麻黄汤和桂枝汤。阳明以清、下两法为主,代表方为白虎汤和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少阳以和法为主,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太阴以温法为主,可用小建中汤甘温除热。少阴以回阳救逆为主,甚者可反佐凉药引经,方用四逆汤类。少阴热化以滋阴清热为主,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厥阴以寒温并用为主,或用乌梅丸、或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或用麻黄升麻汤,热证者用白头翁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