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建立14批不同产地远志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DNA分子鉴定技术对远志药材进行物种鉴定,为远志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0.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16 nm,进样量10 μL,运用软件"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4批远志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确认共有峰,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样品进行模式识别。提取14批远志以及白薇、瓜子金样品的DNA进行序列分析和物种鉴定,并从NCBI数据库下载混淆品的序列,借助MEGA-X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建立了14批远志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18,化学计量学分析将14批远志药材分为3类。经DNA分子鉴定,14批远志药材均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遗传距离和NJ树分析可将远志与混淆品区分开。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靠,可为远志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rbcL序列能区分远志及其混淆品,可用于远志药材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谢苏梦  季巧遇  吕尚  张尧  邹瀚霖  汪弟  饶毅  魏惠珍 《中草药》2021,52(24):7616-7623
目的 建立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4 nm;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建立野菊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野菊花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29批野菊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1以上;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品按不同产地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最后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不同批次野菊花药材的6个差异标志物,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了10号峰为蒙花苷、5号峰为3,4-二咖啡酰奎宁酸、3号峰为木犀草苷、1号峰为绿原酸。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野菊花药材的质量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3.
侯陆星  蔡光明  张雅铭  黄媛  张卓勇 《中草药》2009,40(Z1):158-160
目的 建立蕨麻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水-乙腈为流动相,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08 nm。结果 共有9个共有峰。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合指纹图谱相关要求。结论 此方法准确、可靠。该指纹图谱能够用于蕨麻药材的鉴定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瓜蒌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瓜蒌皮药材的 HPLC 指纹图谱。方法:采用 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2%冰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260 nm,流速 0.8 mL·min-1,柱温 25℃,进样20 μL。结果:建立了瓜蒌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确立了13个共有峰,其中5个共有峰得到确认,10批瓜蒌皮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结论: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瓜蒌皮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蜂胶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蜂胶药材质量的差异,为蜂胶原料适宜产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4个不同主产区14批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蜂胶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指纹图谱共有峰,14批蜂胶药材中9批蜂胶药材的相似度>0.90,说明不同主产区及同一主产区不同产地蜂胶指纹图谱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蜂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毛鸡骨草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控制和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三氟乙酸(35:6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2 nm,柱温室温。测定10批毛鸡骨草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毛鸡骨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9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其中4个峰。10批毛鸡骨草药材的相似度>0.98。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为评价毛鸡骨草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桃枝类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Diamonsil-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290 nm波长下测定山桃枝、桃枝、桃叶及桃仁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 建立了山桃枝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有47个共有指纹峰被标定,并对山桃枝、桃枝、桃叶及桃仁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结论: HPLC指纹图谱具有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特征性强的特点,可用于桃枝类药材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河南不同产地茜草药材的 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茜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ODS C18柱(4.60 mm×250 mm,4 μm),甲醇-0.2%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流速0.8 mL·min-1,柱温25℃。 结果: 以大叶茜草素为参照峰,确定11个共有峰,测定了14批茜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茜草药材指纹图谱测定,并可对其今后规范药用资源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芪骨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兴  杨成梓  包侠萍  南淑华 《中草药》2014,45(9):1257-1261
目的 建立芪骨胶囊HPLC指纹图谱,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Plati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建立了15批芪骨胶囊的对照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其中15个归属到各药材,其相似度均大于0.9。通过对照品对照、UFLC-ESI-MS/MS鉴定了其中8个色谱峰的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15批芪骨胶囊可分为3类。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较好,为芪骨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华南忍冬藤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华南忍冬藤的HPLC指纹图谱,为华南忍冬藤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RP-HPLC。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3%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38 nm。图谱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处理分析。 结果: 确立了12个共有峰的共有模式,10批红腺忍冬藤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高。 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评价华南忍冬藤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探讨不同品种不同规格鹿茸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7种氨基酸、核苷组分、磷脂组分、胆固醇及多胺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性蛋白质及总磷脂含量;以测定的这些营养成分含量作为分析数据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规格及不同品种鹿茸之间氨基酸总量、总磷脂、磷脂组分、多胺无显著差异(P0.05),马鹿三岔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马鹿其他规格及梅花鹿所有样品的含量(P0.05),梅花鹿二杠侧枝二茬中核苷含量高于马鹿及梅花鹿二杠主枝头茬、三岔头茬,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鹿四岔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与其他规格马鹿、梅花鹿二杠主侧枝头茬及三茬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鹿单门及四岔胆固醇含量与梅花鹿二杠侧枝二茬、三岔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不能将马鹿茸和梅花鹿茸分为两大类,有交叉聚类现象,评价指标不同,聚类分析结果也不同。结论:应用方差分析技术及聚类分析法评价鹿茸的质量,具有可靠性,为鹿茸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贵州省宽叶缬草在叶绿体基因trn L-F,mat K上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trn L-F,mat K序列对宽叶缬草进行序列分析,运用Bioedit,MEGA 5.0软件计算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居群宽叶缬草trn L-F序列长度为947~985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92%~36.55%,其中差异位点8个,变异位点5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0.005 4,最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15(江口县官和乡泗渡村寨上组),18(江口县凯德镇育苗基地)号样品明显与大部分的宽叶缬草样品区分出来;不同居群宽叶缬草mat K序列长度为1 080~1 088 bp,鸟嘌呤和胞嘧啶质量分数为35.19%~36.64%,差异位点2个,变异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 0~0.000 9,ML,NJ,ME,UPGMA 4种聚类构树结果显示2(剑河县太拥乡太平村),5(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村),6(剑河县关么乡苗岭村),20(江口县闵孝镇渔凉溪村)号样品聚为一类,其余19份样品聚为一类。结论:贵州省宽叶缬草居群内trn L-F,mat K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夏枯草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形态学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夏枯草系统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来自全国15份夏枯草种质的形态学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夏枯草种质中6个形态学性状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单株穗重与单株果穗数和单株叶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7.533%.结论:在夏枯草丰产种质选育中应重点关注生长势强、单株果穗数较多及果穗较长的株系.  相似文献   

14.
贝壳杉烯酸氧化酶(kaurenoic acid oxidase)是二萜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该文根据雷公藤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贝壳杉烯酸氧化酶全长c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克隆得到Tw KAO长度为1 874 bp,编码48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6.02 k Da,理论等电点8.89;经茉莉酸甲酯(Me JA)诱导后,Tw KAO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经植株组织表达分析证实,Tw KAO基因在雷公藤的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该研究首次克隆得到雷公藤KAO基因,并分析其mRNA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雷公藤生长发育以及萜类活性成分次生代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品系黄芩表型性状的差异与相关性。比较了14个黄芩品系的10个地上部性状和6个根部性状,并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黄芩的表型性状变异十分丰富,多样本方差分析显示F为3.169~71.58,差异显著,参比品系中性状表现最优良的是15号。相关分析显示,除侧根数、根粗、根长外,其余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芦头直径与根鲜重存在极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77。主成分分析表明黄芩单株整体产量和根粗可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综合参考指标。不同品系黄芩的主要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及相关性,可为黄芩品系的性状特征区分、评价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龙登凯  李军  周涛  郑伟  丁铃  江维克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404-2410
为探讨太子参环肽成分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太子参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CCDs)新基因,并设计引物对其进行全长扩增及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克隆得到的4条CCDs序列全长分别为1 617,1 461,1 746,1 875 bp,并根据其功能依次命名为Ph CCD1,Ph NCED2,Ph NCED3,Ph CCD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均含有REP65结构域,且均含有与亚铁离子结合的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h NCED2,Ph NCED3聚为NCEDs一支,Ph CCD1,Ph CCD4聚为CCDs一支,且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 CCDs家族相比,Ph CCD1与At CDD1同源性最高,Ph CCD4与At CCD4同源性最高,Ph NCED2,Ph NCED3与At NCED3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Ph CCD1和Ph CCD4 2个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地上部分,其中Ph CCD1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Ph CCD4在茎叶具有高表达,可能参与太子参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Ph NCED2和Ph NCED3 2个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地下部分,其中Ph NCED2在须根中表达量最高,Ph NCED3在块根木部和皮部表达量较高,可能是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研究首次得到太子参CCDs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太子参植株对于外界胁迫的应答机制,进而探讨太子参品质形成的生物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上以决明子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5.7.R2软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决明子的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共现和突现分析,疏理决明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检索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2754篇(去重后),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李续娥;发文机构最多的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机构之间南北区域间合作较少,区域相邻合作较多,大学与企业之间合作较多,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与辽宁大熊制药研究有限公司合作较为频繁;关键词分析显示决明子研究方向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其中降血脂、橙黄决明素及数据挖掘、用药规律等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根据雷公藤悬浮细胞转录组数据库设计引物,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acetyl-CoA C-acetyltransferase)基因TwAACT进行全长cDNA(GeneBank:KP297934)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克隆得到TwAACT cDNA全长为1 704 bp,编码40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10,相对分子质量为41.20 kDa,在线预测表明TwAACT具有2个催化活性位点。雷公藤悬浮细胞经茉莉酸甲酯(MeJA)外源诱导后,通过荧光定量PCR表明,TwAACT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在24 h达到最高。研究首次克隆得到雷公藤AACT基因,为进一步阐述雷公藤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藤茶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Ultimate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5 nm;柱温40 ℃;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建立了藤茶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11个共有峰,并指认了2个主要共有峰。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18个藤茶不同无性系种质可分为3类。 结论: 该方法快速,可较全面的反映藤茶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为评价藤茶药材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