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小柴胡汤"和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有把多种治法合于一方的组方特点。《伤寒论》"和法"的形成,是后世医家在对《伤寒论》及小柴胡汤的阐发过程中逐渐产生的。首次提出"和法"的是成无己,其涵义是融会多种治法合而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方法,不是一种单一的、具体的治法。"和法"是一种变化无穷的治疗方法,小柴胡汤只是"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张介宾、程钟龄、戴天章、何廉臣等医家有关"和法"的论述丰富、完善了中医学"和法"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1翻沉、剖析制方立法小柴胡场是少阳病证的主方。少阳老,在人之脏器为三焦、胆也。从生理而言,三焦春“中读之用”,是水火气机升降的通道;胆者“中精之府”,是机体阳气升发的动力,且胆附于肝,内寄相火,游行于三焦。二者经脉相连,生理相关,胆气升发正常、疏泄有度,则三焦通畅,升降有序,表现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读”。从部位而言,少阳为枢,外邻太阳.内近阳明,居于半表半里之间。若邪犯少阳,则生理功能失调,而升降失司,疏泄失职。小柴胡杨正是以升降为法,方中,柴胡升足少阳之清气,疏通经络,调达气机;黄年…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5,(11):1510-1511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思路。方法: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和西医"肠肝轴"学说两方面分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机,探讨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存在肝与大肠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提出治肝调肠的防治思路,应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腑泻浊等为原则的中药直肠滴注或结肠透析机给药的方法,西医应用改善肠粘膜通透性、合理应用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肠蠕动等措施。结论:从肠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和法治疗肠激惹综合征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激惹综合征即肠神经官能症,以精神因素为主要病因和诱因。现代医学以暗示及安慰疗法为主,疗效欠满意。从中医理论上分析此病的临床表现,多属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病机以气血不和、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营卫不和为主,也有以虚证为主者,但多挟上述病机。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和法内涵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法的运用始于仲景 ,然至成无己作《伤寒明理论》,小柴胡汤主和解始成为定论。成氏说 :“伤寒邪气在表者 ,以渍形以为汗 ,邪气在里者 ,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外不内 ,半表半里 ,既非发汗之所宜 ,又非吐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按照成氏的说法 ,小柴胡汤主和解是因为少阳属半表半里 ,既不宜发汗 ,又不宜吐下 ,只能和解。笔者认为半表半里之说概念模糊 ,近年关于少阳病位之争即源于此。本文以“少阳主枢”的观点重新认识少阳生理病理 ,并从和解少阳的主方小柴胡汤入手 ,从而归纳出和法的内涵为调和少阳枢机 ,略…  相似文献   

6.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2016,(6):1114-1116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7.
8.
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身心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学说或假说,包括5-羟色胺假说、多巴胺假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障碍假说、乙酰胆碱假说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脑—肠轴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中医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乃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临床常从肝脾论治.以脑—肠轴理论...  相似文献   

9.
和法探微     
黄毅君  胡木  刘喜明 《中医杂志》2020,(14):1216-1219+1229
通过追溯经典医家对于"和法"的认识,结合分析"和"的哲学含义,探讨中医学"和法"的概念,认为"和法"在于和其不和。通过与气机理论相结合,分析"和法"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之用,提出"和法"的要点机制在于气机的运转。认为通过气的运行,使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可以调和互化,从而促进机体达到平和状态的方法即是"和法",并基于该理论讨论"和法"方药具有立足于中、相反相用、和合药性、缓而不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归纳《伤寒论》方小柴胡汤的原方主治、临床运用,并回顾历代关于小柴胡汤的和法之争,认为小柴胡汤之和法乃是调和、缓和、平和之意,分别代表主治功用、取效特点和组方用药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辅助对肝癌放疗患者机体免疫力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医院进行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90 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形成率、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4、28、90 d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同一组别的患者进行时间序列资料的方差分析,观察组在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不断升高,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发生率为3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辅助对肝癌放疗患者机体免疫力恢复有促进作用,提高免疫力,降低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2.
肝癌病因多认为是正虚邪实,正气不足,与感受毒邪相兼为病,辨证论治多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健脾为主。分期治疗时,初期驱邪为主,扶正为辅,后期注意扶助正气,顾护脾胃,驱邪不忘扶正,同时兼顾内外兼治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中医内治、外治、内外同治及中医食疗方治疗肺癌,改善肺癌咳嗽症状的相关文献,为寻求简、便、效、廉的肺癌咳嗽治疗方式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从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查阅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肺癌咳嗽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中成药、有效方、中药敷贴、穴位埋线、中医食疗等中医治疗手段均能有效改善肺癌咳嗽症状,与西医结合治疗还能减轻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中医治疗肺癌咳嗽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从解剖学、生理功能和肝的系统连属等方面讨论了中医肝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同时也讨论了肝理论在与自然、四时关系方面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尝试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中医肝理论。  相似文献   

15.
古代小肠实体研究及对中医临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古代中医关于小肠的形体记载、功能内容及某些疾病的研究,并与人体解剖学、消化道生理学有关内容的比较,发现中医小肠有形体基础,其形体结构与功能认识的主体内容与人体小肠内容基本相符,二者可谓同名同腑。至于中医小肠腑说中有部分内容与人体小肠认识不同,这是中医迫切要研究的课题,但不能就此认为中医小肠只是一个功能概念。文中提出建立中医形体医理学,全面系统地归纳中医藏象理论的形体基础,以促进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科学发展,创新治疗方法与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腹水患者血糖抗原125(CA12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合并腹水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均接受常规腹腔灌注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CA125。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60.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腹腔灌注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中药抗化疗不良反应方可显著降低卵巢上皮癌腹水患者血清CA125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肝癌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高度恶性,易转移复发,治疗难度大,生存期短等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归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癥瘕”、“黄疸”、“鼓胀”等病证范畴。中医药治疗肝癌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中医药以其确切的临床疗效,日益在肝癌的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价值,已成为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不要缺少的手段之一,并已成为肝癌康复和姑息治疗的主要疗法。现将近年10年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11-21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方剂的运用在晚期肝癌患者疼痛减轻和生存期延长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89例晚期肝癌患者,按照病人治疗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以止痛等减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药方剂辨证治疗;患者疼痛情况主要以患者主观感受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后VAS评分和患者肝功能指标及1月、2月、3月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显著减轻(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第1月时VAS评分为(5.7±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观察组在1月、2月、3月时的生存率分别是88.89%、75.95%、6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ALT、AST、Tb)及甲胎蛋白(AFP),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下降,观察组ALT(93.2±11.5)U/L、AST(96.5±13.8)U/L、Tb(54.3±4.7)μmol/L、AFP(705±203)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方剂可有效减轻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普遍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患者中医症状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研究已日渐成为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症状的规范化、证候的标准化尤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大肠癌的中医药诊疗体系中存在辨证标准不一,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影响了中医药疗效的发挥.从现代文献入手,对大肠癌常见的症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初步探讨了症状和证候的关系,以此作为制定大肠癌常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信息采集表的文献背景资料,为辨证方法规范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以期推动大肠癌中医诊疗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肝癌有增强体质,调和脾胃,减轻放疗、化疗副作用,保持骨髓功能或升高血细胞等疗效。应用中医中药(逍遥散、大黄蛰虫丸合鳖甲煎丸、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六君子汤合水红花子汤、滋水清肝饮合消瘀汤)辨证施治原发性肝癌,证实确有抗癌、保肝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