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阴阳对峙状态是形成体质的决定因素在人体内阴与阳两者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不断地推动着生命过程的进展。《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在运动状态中的平衡,和在平衡状态中的运动。只有在阴阳等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唐瑜之 《光明中医》2010,25(7):1131-1133
<正>《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阴气平秘,阳气固密,即阴阳的协调平衡对人体的极端重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平秘和固密的平衡里面,充满着对立斗争,相对的平  相似文献   

3.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内经》,该思想在中医学中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常态,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以适用为平,"阳"以潜藏为贵,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状态。"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因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深谙"阴平阳秘"之道,如此才是养生得法,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在揭示人体的生命规律时,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生理常态;同时又指出:“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由此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在强调“阴平阳秘”的同时,更重视阳气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贯穿整个中医学体系,《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指明阴阳平衡对于人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治病必求于本","本"即为阴阳,故治病当求于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指出治病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笔者认为,桂枝  相似文献   

6.
一、以阴阳为本自然界一切变化均以阴阳作为纲领,人与自然界又息息相通,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为此《内经》把四时阴阳作为人类生命之根本。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便直接指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人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取得统一的全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是“阴平阳秘”,如果阴阳一旦失衡将会导致“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血管新生有生成不足与生成过亢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异常都可以导致疾病的产生或自愈能力的下降,甚至导致不治。这与中医理论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有异曲同工之妙。从阴阳之间的关系着手,从"阴平阳秘"角度探讨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并阐示中医药相关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8.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内经》,在中医学中作为人体的一种生理常态,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以适用为平,"阳"以潜藏为贵,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状态。立足现代医学,可以看成是指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且是一种有序的稳态。"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因此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深谙"阴平阳秘"之道,如此才是养生得法,形神协调,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9.
一、古为今用 《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相转化,亦体现对立的统一,故《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亦此旨也。阴阳是互补互根的,但必须与自然界相应调节,如《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春夏养阳,顺其生长之性,秋冬养阴,顺其收藏之性,以存其  相似文献   

10.
<正>阳主阴从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阴阳观,它强调人体生命活动中阳的主导地位,以及阴的从属位置。有关其与众阴阳观的关系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本文就与其争论最多的阴平阳秘、阴阳平衡、阴阳合之间的关系逐一展开探讨,以明确其内在联系,进而论证阳主阴从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阳主阴从与阴平阳秘阳主阴从,实际上就是突出阴平阳秘基础上的阳气主导作用。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黄帝内经》就说过"凡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