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肠激安提取物对小肠吸收功能及推进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肠激安提取物对大鼠D-木糖吸收和小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盐酸小檗碱片组、肠激安提取物高、中、低(按生药量计为2.812,1.406,0.703 g.kg-1)剂量组i,g给药7 d;NIH小鼠154只,分组情况同大鼠,肠激安提取物高、中、低(4.062,2.031,1.016 g.kg-1)剂量组i,g给药7 d。通过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研究肠激安提取物对番泻叶1 g.kg-1致泻大鼠D-木糖吸收的影响,以及通过测定炭末推进率研究肠激安提取物对新斯的明致小鼠肠推进亢进的影响和该药对阿托品致小鼠肠推进抑制的影响。结果:肠激安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D-木糖含量明显高于ig番泻叶模型组(P<0.05);炭末推进率均明显低于新斯的明致小鼠肠推进亢进组和阿托品致小鼠肠推进抑制组(P<0.01)。结论:肠激安提取物具有增强小肠吸收功能和抑制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新  唐方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15-216
目的通过研究单品小量巴豆霜及巴豆霜并用大黄对腹泻模型结肠上皮细胞Na+-K+-ATP酶活力及肠道电解质吸收的影响探讨小剂量巴豆霜与巴豆霜并用大黄的止泻功效。方法采用番泻叶诱导腹泻模型,实验动物分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巴1组、巴2组、巴+黄组,比较各组血清电解质及结肠上皮细胞Na+-K+-ATP酶活力。结果各实验药物均能调整血清电解质浓度,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0.01),巴豆霜并用大黄组血清钠浓度显著低于单品巴豆霜组(P<0.01),且对钾的调整作用优于单品巴豆霜。各实验药物均能有意提高腹泻模型结肠上皮细胞Na+-K+-ATPase活力(P<0.05),而以并用大黄组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小量巴豆霜及高剂量巴豆霜并用大黄可以通过调节脾运化功能实现其止泻功效,而尤以并用大黄后作用为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连不同剂型剂量对2型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调控影响。方法:随机将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成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110只,链脲佐菌素造模后选择空腹血糖≥16. 7mmol/l的80只大鼠为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汤剂0. 5、0. 2g/kg组、浸渍剂0. 5、0. 2g/kg组、粉剂组0. 5、0. 2g/kg组。连续给药两周后取材,取材前一小时灌服2%D-木糖溶液半小时后灌服半固体炭糊,半小时后股动脉取血,结扎胃肠,测量胃残留量和肠推进距离; Elisa法检测血清D-木糖、胃窦组织和结肠组织各激素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内残留率增高,小肠推进率降低,D-木糖吸收增高,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均呈现分泌减少,胃泌素(GAS)分泌增多;给药治疗后,各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加快,D-木糖吸收减少,MOT、SS、GLP-1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GAS含量有增多或减少。结论:黄连粉剂改善胃肠动力最佳,汤剂抑制小肠糖粉吸收最好,促进GLP-1分泌以浸渍剂组为最优。  相似文献   

4.
连术颗粒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术颗粒对内毒素血症肠炎大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予蒸馏水),连术颗粒高(3.6g/kg)、中(1.8g/kg)、低(0.9g/kg)剂量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后1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脂多糖(LPS)腹腔注射造模.记录各组累计大便次数,4h后麻醉取血检测血电解质、红细胞压积血浆一氧化氮、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浓度,取肠道组织观察小肠IgA浆细胞染色情况及小肠黏液SIgA含量. 结果造模4h内模型组腹泻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连术颗粒各剂量组较模型组腹泻次数有所改善(P<0.05或P<0.01);血Na+、K+、Cl-、血糖、红细胞压积,模型组较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连术颗粒各剂量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NO、DAO、D-乳酸,模型组较正常组均升高(均P<0.01),连术颗粒各剂量组较模型组均降低(P均<0.01).结论 中药连术颗粒对LPS引起的大鼠肠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炎症反应的强度,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减低肠道通透性和提高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30-133
目的:探讨大黄-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肠粘膜和肠道菌群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已建立慢性肾衰模型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5 mg/kg)组、大黄(1.5 g/kg)组、大黄-黄芪1:1(3.0 g/kg)组、大黄-黄芪1:2(4.5 g/kg)组、大黄-黄芪1:4(7.5 g/kg)组、大黄-黄芪1:6(10.5 g/kg)组。用显色基质鲎试剂终点显色法、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和细菌平板计数法分别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D-乳酸、回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及肠道菌群移位量。结果:(1)慢性肾衰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大鼠内毒素、肠道细菌移位率显著升高,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2)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大鼠脏器肠道菌群移位率除大黄-黄芪1:2组外,各给药组细菌移位率降低显著差异,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D-乳酸值有所降低;(3)与大黄组比较,大黄-黄芪不同剂量配比组中大黄-黄芪1:4组降低内毒素作用最为显著。结论:慢性肾衰会使大鼠肠粘膜发生损伤,肠通透性增加,血浆内毒素和肠道菌群发生移位;大黄-黄芪不同剂量配比可以改善慢性肾衰大鼠的肠粘膜损伤,降低肠粘膜通透性,使内毒素和肠道菌群移位得到抑制,其中以大黄-黄芪1:4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胃长康胶囊(WCK)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胃长康胶囊大剂量组(WCK_H 2.250 g·kg~(-1))、中剂量组(WCK_M 0.750 g·kg~(-1))、小剂量组(WCK_L 0.375 g·kg~(-1))、健胃消食片组(JW 1.200 g·kg~(-1)),分别进行了对小鼠炭末推进、对大鼠消化酶分泌、对大鼠血清D-木糖吸收试验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胃长康胶囊2.250 g·kg~(-1)、0.750 g·kg~(-1)、0.375 g·kg~(-1)组均对小鼠炭末推进、消化酶的分泌、木糖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胃长康胶囊对胃肠道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是否与调控肠道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腹腔注射4. 5 mg·kg~(-1)的脂多糖(LPS)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3. 75 g·kg~(-1)),大黄牡丹汤低、中、高剂量组(7. 5,15,30 g·kg~(-1)),另设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每日1次。7 d后所有大鼠灌胃混悬液2 m L(乳果糖100 mg,甘露醇50 mg)。留取24 h尿液,运用带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分析尿中乳果糖(lactulose)与甘露醇(mannitol)比值(L/M)。取血和回肠组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回肠组织TREM-1,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髓样细胞分化蛋白(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肠黏膜损伤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REM-1,TNF-α浓度明显升高(P 0. 05,P 0. 01);回肠组织TREM-1,TLR2,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P 0. 01); i FABP,D-乳酸浓度,尿L/M明显升高(P 0. 05);血清瓜氨酸浓度明显降低(P 0. 05);回肠黏膜厚度、绒毛长度明显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REM-1,TNF-α浓度明显下降(P 0. 05,P 0. 01);回肠组织TREM-1,TLR2,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 05,P 0. 01),4组之间无差异;谷氨酰胺组,大黄牡丹汤中、高剂量组血清i FABP,D-乳酸浓度,尿L/M明显下降(P 0. 05,P 0. 01);血清瓜氨酸浓度明显升高(P 0. 05,P 0. 01);绒毛长度及黏膜层厚度明显升高(P 0. 05);肠黏膜Chiu氏评分明显下降(P 0. 05),3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大黄牡丹汤能有效治疗脓毒症大鼠急性肠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肠道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表达,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新  唐方 《陕西中医》2009,30(10):1426-1428
目的:研究巴豆霜及巴豆霜配伍大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番泻叶诱导腹泻模型,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BDS1、BDS2、BDS+DH组,比较各组结肠SP及VI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腹泻模型组大鼠结肠SP及VIP含量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巴1组、巴+黄组大鼠结肠SP及VIP含量均降低(P<0.01)巴2组大鼠结肠VIP含量降低(P<0.01),SP含量无变化(P>0.05)。各给药组大鼠结肠VIP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单品巴豆霜能够降低腹泻大鼠结肠SP及VIP含量,作用优于中剂量。伴随剂量的增加与大黄配伍,药理作用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易激胶囊对豚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腹泻小鼠的止泻作用。方法:取禁食24h的豚鼠回肠段,离体孵育下观察易激胶囊引起的平滑肌张力变化。小鼠灌胃给予易激胶囊3.55,7.10,14.20 g.kg-1,连续10d,观察碳末推进百分率;于末次给药后1 h,各组小鼠灌胃番泻叶混悬液,观察小鼠的腹泻率、稀便率。结果:易激胶囊可剂量依赖性地使豚鼠回肠平滑肌自律性收缩幅度下降,并可对抗BaCl2所致的回肠收缩,使回肠收缩变规律,可抑制小鼠在体肠运动。可使实验性腹泻小鼠湿粪数显著减少。结论:易激胶囊可抑制回肠平滑肌的自律性收缩,也可对抗BaCl2引起的回肠平滑肌张力增加。对实验性小鼠腹泻具有较强的抗腹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绿原酸A在大鼠肠道吸收特性。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异绿原酸A 3个质量浓度组(18,58,100 mg·L-1)在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情况。结果:异绿原酸A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在十二指肠段、空肠、回肠与结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在(0.69~6.64)×10-5cm·s-1内,且随浓度增加,有上升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回肠的Peff显著大于其他肠段,由此可推断回肠段是异绿原酸A的最佳吸收部位。结论:异绿原酸A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有特殊的吸收窗。  相似文献   

1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丹  吕妍  唐方 《天津中医药》2009,26(3):240-242
[目的]在传统束缚应激+番泻叶灌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旨在建立简便易行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N)未做任何处理.单纯番泻叶组(F)灌服最佳浓度番泻叶水煎剂,不行束缚.单纯束缚组(S)灌服高压消毒饮用水,番泻叶联合束缚应激组(F+S)灌服最佳浓度番泻叶水煎剂,以上两组均行肢体束缚.观察各实验组体质量变化、排便情况等.[结果]N和S无稀便排出,而F、F+S两组均能排出不成形的稀软便,以F+S组明显(P<0.05).与N组相比较,其余3组大鼠平均体质量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F+S呈明显负增长趋势(P<0.01).S与F+S可见免疫器官明显萎缩,脏体指数降低,与N、F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肢体束缚应激联合低浓度番泻叶灌胃方法,可以成功复制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中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小檗碱、黄连总生物碱和清热通腑片中小檗碱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特性,同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小檗碱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吸收特性,UPLC测定小檗碱质量浓度,计算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肠吸收速度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 结果: 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在肠液/正辛醇中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213 5,0.175 7。小檗碱在空肠中Ka=0.046 6,Papp=4.88×10-6cm·s-1,回肠中Ka=0.034 9,Papp=4.13×10-6cm·s-1;黄连总生物碱在空肠中Ka=0.035 1,Papp=3.92×10-6cm·s-1,回肠中Ka=0.026 6,Papp=3.21×10-6cm·s-1;清热通腑片在空肠中Ka=0.028 3,Papp=3.11×10-6cm·s-1,回肠中Ka=0.018 1,Papp=2.23×10-6cm·s-1结论: 小檗碱在空肠和回肠中均有吸收,且吸收速率较慢,但空肠吸收速率大于回肠,具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的吸收快慢为小檗碱对照品>黄连生物碱物>清热通腑片,小檗碱油水分配系数的预测结果与肠吸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草乌叶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草乌叶的抗炎作用.[方法]草乌叶用乙醇制成浸膏后分别用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然后采用小鼠耳壳肿胀实验和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两种萃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草乌叶正丁醇和氯仿萃取物分别以50、100、150/(kg·d)剂量灌胃,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抑制棉球所致小鼠肉芽肿形成(P<0.01或P<0.05).[结论]草乌叶正丁醇和氯仿萃取物均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邢潇琳  范春雷  丛晓东  杨培培  蔡宝昌 《中草药》2015,46(11):1645-1648
目的比较姜黄素葡甲胺共晶(MGC,姜黄素与葡甲胺通过氢键连接的新共晶化合物)与姜黄素的肠吸收参数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计算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MGC在十二指肠与结肠的Ka和Papp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肠段间吸收特征相近(P0.05)。各肠段Ka数据排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Papp数据排序: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MGC的全肠段Ka为(9.966±0.030)×10-3 min-1,Papp为(6.871±0.013)×10-3 cm/min,较姜黄素分别提高了1.53和2.21倍。结论 MGC较姜黄素有更好的肠吸收特征,提示MGC生物利用度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黄芩素组,并用30 mJ·cm~(-2)的UVB照射模型组和黄芩素组,建立光老化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筛选黄芩素的有效安全浓度,并测定黄芩素对光老化HaCa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活性氧自由基(ROS)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中ROS含量;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3(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1×10~(-7),1×10~(-6),1×10~(-5)mol·L~(-1)黄芩素为最佳有效安全浓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7),1×10~(-6),1×10~(-5)mol·L~(-1)黄芩素组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黄芩素可以通过降低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调控Bcl-2家族中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凋亡相关细胞因子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抑制UVB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维胃方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和H+-K+-ATP酶的影响,探讨维胃方治疗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胃黏膜MPO和H+-K+-ATP酶活性,并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从胃黏膜大体标本、切片观察,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最佳。与自愈组和模型组比较,维胃方各组胃黏膜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维胃方中剂量组值最小。维胃方各剂量组的H+-K+-ATP酶活性均高于自愈组(P0.01或P0.05),接近正常组(P0.05),表明维胃方能恢复其活性。[结论]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胃黏膜MPO活性,进而减轻炎症介质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其能修复已损伤的胃黏膜,故能恢复H+-K+-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对基于P-糖蛋白(P-gp)肠吸收单灌流模型进行验证。首先,通过酚红灌流,采用质量法进行水分校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灌流前后酚红水平进行检测,以验证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正常,且肠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其次,采用FDA指定阳性药地高辛对模型进行验证,给予大鼠不同质量浓度维拉帕米后,对大鼠回肠段地高辛吸收参数进行观察对比。酚红在大鼠体内回肠段存在吸收,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9±0.62)×10~(-6)cm·s~(-1),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结构正常,且肠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地高辛灌流不给予维拉帕米时,地高辛在回肠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1.07±0.59)×10~(-5)cm·s~(-1),给予大鼠0.01,0.1 mmol·L~(-1)浓度的维拉帕米后,地高辛在大鼠回肠的吸收呈上升趋势,吸收参数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1.58±0.69)×10~(-5),(3.28±0.95)×10-5cm·s~(-1),高浓度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灌流实验验证了小肠上皮P-gp表达完整,可以用于P-gp外排转运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复荣通脉组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至河北中医学院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本次研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复荣通脉组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变化,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41±0.13)、(1.31±0.11)mm均低于对照组(1.48±0.14)、(1.37±0.15)mm,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18.41±4.06)mm3、(2.51±1.30)个,均低于对照组(21.03±3.82)mm3、(3.06±1.57)个,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CA-IMT、ICA-IMT分别减少11、12例,高于对照组4、4例;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治疗后减少67个,高于对照组54个,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脑血流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得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荣通脉组方能够明显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IMT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脑血流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水通络方药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利水通络法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利水通络口服液(由水蛭、泽兰、益母草、茯苓、泽泻、川芎、地龙、冰片、大黄等组成)加西医常规治疗 ,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4d后采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利水通络方药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健片在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共4个大组,并根据脑梗死病程每组又分为3、7、14、28、42 d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为12只.用改良的Longa EZ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模型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脑内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逐渐增高,在28 d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其与正常对照组各时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在3 d时出现高表达,14 d时其表达达到高峰,持续至28 d时开始下降,药物组的NCAM表达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健片可增加NCAM的表达,有助于轴突生长和靶向迁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