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效果。方法:9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唇舌功能训练,观察组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能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调督针法与普通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规律,形成较为规范的特色针刺方法,为治疗中风提供治疗方案和思路。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痉挛程度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调督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调督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布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督组评分≥Ⅱ级的病人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调督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脑血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通督调神法治疗,疗程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速、舒张期峰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速、舒张期峰速、平均流速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左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通督调神针法能够增加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对比,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PB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PB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通督针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的变化,吞咽功能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构音功能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估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情况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构音功能改良Frenchay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构音功能改良Frenchay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化浊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后PBP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由SPSS 16.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以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调督通脑针法组和药物组各32例。调督通脑针法组给予调督通脑针法,取穴:百会、神庭、哑门、膻中;双肝俞、心俞、肾俞、太冲、太溪、神门、内关,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2)治疗4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仅HAMA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HAMD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FMA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艾斯西酞普兰,在改善抑郁方面,起效快,远期疗效相当,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同病理时期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95例患者中,发展期33例、静止期31例与恢复期31例,均以通督调神针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以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结果:发展期患者面神经积分疗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P〈0.05或0.01);静止期与恢复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对发展期疗效最为明显,临床应把握此段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改善睡眠,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并配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中的7个评分项目数值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予调督通脑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加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SAS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D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作用与艾斯西酞普兰片相当,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西酞普兰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每星期3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各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VFSS显示,半流质食物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吞咽功能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