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学科的属性与特点探讨中药复方对人体作用本质:"网通虹势"多重遗传谱效动力学。分析中药学科与遗传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结果:与西药相比,中药复方为具有自然界原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多成分有机整体,在以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酶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以CYP450家族酶为主的酶系按"网通虹势"规律代谢,并与人体内的初生代谢酶系(受体)按质量作用定律产生"反治互补"的药理效应,体现多重遗传谱效动力学特点。结论:中药复方与人体的药效本质是生物体间多重遗传药理学作用,体现"网通虹势"谱效动力学特征,是自然界生物体之间普遍遵循的作用规律,可用遗传多态性的规律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复方疗效是建立在单味中药基础上按中医药基础理论依法遣药组方治病的结果,其作用体现多成分、多靶点、综合效应的特点,其物质基础研究不易,质量标准难以建立,质量标志物难确定,无法严格监控中药加工全过程中的质量,且中药标志物的确定对中药药效物质研究、中药材鉴别及中药制药工程等影响深远;中药与生物体的"网通虹势"代谢规律将中药多成分的零散作用规律视为同母核群体的整体作用,可沟通微观单成分个体与宏观成分群整体,揭示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物质、信息交流基本规律,进而揭示中药复方对人体的作用规律。通过系统分析中药质量标志物对中药开发的指导作用及其与"网通虹势"代谢规律的关系,尝试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确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物遗传多态性规律揭示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 .与西药相比,中药为自然界的产物,多由动植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的代谢酶系代谢并与原植物代谢酶相似的人体内受体酶靶点产生诱导、抑制和不可逆等反应.按质量作用定律,人体必然向与中药药性相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中医学的反治互补的效应作用,体现"网通虹势"现象,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是双重遗传药理学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研究首先应遵循中药材自身的生物多态性规律,其次应受人体遗传药理学个性化用药原理指导.中药及人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客观存在,不同地域的植株成分信息熵变频率的正态概率分布曲线的均值与方差不同,在满足各品种单次投药量的前提下,中药材的质量是稳定的,体现Hardy-Weinberg平衡时的群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已明确有效成分的单味药 :大黄、姜黄、甲壳聚多糖、油茶皂甙、红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单味中药及提取液 :松针提取液、人参、南葶苈子、郁金。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 :活血化瘀、化痰降浊、补虚祛邪 ,标本同治。指出 ,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出处方 ,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加强对复方中药的配伍组方规律的研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中药实验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药理学研究 3.1 中药配伍药理学研究思路 许氏等[45]认为中药配伍后其药理作用所以能优于单味药,主要是由于中药配伍后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解除(或减弱)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等。 赵氏[46]认为,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离不开现代药理学的基本方法,但同时还必须遵循中医方剂学的组方理论和配伍规律。常采用的具体研究形式有复方整体研究法与拆方研究法,拆方研究法又包括单味研究法、药对研究法和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等。 姜氏[47]从药理学角度探讨了君药的主导地位及其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从药理学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6.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军 《中医药学刊》2003,21(1):145-146,150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已明确有效成分的单味药:大黄、姜黄、甲壳聚多糖,油茶皂甙,红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单味中药及提取液:松针提取液,人参,南葶苈子,郁金,中药复方的实验:活血化瘀,化痰降浊,补虚祛邪,标本同治,指出,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出处方,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加强对复方中药的配伍组方规律的研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斌  张铁军  高文远  陈海霞  张家欣 《中草药》2006,37(11):1601-1606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试谈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三个方法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从单味药逐渐发展到复方,可以认为多数中药复方的临床效果比单味药更好,原因可能是复方的多向调节作用。但是,复方研究和从中药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还相当欠缺。1998年我国第一个中药复方制剂丹参滴丸以药的形式进入美国,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作为新药走向世界已是必然趋势。从复方中提取新药的工作应该如何着手?药理实验怎么作?笔者提出三条思路。1 充分利用中医药长期实践的丰硕成果 中药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这就是:①由于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原因,很少有动物实验,临床的实践对象是人体;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作为战略性课题。循中医药理论自然属性,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阐明中药复方与人体"印迹模板"定性定量作用规律:中药与人体都是巨复生物超分子体,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疾病诸证有着对应的"印迹模板",按印迹规律产生"气析"作用,而中药配伍可以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可用超分子化学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中药配伍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再提出亟待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并结合超分子化学提出解决之策,旨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核心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的组方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MN)的临床循证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膜性肾病"为篇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排除西医药物、单味中药处方及中药提取物。提取入选文献的中药复方组方内容,对中药名称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建立中药复方药物构成数据库。应用R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中药复方的药物使用频数、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统计量化分析。结果:170首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复方中,出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黄芪、茯苓、白术、党参、丹参、当归、山药、山茱萸等;出现频数极低且不常用的中药为鬼箭羽、胡芦巴、虎耳草等。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17条有意义的配伍关联,提示黄芪、茯苓、白术等为配伍核心药物,常与淫羊藿、山茱萸、山药、泽泻等中药配伍。结论:数据挖掘技术提示益气健脾等治疗原则是中药复方治疗膜性肾病的主要组方配伍规律,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可为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