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为男性不育症患者多呈肾虚表现。有偏于肾阴虚者 ,有偏于肾阳虚者 ,亦有阴阳两虚者。论其治疗 ,无论偏于肾阴虚还是偏于肾阳虚 ,或阴阳两虚 ,均当以燮理阴阳为法。即依据阴阳互根的理论 ,用药物调和偏虚之肾阴与肾阳 ,使其同生同长 ,以恢复其动态平衡 ,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咽异物感系目前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症状,祖国医学称之为“梅核气”。异物感的部位,可在咽中线上或偏于一侧,以位于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高度者居多,位于胸肌上区者次之,位于舌骨高度者较少。由于主诉明确,而咽部体检多无特异性体征,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给诊断定性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治痹琐谈     
<正> 痹者,闭也。乃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固,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导致经络不通,气血受阻而运行不畅之故。偏于风气胜,谓行痹;偏于寒气胜,谓痛痹,偏于湿气胜,谓着痹。若三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使素有蕴热的阴亏病体复受外邪,势必郁而化热,痹阻脉络,酿致热痹。临床常见风湿病日久,迁延不愈,或关节僵直畸形;或侵入心脏(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肌炎等);或侵入大脑(风湿性脑脉管炎)此即“心痹者脉不通”,“脑痹者痛生风”。痹症临床多见。现代医学所谓风湿热、风  相似文献   

4.
丹毒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发病的皮肤突然变赤 ,状如涂丹 ,因此名为丹毒。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名称 ,如发生于面部的称“抱头火丹”,游走全身的称“赤游丹”;发于两腿者为“腿游风”;发于胫踝者为“流火”。多由于脾胃湿热蕴积 ,下流足胫或风邪热毒外袭 ,以致血份有热 ,郁于肌肤 ,或因皮肤粘膜破损染毒而发。发于头面者 ,多偏于风热 ;发于下肢者 ,多偏于湿热。本病发病迅速 ,患处皮肤火欣赤灼热疼痛 ,按之更甚 ,边缘清楚而稍突起 ,很快向四周蔓延 ,中间由鲜红转为暗红 ,经数天后脱屑而愈或失治误治久而不愈 ,变为慢性发展为橡皮腿…  相似文献   

5.
暑温证治     
前言暑温是发生在夏秋暑季的一种热病。清代吴鞠通说:“后夏至温盛为热,热盛则湿动,热与湿搏而为暑。”“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病成。”“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若纯热不兼湿者,仍归……温热例,不得混入暑也。”因此,暑温病的成因是“热与湿搏”而热胜于湿所致,这点是必须首先加以明确的。现代所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很多地方和暑温病相似。从季节上看,  相似文献   

6.
和法是中医临证八法之一,具有调和、和解、缓和等作用,可使气血调顺而病邪自去。和法原为治疗伤寒在半表半里之证而设,《医学心悟·论和法》曰:“夫伤寒之邪,在表为寒,在里为热,在半表半里,则为寒热交界之所。然有偏于表者则寒多,偏于里者则热多,而用药须与之相称,庶阴阳和平而邪气顿解。”  相似文献   

7.
诊余谈助     
牛膝善治偏头痛、衄血牛膝为血分药、下行药。李时珍归纳其功用有二:“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牛膝又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二种,比较而言,前者偏于补肝肾,后者偏于活血祛瘀,人皆知之。余又用之治头痛,尤其偏左头痛、衄血,得效甚捷。凡头痛、衄血之属于风火上壅,气逆血逆者,作为主药,或主要配伍药。偏头痛尤其血管神经性头痛,其证多火、多动、  相似文献   

8.
“臌胀”历来属于难治病证 ,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应属于祖国医学的臌胀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第一部医学文献对臌胀病的认识已做了经验总结 ,《灵枢·水胀篇》曰 :“腹胀身皆大 ,大与腹胀等也 ,色苍黄 ,腹筋起 ,此其候也。”它以腹胀如鼓 ,青筋暴露 ,两胁及心下满 ,饮食不振为主要症侯。臌胀有湿热、寒湿之不同 ,亦有偏于湿者 ,偏于热者 ,亦有虚证挟热者 ,有虚而兼实者 ,亦有瘀血化水者。临床上证型复杂 ,应辨明寒热虚实 ,处方斯无遗虑。腹水症是因肝木克脾土而成 ,今已脾衰土困 ,若再用峻泻之品求一时之快 ,则致预后不良 ,至二、…  相似文献   

9.
梁健忠 《河北中医》2001,23(9):684-685
祖国医学认为 :痹证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三气乘虚杂至而起。一般地说 ,在初起 ,或急性发作期多偏于邪实 ;病程久 ,证候呈慢性迁延者 ,多偏于正虚。偏于邪实者 ,即风寒湿痹和热痹 ;偏于正虚者 ,又称久痹 ,则属于虚痹。这两类不同的痹证 ,无论在其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等方面 ,都是不同的。兹略谈虚痹的证治如下。1 虚痹的病因病机《内经·痹论》对痹证有专篇论述 ,在谈到风、寒、湿三痹之后 ,又有筋、骨、脉、肌、皮痹的病名 ,指出 :“痹在于骨则重大 ,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在于筋则屈不伸 ,在于肉则不仁 ,在于皮则寒。”[1] 又云 …  相似文献   

10.
<正> 其他四时温病概要吴鞠通《湿病条辨·上焦篇》对其他“四时温病”的概念,有简明论述。曰:“湿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令燥烈之气也。” 1.“暑温”的概念:暑温为暑季多种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