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中医诊断面诊理论为依据,通过对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面部红外热图目鼻唇额颊颏等区域的热值数据分析,探求平和体质人群面部红外特征及不同面部区域寒热偏离的与脏腑疾病的关联关系,提出面部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方法和临床价值。红外成像面诊是面部可见光诊断技术又一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灵活运用面诊可快速直观的获取大量辅助辨证信息,但近代鲜见面诊相关的著述。亓鲁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通过面色、毛发、面部动态和表情等维度进行面部信息诊察的系统方法,并与其他中医诊断手法获取的疾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于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疗,获得了极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对面部颜色信息进行识别。结果:①研制了符合中医特点的以LED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②确定了符合中医理论的,临床专家认可的中医面部五色分类判读量表;③建立了面色诊颜色客观自动识别的方法,确定各类面色在色彩空间中的范围,初步研制中医面色识别分析系统。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克服了传统中医望面色无客观量化标准和存在主观性的不足,增强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提高了辨证诊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肝其华在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部肌肤赖气血以养 ,气血充盛、和调是保证面部红润光泽的基础。肝之疏泄对气血的调节作用 ,为面部肌肤得养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 ,面部也是肝功能的一面镜子。当肝主疏泄气血和调时 ,面部红润光泽。反之 ,肝失疏泄气血不和则郁而形成诸毒。肝郁诸毒可致人面垢面焦或疮斑迭生。因此 ,调肝理气可以养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湿热证面诊参数特征,并分析面诊参数变化与病理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与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面诊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史资料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肾炎组面色参数中青色指数明显升高(P<0.05),黑色指数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肾炎组光泽指数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2)慢性肾炎湿热证组的面色指数、青色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黑色指数显著降低(P<0.01);湿热证组较非湿热证组面色指数显著升高(P<0.01);非湿热证组黄色指数、青色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黑色指数显著下降(P<0.01)。(3)慢性肾炎患者湿热证面色参数中青色指数与尿素氮、肌酐、尿酸存在一定相关。结论:(1)慢性肾炎湿热证面诊信息参数变化有一定规律,提示面色参数可作为该病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2)慢性肾炎湿热证型的面色参数与临床病理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中医临床病证面色变化可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诠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主穴:取患侧局部(面部肌肉痉挛部位)阿是穴;配穴:印堂,患侧阳白、四白.阿是穴进针深度约为0.1 ~0.2寸,印堂、阳白、四白,直刺破皮后斜向下颌方向刺入约0.5~1.0寸.结果:有效率88.33%.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可使面部经脉气血畅达,痉挛自止.  相似文献   

7.
102名正常人四季面色变化定量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光先  艾英 《中医杂志》1996,37(6):359-360
祖国医学认为:“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四时,以彰于面”,“春应色稍青,夏当色稍红,秋则色稍白,冬则色稍黑。五脏所主外荣之常”。这就是说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相应发生变化,而表现在外的面部色泽也都稍有不同。为了观察正常人四季面部色泽变化,我们对102名正常人春夏秋冬四季面色进行定量观察,并且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最近10年关于中医面诊信息采集与识别方法研究的报道,对中医面诊信息的采集环境、面部分割方法、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一些基于现代面诊技术的临床应用实例。同时对中医面诊信息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为其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黄帝内经》的面部分候脏腑体系,其以所阐述的以望面色分候脏腑为主要内容,分为明堂色部、五脏热病色部、五脏风色部、五官色部;并将《黄帝内经》中经络对面部影响的零散条文加以汇总、整理成面部分候经络体系,其分为经络在面部的循行、经络之气对面部的影响、经络病候在面部的反映三个部分。此后本文将两大体系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脏腑为主的面部分候脏腑体系以鼻部为中心,基本遵循五脏—五色的对应关系;而在面部循行的经络以阳经为主,其病候反映在面部以面黑、面赤为主要表现,且病候一般初在经络,久则入脏腑;两个体系有着层次和分布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及不同证候的面诊信息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DKF-Ⅱ型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检测493例大肠癌患者的面诊客观参数;统计方法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大肠癌组的红色指数、青色指数、黑色指数比正常人高(P 0. 05),白色指数和黄色指数比正常人低(P 0. 05);面部有光泽指数比正常人低(P 0. 05);唇色S比正常组高(P 0. 05),明度I比正常组低(P 0. 05)。(2)大肠癌各证型面信息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气血两虚组的红色指数比其他组低,与脾虚气滞组有显著差异(P 0. 05);湿热蕴结组的白色指数比其他组低,与脾肾阳虚组有显著差异(P 0. 05)。五个证型在面部光泽指数和唇色指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面诊客观参数可以作为大肠癌辨证的辅助参考指标,进而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辅助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色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标准光源环境中采集了30例青年人和53例老年人的面部图像,使用研制的色诊图像处理软件,得到不同色部在RGB和Lab颜色空间的色度数据,统计表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面部色度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为中医色诊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特征数据,是下一步对色诊图像进行疾病识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面部色泽望诊的客观量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报道中主要是基于图像分析和光谱技术进行面部色泽评价,并应用于健康、亚健康及疾病人群的面部色泽分析与比较,为了解健康人群面色的生理性差异及临床病证的诊断提供了一定客观、量化的参考依据。其中,基于图像的色泽数据分析,目前仍主要应用数码成像设备采集信息资料,借助RGB、HSI以及Lab颜色空间参数实现量化分析与评价。此类研究中,有用RGB或HSI(HSV)等数据值反映面部色泽者,也有通过转化成面色指数、唇色指数及光泽指数等来表征面部色泽者。其中"指数"的形式更接近中医的"五色"理论。基于光谱技术的色泽数据采集,可直接进行CIE色度学参数结果的对接,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早期主要是应用分光光度测色类设备。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光谱仪的色度检测设备得到很大发展,不仅具有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分辨力高等优势,还可以根据不同标准照明体的光谱特点进行均一化处理,对同一样本可以获得相同色度学结果,即可以避免照射光源对色泽结果带来的干扰。集成像与光谱技术于一体的高光谱成像技术,由于其在数据资料采集的完整性与分析处理的能力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面部色泽客观量化研究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便携性和波长分辨率仍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候的舌色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应用DS01舌象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分析76例MPP患儿的舌象,研究不同中医证型MPP患儿的舌色数据三维空间分布。结果:风热闭肺证舌色以红色为主,痰热闭肺证舌色为绛或紫暗,痰瘀互阻证舌色呈暗红或淡紫,脾虚痰蕴证的舌色均为淡红,4种证型舌色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各证型舌色参数RGB、HSV、Lab有显著差异。结论:利用舌象分析系统分析MPP患儿舌色三维空间分布对准确辨证,对于判断疾病转归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药品种及药材中活性成分繁多,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中药质量检测的任务繁重。该研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实现中药(材)质量快速检测的思路。通过开发成本低、便携的多源复合光谱仪实现中药样品光谱的现场快速检测,利用互联网建立企业间共享中药样品光谱与质量检测数据的数据库,采用笔者团队提出的KNN保形映射方法(KNNKSR)预测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以58个银杏叶样品的4台近红外光谱与2台多源光谱信息、以及第三方公开数据库的80个玉米样品的3台近红外光谱信息和样品中主要成分含量信息构成的数据库对上述思路进行验证,并与偏最小二乘(PLS)及模型转移结果进行比较,发现KNN-KSR可以在不进行光谱校正的情况下,获得优于传统PLS回归建模的模型移植结果,而PLS方法如果不进行光谱校正,模型移植通常会产生很大误差;多源复合光谱仪对银杏叶总黄酮、总内酯的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相当,且KNN-KSR结果优于PLS。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和思路有待积累更多类型样品及测试信息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借鉴Delphi法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的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进行拟合研究。方法使用标准化舌象采集环境获取临床舌象,借鉴Delphi方法,邀请中医专家对舌色分类和舌色诊断进行4轮咨询,并借助舌色红绿蓝(RGB)分量的比较从侧面进行验证。结果通过4轮的专家咨询,最后将舌色分为淡白、淡红、红、绛、淡紫、紫、青紫和紫红8类;采集的1255幅舌图像中1072幅(87.0%)获得了一致的判别结果;不同舌色的RGB分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Delphi法是一种较好的拟合中医专家舌诊经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质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血瘀证舌像的量化诊断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 352例血瘀证舌质和2 1 8例非血瘀证舌质的改变 ,并进行了舌质 RGB的量化观测 ,结果 :血瘀证病人以淡紫舌、紫暗、紫红、青紫比例显著多于非血瘀证组 ,淡红、红绛及淡白舌较非血瘀组为低 (P<0 .0 1 )。血瘀证胖瘦、齿痕舌形变化与非血瘀证无统计学差异 ,而血瘀证患者瘀点瘀斑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血瘀组 (P<0 .0 1 )。血瘀证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非血瘀组显著降低 (P<0 .0 1 ) ,绿色分量 G值两组接近 (P>0 .0 5) ,而蓝色分量 B值显著增高 (P<0 .0 1 )。因此 ,舌质 RGB对血瘀证量化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中医藏象理论在色诊中的应用,从色见于外,脏应于内;色以察其外,脉以知其内等方面分析中医色诊的理论渊源;从面部色诊分属脏腑、依色诊判断脏腑精气盛衰、凭色诊推知脏腑病性病位、用色诊进行脏腑辨病辨证和据色诊推断脏腑重症危症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色诊的临床应用及“察外以知内”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出了藏象学说奠定了中医色诊的理论基础,而“色脉相合”是其根本原理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邪实兼证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医面色检测仪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同步收集其病史资料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虚实兼证各面色参数与病理生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虚兼湿浊证面色参数中黑色比例与尿酸的相关系数为-0.158;虚兼湿热证面色指数与尿素氮的相关系数为-0.278。结论:慢性肾衰虚实兼证的面色参数与临床病理生化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中医临床病证面色变化可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诠释。  相似文献   

19.
颜色量化分析在大黄炭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炭颜色量化的评价方法,使主观抽象的感官评价标准化和科学化。方法:对生大黄及同批自制不同炮制程度的大黄炭样品着色、未着色外表面及着色、未着色粉末颜色R(红),G(绿),B(蓝)值(简称RGB值)进行测定,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个样品各颜色RGB值间都呈现规律R值G值B值,总RGB值与相应的R值,G值,B值的趋势保持一致。通过相关性分析,着色前后外表面颜色间呈高度显著相关性,r=0.899,P0.01;且无论着色与否,外表面颜色与未着色粉末颜色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08和0.639,P0.05。结论:未着色粉末颜色总RGB值可客观反映大黄炭的颜色信息,所建立的大黄炭颜色量化分析方法让抽象的视觉颜色转换成了量化具象的RGB值。这种视觉颜色的成功创建让感官评价的量化和标准化成为可能,将有利于中药品质评价准确性的提高,也为其他中药感官评价的量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尖舌色的数据资料,探讨舌色光谱资料进行色度参数的计算与颜色空间的表述作用。方法:实验中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了120例研究对象的舌色资料,进行X、Y、Z的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将舌色反演于CIE 1931色品坐标,同时将三刺激值换算为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示。结果:可见反射光谱数据反演于CIE 1931色度图,有利于形象地比较不同研究对象舌色之间的差异性;通过三刺激值换算后,可以以RGB颜色空间模式进行舌色的表达;同时还发现,相同的舌色存在异谱现象。结论: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的舌色资料可以进行色度学参数的计算和颜色空间的转换,反演性与重复性强,有助于研究同色异谱现象,为中医舌色的定量度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