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药药效物质组合与药效活性的关联性即"组效关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健科学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的基本策略,即基于药物代谢物组学的有效成分辫识,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效成分组合的药效活性评价,基于系统建模的有效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之间关联性分析.该策略的提出,对于创新中药质量评价模式、阐释方剂配伍规律、创制组分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配伍减毒的策略。通过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研究的优势,提出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研究方法和内容。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学科,具有整体、动态、综合与分析的特点。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在中药配伍减毒研究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应从基于药物代谢物组的毒性成分以及有效成分辨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毒性靶器官以及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确定、基于代谢组学的对证控毒作用机制探究、基于系统建模的毒性成分组合与配伍减毒活性之间关联性分析4个方面进行。代谢组学应用于复方配伍减毒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对应”研究、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析,提出和讨论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定量表征,多组分多靶点中药与单成分、单靶点化学药物药效作用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代谢组学整合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中重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又一门新兴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特点,恰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相吻合。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效应物质基础、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即采用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其分析方法,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在药用植物中代谢变化的影响因素,从而建立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性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的整合策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 性特点,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以代谢组学技术建立方剂有效性评价体系,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以中药血清药物 化学方法发现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来表征与证候生物学本质相关的药效物质 基础,解决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效应评价、中药质量标志物,及方剂创新药物设计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文献基础上,探讨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中医整体观、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及中药方剂研究的关系,认为代谢组学能够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对活体组织器官进行无损伤、几乎接近生理条件的动态研究,这种研究特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思维相吻合,与中医认识和解释疾病的方法相一致;采用系统生物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基于疾病和药物干预下的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来评价中药整体效应,用以解释中药方剂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使得代谢组学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一个非常合适的方法。代谢组学将会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较为合适的切入点而且非常有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应是与中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化学成分,是通过具体的临床有效方剂表达的治疗效应,而评价方剂的疗效是研究基于方剂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生物分析体系建立的思路及方法,阐释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理论及研究策略,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阐明作为方剂治疗对象-证(/病)的代谢轮廓及代谢标记物,建立相关动物模型,评价方剂的整体效应及分析方剂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并将代谢轮廓及生物标记物的变化与方剂中体内成分的动态变化相关联,阐明方剂及组成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是生物体整体功能状态的“生化表型”,具有“终点放大”的特征,这些特质使得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系列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中医理论的整体观与“组学”强调的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体的功能水平相一致。随着基于核磁、质谱以及化学计量学软件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已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医证候本质、中药作用机制、中药整体药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与中药资源研究等。本文在综述国内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扼要评析。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药因其具有整体观念、药效明确、辨证论治等特点而历史悠久。然而,当今中药毒性与安全用药问题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药毒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提出新的研究策略。功能代谢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延伸,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um,UPLC/Q-TOF-MS)技术检测机体受到中药干扰后产生的内源性代谢物,获得代谢标志物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筛选出代谢酶,随后,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代谢标志物及其关联酶之间的关系,阐释代谢物关联的下游毒性机制,形成一套“毒性成分-内源性代谢物-直接靶标-毒性机制”的新策略。近年来,大量功能代谢组学应用于探索中药的毒性机制,如肝、心脏、肾、肺等毒性。综述了功能代谢组学在中药提取物、中药单体毒性评价中的研究策略、毒性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功能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5)
代谢组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生物样本或器官小分子代谢产物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代谢组学平台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可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主要从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药效及代谢通路研究、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及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研究3个方面,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1.
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研究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药多效是中药的普遍现象,然而中药在针对具体病症的复方中,并非是该中药的全部成分表达药效,而是部分成分显示出有效性,即定向功效成分。针对中药定向物质基础是什么及如何发挥作用的科学问题,提出辨识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的研究策略。该策略基于"方剂配伍"与"不同病症"或"多效"这两个前提,结合代谢组学与药物解析等关键技术,采用体内逆向分析和拆分配伍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药在针对不同病证的不同方剂中,所显示出的定向功效成分,再进行药效验证。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为研究实例进行说明,以期构建多效中药定向功效成分研究的方法体系,研究结果将从分子水平阐释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基于药效的中药质量控制指明方向,为中成药生产和临床用药选择适宜的原料提供依据,为组分中药创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研究思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肖林  马世堂  狄留庆  陈志鹏  刘陶世 《中草药》2018,49(22):5229-5234
中药及其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药理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综述并归纳了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思路及进展,指出应建立多学科交叉、多维立体筛选和评价的研究模式,以期为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中医药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以及构建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鉴于中药质量评价指标与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脱节的问题,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为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中药毒性的早期预测、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发现、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形成以及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易感性,这是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几个关键环节。作为与机体毒性表型最接近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从四方面进行阐释:1.代谢组学结合模式识别等技术,建立中药毒性整体预测模型,即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预测的应用;2.从中药物质成分分析、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初筛、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验证、毒性机制的阐释出发,阐释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中发现中的应用;3.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生源途径分析、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出发,综述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形成中的应用;4.从中药导致的靶器官毒性易感性出发,阐释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关键靶点及代谢途径,最终明确“有毒”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易感机制,即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易感性研究中的应用。借助于代谢组学技术,有助于系统地、全面地发现与中药安全性相关的质量控制指标,这为临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医创新研究的基础问题包括: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规范和加强新中药制剂质量和质量控制研究、规范和完善新中药药效学实验及临床评价方案,加强新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加强新型中药管理规范与研究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新型中药临床运用规范、质量控制、临床与药效学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是需要加强和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药创新研究的基础问题包括 :建立新型中药临床使用标准、规范和加强新中药制剂质量和质量控制研究、规范和完善新中药药效学实验及临床评价方案 ,加强新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加强新型中药管理规范与研究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新型中药临床运用规范、质量控制、临床与药效学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是需要加强和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中药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成为难题,制约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目前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内涵、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建锋  荀丽英  李航  赵启韬 《中草药》2015,46(4):588-594
中药成分的生物学活性评价是探索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主要手段。分别从整体动物、细胞、分子3个层面,系统论述了10年来该领域的技术进展,以及依托新技术筛选出的新中药活性组分及单体化合物。同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长处及不足,以期能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资料及思路。  相似文献   

18.
闫广利  孙晖  张爱华  韩莹  王喜军 《中草药》2018,49(16):3729-3734
中药质量是影响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复方应用的特殊性,现今的中药质量标准存在难以保障临床疗效的问题。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和基本属性,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整合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代谢组学技术,在方证对应并显效的情况下,发现与临床疗效相关、体现方剂配伍、可追溯体内代谢和制备过程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策略,是发现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有效方法。利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方法已经对茵陈蒿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及男仕胶囊、AS1350等中药保健品质量标志物的发现研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丹妮  丁佳敏  柴欣  杨静  王跃飞 《中草药》2019,50(19):4582-4588
中药具有化学成分复杂、成分结构多样、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单一化合物无法准确反映中药的质量和药效特点,多成分、多指标、多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在中药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综合分析多成分、多指标、多影响因素评价结果是中药复杂体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雷达图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之一,因其在形式上与蜘蛛网有极高的相似性,本课题组提出了"蛛网"模式("spider-web" mode)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筛选、中药质量评价、稳定性、活性成分筛选等研究中。对"蛛网"模式及雷达图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开展系统综述,总结"蛛网"模式的优点、特点、应用领域,以期"蛛网"模式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旻昱  龚慕辛  杨洪军 《中草药》2018,49(15):3457-3462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体外药理实验中如何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辨析其药效物质基础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含药肠吸收液作为一种新的中药体外药理活性评价方法开始运用于科研实验。阐述了含药肠吸收液运用于中药体外实验的方法流程,总结了目前其在中药体外药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比较分析其应用优势。含药肠吸收液对于中药及中药复方质量评价、作用机制的解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应用成本较低等优势,为含药肠吸收液在中药体外实验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药理体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