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内科疾病用药归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发掘中医归经理论的内涵,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统计《中医内科学》中肺、心、脾胃、肝胆、肾系疾病的各个证型代表治疗方剂中药物的归经。结果:治疗肺系疾病药物归肺经的占44%,治疗脾胃病药物归脾经的占37%,肝胆病归肝经的占29%,肾系疾病归肾经的占10%,心系病归心经的占38%。结论:中医疾病与治疗药物归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辨病归经选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饮、脾气升清、脾肾共司津液代谢治疗水肿、蛋白尿,基于脾主统血治疗血尿,基于脾胰...  相似文献   

3.
管竞环是武汉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学术顾问,从事中医肾病临床、科研、教学近50年,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疗效卓著;在科研方面,首次运用元素检测方法把中药四性、五味和方剂四性成功进行了量化,并出版了《中医药理论量化与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5.
痰湿体质是人群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也是多种痰湿体质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研究显示,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均与痰湿体质相关。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应以化痰祛湿为基本大法,并根据不同疾病与证候,采取调体、治病与对证用药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拟用化痰祛湿熄风汤、化痰祛湿通络汤、化痰祛湿宣痹汤、化痰祛湿消渴汤、化痰祛湿调经汤、化痰祛湿止鼾汤进行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谢六生 《国医论坛》1998,13(6):18-19
辨证论治是从宏观上对疾病进行审查,具有直观思辨的特点。“证”只能反映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本质,只有“病”才能反映从发病到终止的全过程的本质,因此辨证必须结合辨病,以辨病指导辨证,以辨证充实辨病。辨病结合辨证必须吸取现代医学的成果,引入现代医学的检测和实验医学是辨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金洪元教授治疗肾系疾病临床用药规律,为学习和继承金洪元教授诊治肾病提供一些思路.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金洪元教授有关肾系疾病的论述及诊疗文献整理,结合临床收集病例,创建数据仓库,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挖掘金洪元教授诊治肾系疾病用药的规律.结果 利用频次统计分析,对筛选出129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对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中有许多观点,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作者认为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辨证论治是藏象学说的具体表现,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虽然目前辨证论治体系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诸多方法,但其中万"辨"不离其宗的是藏象学说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
猪苓汤源于《伤寒论》,本意为治疗阳明客热伤阴或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而设,原文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即是也,方中各药用量相等,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药选平淡,但方专力宏。方义:猪苓人肾经淡渗利湿,泻肾与膀胱之热为君;臣以泽泻助猪苓淡渗湿热;又佐茯苓健脾淡渗利湿而制肾水;滑石甘寒,清热利尿;阿胶甘平,滋阴润燥。全方有清有渗,亦滋亦利,清而不过,滋而不滞,补中寓泻,使湿热去而阴津生,达到阴阳调和之目的,实在是治疗阴虚下焦湿热之良方,据现代医学药理研究显示:猪苓、茯苓有利水抗菌、消炎,后者还兼有降血压、血脂功效。本方经后世不断充实、发挥,应用范围已大大超出仲师原义,诸如淋证、癃闭、水肿、单腹胀,  相似文献   

10.
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把病证结合理解为以西医诊病与中医治证的结合,并视作病证结合的基本模式,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系统地回顾中医学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表明:《内经》时期确立辨病论治原则并产生辨证论治思想的萌芽;东汉张仲景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晋唐时期辨病论治是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宋金元明清时期确立辨证论治的核心地位;近现代医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作出重视审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状态诊断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华 《河南中医》2004,24(9):9-10
建立状态诊断学,用状态诊断理解和概括“病”的诊断,并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机地融合于状态之中,有利于全面的揭示患病机体结构形态、机能状态、代谢状态、生存状态及其动态变化,也有利于借鉴中医的整体观念,纠正头痛医头、脚病医脚、见病不见人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在肾脏疾病中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是肾脏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最常见三大内容(本文排除各种因素所致假性尿蛋白定量异常增多患者),尿蛋白升高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其做为独立因素与。肾功能损害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笔者利用中医整体观念,结合各种肾脏疾病患者临床征候采用异病同治理论,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要治则,兼以活血利水通经等方法对尿蛋白升高患者进行辨证治疗30例,收效甚慰,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组在20~57岁之间,实验  相似文献   

13.
杨红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9):390-390
叶朗清辨治肾系疾病典案杨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0叶朗清老中医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医术精湛,傍参诸家,行医已60载。曾参加周恩来总理医疗组中医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肾脏疾病,屡效奇功,兹择医案二则简介如下。1养阴补肾...  相似文献   

14.
1用三辨论治法诊疗坐骨神经痛的思路 “三辨论治法”是西医辨病论治、中医辨证论治、针灸辨经论治的简称,是笔者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多学科研究中医的热潮,顺应新形势下病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更高要求提出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首先,现在的医学院校中医课程的设置是以西医课程为参照物而设立的,加之西医直观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极易造成学生习惯于西  相似文献   

15.
16.
吕仁和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肾系疾病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仁和教授认为古方四逆散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外达邪热之功效,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组方加味四逆散——醋柴胡、赤白芍、枳壳实、炙甘草等。临床上用以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膀胱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二阴综合征、多囊肾、输尿管结石等肾系疾病具有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受阻、邪热内郁证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张仲景。肾系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方法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按照肾系所涉及到的疾病依次归类,统计肾系用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频数前15位药物。结果功效用药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泻下药、收涩药等;四气用药依次为:温、寒、平、热、凉;五味用药依次为甘、辛、苦、咸、酸;归经用药依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前15位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桂枝、生姜、芍药、大枣、白术、附子、干姜、泽泻、半夏、柴胡、人参、大黄、瓜蒌根。结论张仲景用药灵活严谨,就肾系用药规律概括为“调节开阖,扶正祛邪,寒温并用,尤重气化,培土治水,兼及整体,去宛陈荃,扶阳祛湿,发汗利尿,因证而施”40字。  相似文献   

18.
赵祯 《中医研究》2010,23(4):52-53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脏腑辨证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五脏之中,肾与骨的联系最为密切,对于肾与骨、髓的关系,《医经精义》有精辟的论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说明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才能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若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濡养骨骼,  相似文献   

19.
审证求因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过程,其发生不外乎外邪与内因两方面因素: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失调、瘀浊杂质内停、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等因素均可致病。中医肾系疾病与五脏相关联,与七情相左右,与六淫相搏结,与饮食、禀赋、劳倦等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而在治疗上宜增强人体正气,防止情志失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怡然天年。  相似文献   

20.
升阳益胃汤最早记载于《脾胃论》,多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湿邪内停、阳气不升所致诸证。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突出,尤其对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害、尿石症等收效甚佳。文章通过相关经典文献及现代研究,对升阳益胃汤治疗肾系疾病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治疗肾系疾病的价值。文章选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脏病,旨在调节脾胃升清降浊之功,使得中焦纳运相得,可濡养肾脏,固护下焦,减少精微流失,促进湿浊瘀毒排出体外,减轻肾脏损伤。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及其方药组成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将内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