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热并用的药物配伍方法在《伤寒论》中有充分的体现。主张依据辨证而寒热并用及因格拒而寒热并用,体现了仲景紧扣病机、辨证用药之造诣。  相似文献   

2.
雒晓东 《中医杂志》2012,53(4):273-275
《伤寒论》从多个方面给后世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从常用方药(包括方药剂量、寒热比例、功效应用等)、作用部位、相互制约和气化相合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伤寒论》中寒热药物并用法及临床应用,指出寒热并用之法已遍及临床各科,故如有寒热夹杂之证,即可酌情应用,不可拘于伤寒、温病或杂病.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从多个方面给后世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从源流发展、治疗功效、规律初探、作用机制、临床运用、发微启迪等方面论述《伤寒杂病论》中寒热药物并用法及其临床运用,指出寒热并用法已遍及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统计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278方中寒热药物量次基础上,宏观地探讨了张仲景理法方药的特点,对伤寒六经病、杂病寒热偏性、方证“寒-热”对应性及方剂中矛盾配对药物比例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祝小惠 《河北中医》2001,23(10):789-790
甘草性味甘平 ,归十二经 ,是一味常用药。然而正是因为它常用 ,反而容易被人忽视 ,对其作用不加深究。《神农本草经》谓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 ,属上品。笔者通过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 ,发现其中很多方剂都将甘草排在首位 ,甚至以之作为方名。《伤寒论》113方中含甘草的有 69方 ,《金匮要略》2 0 5方中含甘草的有 75方 ,其最大剂量用到 4两 ,最小剂量只有 6铢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可见仲景并不把甘草看作可有可无的角色。笔者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甘草的运用谈一点…  相似文献   

6.
寒热作为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与阴阳、表里、虚实辨证纲领相辅相成。寒热既为症状,又为证名。张仲景继承和创新了《内经》的寒热证治理论,《伤寒论》六经辨寒热,能够判断疾病的病性、正气的强弱并指导临床用药。在六经病中,三阳病多热证,三阴病多寒证,但也有变例。  相似文献   

7.
"寒热并用"之法,始载于《黄帝内经》,弘扬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仲景方中寓意"寒热并用"之方多达百余[1-2].而同一时代的《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对于"寒热并用"理论的贡献,则无人论及.观《神农本草经》在总结药物配伍关系时,首提七情之说,并指出中药有四气五味、君臣佐使,强调阴阳配合、辨证用药的基本思想,全面总结了汉以前的药性理论和经验来看,应有"寒热并用"的内容.近来,笔者再研读《神农本草经》,细究回味之下,始觉"寒热并用"已于《神农本草经》中.现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8.
周永学  任小宁 《陕西中医》2009,30(10):1352-1354
目的:探讨张仲景寒热并用方剂配伍规律与经验。方法:研究《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和方剂,整理探寻寒热并用配伍方法与经验。结论:寒热并用是方剂配伍的精华,要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病因病机确定是否寒热搭配和药物选择。组方时要熟识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特点,力求恰中病机,相助无过,性味平和,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寒热药物并用,是《伤寒论》方剂配伍的重要内容之一。论中113方,寒热药物并用者就达半数以上。其应用有外寒内热证、上热下寒证、寒热错杂证、寒热往来证、阳气不足邪热有余证、真寒假热证等等。以上各证,虽同属寒热互见,但因寒热的部位、轻重、多寡、真假的不同,寒凉药与温热药的配伍,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其寒热药物的配伍规律,陈述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将《中药学》教材中散见于各章节具有调经作用的药物,从月经不调的虚实、虚实夹杂,及寒热角度,集中起来,又分门别类地进行讨论,以作为《中药学》未单列调经药…章的补充,便于I临床据其月经不调的虚实寒热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