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逆针灸关元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逆灸组、逆针组。逆灸组、逆针组每周灸或针关元穴2次,共4周,4.5月龄时与去卵巢模型组同时行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视上核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视上核HSP70及HSP70mRNA表达均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模型组、逆灸组、逆针组HSP70及HSP70mRNA表达均升高;与去卵巢模型组比较,逆灸组、逆针组弓状核HSP70mRNA、室旁核、视上核HSP70及HSP70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其中逆灸组、逆针组弓状核HSP70mRNA显著下降(P0.01)。[结论]逆针灸关元穴能够影响去卵巢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HSP70及HSP7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其调节更年期机体神经内分泌紊乱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经阴道筛查出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自然10、12、14、16月龄组、逆灸12、14、16月龄组和逆针12、14、16月龄组。另选3.5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6只为年轻对照组。逆灸、逆针各组从大鼠10月龄开始,每周灸或针关元穴2次,共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腹内侧核及腹部脂肪胰岛素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自然更年期大鼠下丘脑胰岛素受体表达自然10、12月龄组升高,自然14、16月龄组降低(P<0.05或P<0.01);腹部脂肪胰岛素受体表达自然10月龄组明显降低(P<0.01),自然12月龄组有升高趋势,自然14、16月龄明显降低(P<0.01)。逆灸、逆针处理后,大鼠下丘脑胰岛素受体表达与自然同月龄组比较,逆灸12月龄组显著升高(P<0.01),逆针14月龄组阳性细胞数、总灰度和逆灸16月龄组平均灰度、总灰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大鼠腹部脂肪胰岛素受体表达逆灸12月龄组阳性细胞数、总灰度,逆针12月龄组、逆灸14月龄组阳性细胞数、平均灰度、总灰度和逆针16月龄组阳性细胞数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中枢及外周胰岛素受体表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从而改善更年期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阴道筛查出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自然10、12、14、16月龄组,逆灸12、14、16月龄组和逆针12、14、16月龄组。另选3.5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16只为年轻对照组。逆灸、逆针各组从大鼠10月龄开始,每周灸或针"关元"穴2次,共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原位杂交法检测HSP70 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更年期大鼠随着月龄的增长脾脏HSP70及HSP70 mRNA的表达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血清IL-2含量波动性降低,TNF-α含量先降后升。与自然同月龄组相比,逆灸、逆针各月龄组HSP70及HSP70 mRNA表达和IL-2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逆灸、逆针12月龄组HSP70及HSP70 mRNA,逆灸14、16月龄组HSP70,逆针14月龄组HSP70 m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2含量逆灸14月龄组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逆灸、逆针12月龄组均明显升高(P<0.01),逆灸16月龄组明显降低(P<0.05)。同月龄逆灸、逆针组相比,逆针12月龄组HSP70 mRNA显著升高(P<0.05)。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对调整更年期免疫功能紊乱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脾脏组织细胞HSP70及其基因的表达,启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调节血清免疫因子IL-2、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子宫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信使RNA(HSP70mRN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12只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另设3.5月龄1组为对照,每组16只。观察10月龄逆灸关元穴对随后12、14、16月龄子宫HSP70、HSP70mRNA和子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各自然月数组大鼠子宫HSP70、HSP70mRNA表达随着月龄的增长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子宫SOD、NOS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同自然月龄组相比,逆灸14、16月龄组子宫HSP70、HSP70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子宫SOD、NOS的活性增强。结论:逆灸关元穴可以增加外周子宫组织细胞HSP70及其基因的表达,促进组织SOD、NOS活性增强,这可能是该疗法对子宫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式.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生保持着一定的规律性.当细胞正常增生和分化被扰乱,导致增生和凋亡异常时,就会诱发疾病.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生物体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对癫痫发作所造成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运用常规病理及电镜检查方法,比较丹参组与对照组元受损的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丹参组与对照组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丹参组与对照组物相比,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异常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超微结构的异常发迹也明显减轻。同时丹参组动物脑内HSP70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增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31-1831,1939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局灶性缺血24h后Hsp70表达,以及电针干预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Hsp70大量表达,电针可上调Hsp70的表达。结论电针能促进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Hsp70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1962年Ritossa[1]首次在果蝇中观察到热休克现象,1974年Tissieres等[2]用电泳放射自显影发现,置于热环境中的果蝇幼虫的唾液腺、脑及其他组织中许多正常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却合成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HSP).  相似文献   

9.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保护蛋白,针灸可诱导其产生。本文综述了针灸、热休克蛋白及细胞保护三者间的联系,并认为通过采用针灸诱导热休克蛋白70的产生,从而保护各器官组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兔延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18只,各组按预处理后不同时相再分为0、24、48h3个亚组,每组6只。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电针或艾灸"内关",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5d。各组于预处理5d后0、24、48h行冠脉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左心室肌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左心室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兔心肌组织HSP 27、HSP 70、HSP 90的表达。结果:各组预处理家兔的HE染色及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损伤较严重,肌纤维紊乱,部分溶解,小血管扩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损伤较轻,肌纤维大多正常,肌丝间局灶性水肿减少,线粒体丰富。在不同时相,模型组心肌HSP 27、HSP 70、HSP 90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h时,各组兔心肌HSP 2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h时,电针及艾灸组比模型组的心肌HSP 27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P0.01)。在0、24h时,艾灸组的HSP 70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而且在24h时,艾灸组HSP 70的表达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在48h时,艾灸组及电针组HSP 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0、24、48h各组的HSP 90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艾灸"内关"对兔MIRI均有预保护作用,可减轻兔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与心肌组织HSP 27及HSP 70表达的增强有关,且这种预保护效应存在时间差异,体现在24、48h时更为明显,提示电针与艾灸均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2月龄自然更年期大鼠体质量增长率、下丘脑和卵巢瘦素含量的变化及逆针灸关元穴对其的影响,探讨预先针灸对更年期早期机体异常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阴道涂片筛查更年期雌性大鼠,以自然老化法获得大鼠更年期模型,以预先针灸关元穴为介入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瘦素水平,观察12月龄自然更年期大鼠体重增长率及下丘脑、卵巢瘦素含量及逆针灸对其的影响。[结果]自然更年期大鼠体质量呈正增长,下丘脑和卵巢瘦素水平升高(P0.01)。逆针灸降低大鼠体质量增长率(P0.01,P0.05),并降低下丘脑和卵巢瘦素水平(P0.01)。[结论]逆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更年期机体瘦素抵抗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更年期体脂的异常堆积和卵巢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体内与应激相关的激素及蛋白、基因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健康SD雌性大鼠共128只。其中4月龄16只,作为年轻对照组;另将112只已出现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10、12、14、16月龄对照组;12、14、16月龄逆灸组,每组16只。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在10月龄逆灸"关元"穴(2次/周,连续8周)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热休克蛋白70(HSP70)、HSP70mR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结果:各自然月龄组室旁核、弓状核、视上核HSP70及mRNA表达呈总体升高趋势。CRH、β-EP各自然月龄组呈波动性下降趋势,ACTH总体升高。逆灸组较同月龄对照组比较:室旁核HSP70在14月龄降低,其mRNA在12、16月龄升高(均P0.05);弓状核HSP70在12、14月龄,HSP70mRNA在12月龄均明显升高(P0.05,P0.01);视上核HSP70在14月龄,HSP70mRNA在12、16月龄均明显下降(均P0.05)。CRH、ACTH在14月龄均显著降低(P0.05,P0.01);β-EP含量在12月龄明显上升(P0.05)。结论:逆灸"关元"穴对随后自然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内应激蛋白、基因及体内应激激素的调节作用,可能是该疗法实现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去势后灌服不同剂量葛根素、倍美力溶液30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血清雌二醇(E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子宫ERα的表达。结果:大鼠去势后血清E2下降(P<0.01),给药30d后,给药各组血清E2水平及子宫ERα阳性表达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通过影响ERα的表达调节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其卵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围绝经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丹栀逍遥散组,每组8只。采用孤养法联合慢性束缚法制备PMS肝郁证大鼠模型。另将8只3月龄SD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灌胃柴胡疏肝散水煎剂4.0 g/kg,丹栀逍遥散组灌胃丹栀逍遥散水煎剂4.9 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1 d。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ERα、ERβ mRNA表达变化。结果给药后21 d,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丹栀逍遥散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49.6±6.0)分、(51.6±5.8)分比(40.0±4.6)分]、垂直运动得分[(14.1±0.7)分、(14.6±2.3)分比(10.9±1.8)分]提高(P<0.05及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卵巢ERα mRNA[(7.42±2.54)比(3.80±1.36)]表达水平升高(P<0.01),血清卵泡刺激素[(3.96±0.48)mIU/ml比(5.31±0.41)mIU/ml]水平降低(P<0.01);丹栀逍遥散组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6.65±0.46)mIU/ml 比(8.10±0.62)mIU/ml]水平降低(P<0.01)。结论疏肝法可改善 PMS 肝郁证大鼠的行为学,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及提高卵巢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治疗机制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作为脑缺血诱导的神经元保护性物质,具有抗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清除细胞内异常蛋白和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等作用.现将HSP70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及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HSP70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乳腺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进行鉴定分析,用乳腺癌细胞株SKBR-3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裂解液裂解在42℃处理后的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离心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blot检测进行蛋白分子量鉴定。纯化后获得的蛋白中包含相对分子质量为70KD的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可以从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中检测得相对纯度较高的HSP70。  相似文献   

17.
刘晓艳  吕明 《吉林中医药》2012,32(7):728-729
目的:观察逆针灸衰老模型雌性大鼠关元穴对雌二醇、卵巢重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常规组正常饲养,其它4组衰老造模,模型针组、模型灸组分别针刺、灸“关元”穴,模型针尾组针刺尾部.结果:大鼠卵巢质量、雌二醇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模型针组、模型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针尾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具有调整肾—肾中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对抗衰养生治疗生殖病变有积极作用;只有经穴才是针灸更有效的刺激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1 h、5 h、10 h,分别收集胰腺组织和血清;采用RealTime-PCR方法分别测定胰腺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测定血清中淀粉酶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在模型复制成功后1 h、5 h、10 h,胰腺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和TNF-α呈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过程中,胰腺组织HSP70表达逐渐下降,而胰腺组织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HSP70的低表达可能促使胰腺炎病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兔的心肌预防保护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和艾灸预处理组,各组按预处理后造模时间再分3个亚组,每组6只。电针预处理组及艾灸预处理组造模前电针或艾灸"内关",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5d。各组分别于预处理5d后0、24、48h行冠脉结扎法复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 70)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不同时间段血浆ET含量和血清CK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HSP 70表达虽有所增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24、48h血浆ET含量及血清CK含量均降低(P0.01,P0.05),艾灸预处理48h血浆ET含量降低(P0.01);电针预处理后48h及艾灸预处理后0、24、48hHSP 70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其中艾灸24h组HSP 70表达又显著高于电针24h组(P0.01)。结论:电针与艾灸预处理对MIRI均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浆ET含量、血清CK含量减少,及心肌组织HSP 70表达增强有关,这种预防保护效果还存在时间的差异,电针与艾灸均具有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逆针灸对去卵巢大鼠子宫保护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去卵巢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保护效应的部分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模型组、逆针组和逆灸组,每组16只。逆针组、逆灸组于大鼠去卵巢之前分别针刺和艾灸"关元"穴,每周2次,共4周,其余3组与逆针、逆灸组同步以手抓放大鼠。至大鼠4.5月龄开始造模,去卵模型组、逆针组、逆灸组行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正常组不造模。大鼠于造模1个月后(即5.5月龄)取材,采用HE染色、免疫比浊、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逆针灸对随后去卵巢大鼠子宫组织形态、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与其基因表达及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鼠去卵巢后子宫组织形态有明显的衰退表现,子宫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雌激素受体(ER)-α及其基因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均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显著升高(均P<0.01)。与去卵模型组相比,逆灸、逆针组子宫结构的整体情况明显改善,且子宫内P含量、ER-α及基因表达明显升高,MDA显著下降(P<0.05,0.01);同时子宫E2含量,SOD、NOS活性亦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去卵巢更年期大鼠子宫退行性变有延缓作用,其保护效应可能与调节子宫局部E2、P含量,ER-α及其基因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