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中医学,更准确地说是中医理论如何发展,一直是有志于中医研究之士深感困惑的问题。本文在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规范理论启发下,剖析了传统中医的规范,认为中医发展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变革旧规范,并指出了变革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3.
中医文化热之我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植根于祖国传统文化沃土中最为瑰丽的一株奇葩,是需要讲文化的;中医的知识结构里,文史哲知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种观念即使在今天,仍为大多数同仁所肯定和强调,这自然是对的。但建国后人们对中医之“文”的理解在实践中却无意间被慢慢地益发狭窄了。不少人...  相似文献   

4.
李卫民 《中医杂志》2011,(Z1):10-13
目前中医药研究在中医"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迅速,硕果累累,但同时也带来不少弊端,其长远发展令人担忧。反思几十年来中医发展之路,中医发展最大障碍在于中医思维的日渐弱化和缺失,一味地以西医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尤为重要.本课题从寓教于乐角度出发,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游戏者体会各中医名家的成才之路.使游戏者在获得通过游戏关卡的快感之余,能够增加对于中医学的了解、产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培养对于中医学的热爱,从而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阐释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对范畴,在对中医发展的指导过程中逐渐渗透于理论之内,并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所以,几千来中医学便被中国哲学包裹着发展至今,乃至理论发展难以深入,更不可能有创新和突破。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导致中医理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中医学的发展受中国哲学影响至深,阴阳的应用到了“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程度,但是,哲学的“阴阳”和中医学中的“阴阳”在含义上是否就完全是一回事呢?严格地说,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客观地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我们寻找突破哲学层面、走向具体科学的中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贾得道 《山西中医》2001,17(1):44-46
近些年来 ,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新的研究倾向。一种是研究世界科学及思维方式的演变 ,认为古代科学及思维方式是综合的 ;近代科学及思维方式是分析的 ;现代科学及思维方式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也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式。一般说来 ,15世纪以前为古代 ,16世纪至 2 0世纪初为近代 ,从 2 0世纪下半叶即二战以后开始进入现代。这样世界科学及思维方式的演变是经过综合——分析——再综合这样一个颇符合辩证法正——反——合发展法则的。另一种新倾向是对中西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研究 ,认为中国的宇宙观是“生成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 ,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医哲学基础》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哲学是中医学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研究的是思维规律和哲学范畴在中医学中的特殊体现。思维方法包括整体、总象、变易、中和、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八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中医学的特点及其近20年来的发展,指出中医学有其独特的体系,它对人的生理及疾病的变化有着不同于其它医学系统的认识,中医临床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学必须适合所评价的治疗方法,而不能要求改变治疗方法以适合方法学,认为对于针刺的评价单盲法(医生知识治疗经过)较双盲法更为科学,而且无论针刺的作用机理如何,由于它有效且无副作用,故应当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10.
综观中医发展的历史,名医之"效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或已开发为成药制剂。然而,何谓"效方"?是医者自认还是病家赞称,是同僚论评抑或专家界断,始终未见明确之载述。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27-830
从科学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剖析了中西医学在理论原点上的差异。认为古希腊的原子论决定了西医学必然采用解剖分析还原的方法,而以中医传统哲学气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学则必然要强调整体运动和联系。由于理论原点的差异,中西医学在理论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中医理论的一切现代研究,都必须以充分尊重中医学术体系的主体性为前提。中医学不能仅仅把以现代科学为标准的现代研究视为中医学的发展,而对基于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其哲学观为有机、辨证唯物主义,以取象思维为主,方法为思辨;西医学基于古希腊文化背景源于400多年前的欧洲,其哲学观为机械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量子中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成果,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理论转化中医理论而成,其哲学观为有机、辩证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综合。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中国古哲学,西医学的支撑学科为经典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学科,量子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学科。中医学诊断以定性为主,西医学和量子中医学诊断以定量为主。中医学和量子中医学以天然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调整机体状态治未病;西医学以化学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直接控制逆施性对抗疗法,治已病。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异,寻求三者的共同点和可以交融的契合点,对医学研究、临床诊治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搞了几十年却未能在理论创新和疑难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状况,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中西医学各自的本质和相互关系、中西医学结合的目的和方式缺乏深刻的认识。指出反思是为了提高,首先,要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所提出了观点和方法应该具有临床实用性,杜绝空谈;第二,当前中西医学结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遣药组方上的中西医学对立和治疗缺乏针对性。认为在疾病的诊治中主张宏观上符合中医理论和微观上符合西医理论的“双符合理论“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澳大利亚中医政策、中医从业人员现状和中医教育情况,对联邦医管局和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医药服务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中医药体系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情况,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和建议。澳大利亚作为最早进行中医立法的国家,其发展历程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对于后来的加拿大中医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体系,其接受度逐步提升,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中医药教育有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官方交流与合作,将中医药文化传播上升至国家文化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国际人才认证体系,拓宽中医药服务国际人才培养渠道,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化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马来西亚,中西医结合是指马来西亚卫生部推出政策,明确规定要将包含中医的传统与辅助医药纳入以西医为主的政府医疗服务体系,与西医达成共生共存,一起促进马来西亚国民的卫生与保健。为了实践传统与辅助医药与现有西医体制的结合(本文简称中西医结合),马来西亚政府在2006年开展了一项计划,把传统与辅助医药服务纳入政府医院。针对过去10年来马来西亚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回顾,梳理与总结,所得出结论是有必要提出符合马来西亚国情的中西医结合发展宏观理论,以便指导接下来10年发展战略的制定。结合马来西亚的特殊国情与中西医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未来10年,马来西亚的中西医结合发展有必要回归到各自的文化母体,作出明确的定位,厘清彼此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转化医学理念的产生,极大地拉近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也为中医药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但是中医药在转化医学模式下的发展面临着中药质控标准不完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多学科交叉等诸多问题,结合现在相关报道,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推动转化医学模式下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嘉咏  张立平  张丹英  王珊珊  李智 《世界中医药》2022,(21):3116-3120+3125
中医传入新加坡后以中医慈善机构为主体推动当地的中医教育、医疗和科研的发展,至2000年中医才被正式纳入国家医疗保健体系,但是中医在新加坡只是作为辅助疗法,未纳入与西医同等的管理机制和津贴体系。受内外因素影响,中医在新加坡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现主要从注册、医疗、中药和教育4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主要面临的困境:有执照没行医者逐年增加,中医执业者年龄偏大;中医作为辅助疗法,管控严格且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慈善中医造成不公平的竞争;中药专业人才匮乏,传统中药店面临生存危机;文凭证书缺乏竞争力,毕业起薪低,中医学校招生人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以简便、优质、规范化及疗效佳的优势日渐兴盛。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当下,人们期望从日本汉方药的发展模式中寻求可借鉴的经验,用于推动国内中药事业的发展。现通过梳理日本汉方医药的发展历程,从日本相关政策、企业发展及社会参与的角度出发,分析汉方药发展崛起的原因,为中药行业的发展和中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杭溢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377-2379
随着18,19世纪现代思潮涌人中国,几百年间,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现代文明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被不断削弱。而中医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科学,由于失去了其合适的土壤,亦变得日渐衰弱。是否中医真的已不合时宜,太过落后了呢?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论证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需要。中医的理论并不落后,随着科学进步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医药事业将再次腾飞,中医必将展现出其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郑尚雪 《中医教育》2008,27(5):33-3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的专业基础课。由于中医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方面有着与西医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因此在给新生的讲授中,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突出中医特色.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为后期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