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材产地加工与道地药材相关性。方法分析中药材产地加工在道地药材道地性形成、产业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状况三个方面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论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地加工是道地药材的道地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道地药材体系的形成与产业的发展。结论二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发展道地药材时要重视产地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道地药材有必要在产地进行加工炮制以保证其信誉和质量。在原产地加工炮制道地药材,有利于保障药材的来源可靠、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利于建立、形成品牌优势,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改变中药的形象;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白芍药材产地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993-995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1]。其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白芍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白芍饮片取经过产地加工后的原药,进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洗净后,润软,切薄片,干燥。《中国药典》2005年  相似文献   

4.
安徽道地药材牡丹皮的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成武 《中药材》2000,23(2):82-83
牡丹皮为传统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肝泻火之功.中国药典(1995版)收载的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安徽为牡丹皮的主产区,尤以铜陵产的"凤丹"奉为道地药材,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安徽铜陵、南陵、毫州等地大面积栽培牡丹,但各地对其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不尽相同.本人对老产区铜陵凤凰山以及新产区毫州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其不同的产地加工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世元 《中药材》1991,14(8):29-30
植物类药材在采收后,除部分品种如石斛、生地、芦根、茅根等少数鲜用外,大多数都须在产地立即进行初步加工,如去芦、去须、去皮、洗刷、揉搓、切片、切段、晾晒等,以便及时排除水分,使其充分干燥,防止  相似文献   

6.
张恬  郭宇博  李军德 《中草药》2019,50(18):4490-4494
药用动物资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资源,在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大力开展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才能确保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106种药用动物中仅有22种(除家畜家禽外)有现行选育、养殖相关标准,共211项,其中除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农业、水产)11项外均为地方标准,远远落后于同类型农业标准化程度,无法实现动物药材规范化生产。亟需对常见动物药材蟾酥、水蛭、全蝎等建立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过程标准、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动物药材生产及产地加工技术标准体系,补充产业空白,从源头把控动物药材、动物类中药饮片及含有动物性成分中药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罗容  金艳  马春 《北京中医药》2019,38(1):63-65,封3
产地加工方法与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的形成关系密切。国医大师金世元从业70余年,形成了从产地加工方法入手鉴别道地药材的形状、颜色、质地和气味等性状特征的技术专长,分析金老"循象溯源,由源寻征"的鉴别思维,为中药人员学习金老中药传统鉴定技术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瑞贤  王婧  张卫  张慕群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76-1781
汉代的基本行政区划为十三州。历代文献中记载汉代药物产地的著作很罕见,本研究从众多文献中筛选出仅存的记载药物产地的文献——《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范子计然》,将其药物按产地归类,试图勾画出汉代药物产地区划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9.
梁飞  李健  张卫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649-1651
道地药材以强调药材的产地为其特点.许多道地药材的产地,自古以来都没有发生过改变.但事实上,还有为数众多的道地药材在历史长河中历经产地的沧桑巨变.导致药材产地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外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相互制约,与道地药材的发展过程相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于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宜的加工方法,可促使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的最大保留、毒性成分的有效降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赋予了中药材性状、规格、品质、药性等诸多内涵,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该文主要对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杰  李平  郝敏  李林  季德  毛春芹  吴启南  陆兔林 《中草药》2018,49(20):4726-4730
中药材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简称"一体化")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分析了"一体化"的历史渊源、产生与实践及现代研究成果,认为"一体化"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产地加工方法混乱、饮片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具有可以明确产品属性,规范饮片管理;弃重复环节,同步提高饮片质量和企业效益;改变中药材田间地头零散加工现状,保障生产环境洁净化,全面提升机械化生产等多方面积极意义。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体化"大多可以简化加工工艺,更多地保留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疗效,但也有部分药材不适用于"一体化"。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一体化饮片的基础研究;完善一体化饮片的规范体系建设;对"一体化"进行顶层设计,通力合作,从而确保"一体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段金廒  宿树兰  严辉  郭盛  刘培  钱大玮  吴启南 《中草药》2013,44(10):1219-1225
药材初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药材初加工环节中的“发汗”方法是部分根及根茎类、皮类、菌核等药材在干燥加工过程中采用的独特处理方法,既有利于药用部位内部水分向外分布易于干燥,同时又调节和促进着生物组织中的酶系统与微生物群落活力,启动或加速了初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与化学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药材品质的形成.对药材初加工“发汗”方法形成的历史源流、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一独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酶活变化及其物质转化机制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阐明药材初加工“发汗”原理,为合理地制定药材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SOP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邹节明 《中草药》2005,36(5):769-771
药材炮制是为其临床应用服务的。目前,现代中成药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而其在技术水平、质量控制、临床应用以及药政管理方面与传统汤剂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以传统汤剂为主要应用对象的传统炮制方法应顺势而变,以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为基础,遵循市场运行规律,探索适应现代中成药需要的药材炮制方法,并与传统炮制理论和方法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中药炮制事业的振兴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道地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成因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盼  申俊龙 《中草药》2014,45(23):3503-3508
近年来,中药材的价格异常波动,这背后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原因.道地药材作为中药材中的典型代表,更具有研究价值.通过调查近15年的中药材价格数据,着重分析道地药材价格波动趋势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以探索这种价格波动形成的原因,最后为道地药材的价格波动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品质及提高中药材品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孔云  孙超 《中草药》2010,41(7):1210-1215
深入分析中药材品质的内涵,从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有害污染物及中药材外观性状等方面入手,讨论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因素,从而指出提高中药材品质的途径:对中药材原植物种和品种、品系及类型进行全面调查和鉴定,开展中药材品质育种工作;营造人工小环境,提高药用植物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规范和完善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定道地中药材新的适宜种植区,确保道地中药材的供给。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刘为萍  刘素香  唐慧珠  白梅  王丽兰  刘艳 《中草药》2010,41(7):1215-1218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对近年来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质量控制、药理活性及毒性等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其中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研究是雷公藤制剂减毒研究的首要条件,其次对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降低其毒性而又不影响、甚或增加其疗效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陈晓辰  宋经元  董林林  姚辉  陈士林  韩建萍 《中草药》2012,43(12):2315-2320
宏基因组学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微生物基因总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海洋生态环境、土壤生态环境等领域。道地药材凭借其质优、疗效好的优势自古以来被各医家所青睐,其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根际微环境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着重介绍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技术策略以及其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阐明土壤微生物对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的影响,并为解决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周刚  王停  何燕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92-3195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是新药研发的前提和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新药研究全过程。药材研究是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该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药材研究理念、药材质量稳定、药材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药材研究理念方面应关注重视药材研究重要作用和从新药研究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的问题;药材质量稳定方面应关注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贮藏、种植(养殖)等方面问题;药材质量标准方面应关注建立符合中药新药特点的质量标准问题,为指导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的科学性,以及为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