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璐 《河南中医》2012,32(4):456-457
中医学认为,妊娠期日久,心气衰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津液输布紊乱.心气虚而渐致心阳亦虚,心气心阳俱虚则鼓动血液无力,致使血流迟缓或瘀滞形成瘀血.或气阳两虚水液失于温化输布,留聚体内形成水饮.当瘀血与水饮形成后,更伤心气心阳,使之更虚,病情愈加严重,终致本虚而标实的心力衰竭.如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分阴竭阳脱,热邪内陷心包、痰蒙清窍2型辨治;如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心气亏虚,水邪上犯,痰热壅盛,气虚血瘀,阳虚水肿,阳虚气脱,气阴两虚7型辨治;如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分心气阴虚,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4型辨治.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心衰的最常见发病原因,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且以心气亏虚为本,瘀血内阻为标,气虚血瘀贯穿疾病始终。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总结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的中医证候,结果发现主要以复合证候为主,包括阳虚水泛、瘀血内停,气阴亏虚,瘀血内停,阴阳两虚、水瘀内停等。  相似文献   

3.
李增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6-1178
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基本病机,本虚常常为心的气血阴阳虚损,特别是以心之气、阳亏虚为主要;标实则指瘀血、水饮。虚实夹杂,相互交错,久病迁延不愈,则会导致气虚阳日益虚甚,引起血瘀、水停从而引发水肿。该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多由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失常及久病体虚所导致。通常将其证型分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饮停和痰湿阻滞。文章就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病因病机、证候分析及辨证论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近20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入选文献22篇,合计病例1975例,包括10个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大于20%的证候要素是:气虚、阳虚、血瘀、阴虚、水饮,其中气虚995例(55.43%),阳虚704例(39.22%),血瘀558例(31.09%),阴虚468例(26.07%),水饮407例(22.67%);证候类型共计24种,所占比例大于10%的是:阳虚271例(15.10%)、气阴两虚256例(14.26%)、阳虚水泛250例(13.93%)、气虚血瘀217例(12.09%);气(阳)虚兼瘀血和/或水饮涵盖已检出的9个证候类型,包含病例1060例(59.05%),气阴两虚兼血瘀和/或水停涵盖5个证候类型,涉及病例360例(20.06%),结论:气阳亏虚、气阴两虚是心力衰竭的两大本虚证候类型,血瘀和水饮是两大标实兼证,把握气(阳)虚兼瘀血和/或水停、气阴两虚兼血瘀和/或水停两大本虚标实复合证候类型,有利于中医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5.
郑辉  徐重白 《吉林中医药》2013,33(3):235-236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气虚血瘀为始发病机,主要表现为气阳亏虚,瘀血阻滞,水饮停蓄,故益气活血仍为治疗心衰的根本大法.现代实验室研究及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室重构,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积极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基于慢性心衰本虚标实的病理性质,心气亏虚为本,瘀血、水饮、痰浊为标的基本病机,提出应用"通"法治疗本病。血瘀者,活血化瘀使之通;水停者,利水消肿使之通;痰阻者,化痰利湿使之通;虚者,助之使通。最终达到"上下无碍,气血宣通,并无壅滞"的目的,从而为慢性心衰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理论认为瘀血的产生与阴伤、气虚等因素有关。阴伤导致血脉枯涸,血行不畅,气虚则推动无力,都可以引起瘀血。其中因阴液亏虚而至瘀血者,被称为“无水舟停”:气虚而致瘀血者。被称为“无风舟停”。因此.对瘀血性疾病使用养阴生津药,有“增水行舟”的作用,使用益气的药物则有“鼓风行舟”的作用。基于“治病必求于本”的基本原则,临床治疗血瘀证.除了运用活血药物外,还常配伍养阴益气等方药.以祛除致瘀之因。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高原缺氧、严寒、气燥三方面探讨了高原病的中医发病机理。认为急性高原病以气虚、阳虚为主;慢性高原病病因病程较久、五脏俱为所累、属虚实夹杂之证。虚,指肺、肾、心、脾之脏气虚损及气血阴阳俱亏;实,指瘀血阻滞,兼有肝郁气滞、水停及痰凝,但偏于阴虚血瘀,故舌多紫绛、光而少苔。同时指出,慢性高原病血瘀之脉多弦滑兼数,重按觉虚,此点与平原血瘀之细涩脉不同。  相似文献   

9.
王九莲教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九莲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0年考入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后从师于河南省名老中医袁子震教授。王九莲老师从医4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饮”等范畴,病症复杂,王九莲教授在心衰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1病机复杂,辨证突出正虚与邪实的动态权变王九莲老师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于正虚邪实,且以因虚致实常见,病机关键归结为“气(阳)虚”、“血瘀”、“水停”。虚以“气”“阳”虚衰为主,实由“水”、“饮”、“痰”、“瘀”滞于心脉,上凌心肺、外溢肌肤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关系密切。王师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多为久病、年高之人,脏腑衰弱,或先天禀赋不足,外邪内舍于心,致使心气、心阳虚衰。心为阳脏主血脉,心气、心阳虚衰不能运血,致血行受阻,胸中阳气被遏,而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如窒。心阳虚久,水火不济,膀胱气化不利,而水饮内停;肺气虚衰,通调失职而水失布散;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血瘀水停,“血不利则为水”,血瘀痰饮亦常互结为患。反之,瘀阻水停亦可妨碍气机的条达,碍及气之运行和化生,加重气滞和气虚。故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52例慢性心衰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辨证分为心肺气虚、血瘀饮停,气阴两虚、心血瘀阻,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和肾精亏损、阴阳两虚4个证型组。采用MOS SF-36量表中文版进行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心衰患者中医证型分布频率从高到低次序为: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51例(33.55%),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38例(25.00%),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35例(23.03%),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28例(18.42%)。不同中医证型,年龄差异不明显(P0.05)。性别对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RP和VT 2个健康维度受增龄影响较为明显(P0.05)。152例患者PF、GH、RE和MH等4个健康维度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显著,阳虚、血瘀、水饮、阴阳两虚是影响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评价NT-proBNP、超声心动参数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1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检查。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BNP值越大(r=0.498,P〈0.05);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亦有相关性,即NT-proBNP水平按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顺序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5)。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EF)在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与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的患者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56.2%)〉气虚血瘀水停证(37.0%)〉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9%);心功能Ⅲ级患者中气虚血瘀水停证(52.5%)〉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34.4%)〉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13.1%);心功能Ⅳ级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5.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9.2%)〉气虚血瘀水停证(15.4%)。结论NT-proBNP、超声心动EF值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能反映中医证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医证型由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转化,心功能呈现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证属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亏虚为病之本,血瘀水停乃病之标,“虚”“瘀”“水”为其病理关键,治宜标本兼顾.根据虚实主次不同,本病可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阳气虚脱等证型.心肺气虚型治宜补益心肺,方用补虚正气粥合山楂粥;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生脉粥;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方用丹参粥合山楂粥;痰饮阻肺型治宜泻肺化痰,方用葶苈子粥合白术茯苓粥;阳虚水泛型治宜温阳利水,方用参芪附子粥合参桂苈枣汤.在具体病证的药膳调理过程中,务必恪守“辨证施膳”原则,随“机”而变.对于阳气虚脱者,药膳调理无助救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刘国安主任医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刘老认为,心律失常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气、心阳、心阴、心血虚为本,痰热、血瘀、气滞为标;论治分为痰热内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6型,选方分别为黄连温胆汤、生脉散、炙甘草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总结卢尚岭教授对慢性心衰病机认识与治疗经验。心衰是各种心病日久的常见转归,其危害严重。由于导致心衰的疾病不同,因而患者发病年龄、体质、病程与病性有明显差异。心气心阳虚损,乃至衰竭,推动无力,气化失司,以致血瘀水停,是心衰发病的共同病机。五脏俱病,病位在心;心脏受邪,体用俱损。正虚邪实互为影响,心气心阳不足,正虚不充,必然导致气滞、痰浊、瘀血、寒凝、浊滞、水停等邪气内生,邪甚伤正。因此,治疗心衰强调补虚扶正与祛邪泄浊兼顾,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行水泄浊为治疗原则。创制心衰1号方、心衰2号方、益心汤等,并随证加减,常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经验辨证的结果,探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采集的经验辨证结果,对其命名进行规范后,借助EpiData3.1软件,运用SPSS16.0进行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规范经验辨证后证候名称,共有39个证候类型,总频数924次.其中频率大于3%的证候有9个: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水饮内停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水停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证,合计频率76.84%;其中气虚血瘀证(174例,18.83%)、气阴两虚证(154例,16.67%)远多于其他证候类型.肾精亏虚证、血虚证、脾胃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心虚胆怯证、湿毒浸淫证、痰湿阻络证、肾阳虚证出现频次为1,故而为不常见证候.在规范后的证候命名基础上,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总频数为1 740次;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总频数为1 397次.其中频次排在前6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血瘀、阴虚、水停、痰、阳虚,它们的合计频率95.46%;其中证候要素气虚(497例,28.56%)、血瘀(448例,25.75%)远多于其他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频次排在前4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心、肾、脾、肺,合计频率占89.26%;其中证候要素心(578例,41.37%)远多于其他病位类证候要素类型.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多中心横断面经验辨证结果,初步反映出冠心病慢性心衰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学麟教授认为肝郁证病位在肝,与脾肾等相关,肝郁证的成因绝非情志异常一端,其病机变化不同,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肝郁阳虚证、肝郁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血虚证、肝郁血热证5种证型,治以疏肝解郁为大法,兼以健脾、养血、清热、滋阴,灵活辨证加减,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