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状态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失眠是亚健康状态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它与疾病状态下的失眠有区别,亚健康失眠状态是指受检者经体检及量表检测结果提示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以睡眠质量差为其最主要不适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已经较大程度影响其生活及工作,但未达到失眠症诊断标准的这样一种状态[1].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又称机体第二状态或灰色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表现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的感觉和症状如失眠、疲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关于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也就是说指肌体虽无明显的疾病,经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检验无阳性结果,却呈现出生命活力降低,与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等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1~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65%左右,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可以说,亚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困扰人们健康生存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中医对亚健康问题的认识可以说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药膏方在调治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莹 《国医论坛》2004,19(6):9-10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但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20世纪中期,前苏联学者N.Berkman首先发现并提出“第三状态”概念。亚健康状态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并得到医学界广泛认同。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上升态势,因此,亚健康状态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如何阻断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变,积极改善体质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王同兴  杜才聚 《河北中医》2009,31(2):218-219
亚健康是近代对于人们有自觉症状而体检无异常,或体检有异常而患者无自觉症状的一种有别于正常和疾病的状态概括。近年来,随着人们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加大,处于亚健康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它直接导致日后疾病人数的增加,因此及早纠正亚健康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世界上处于真正健康状态的人占5%,处于疾病状态的人占20%,其余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约达7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鹤峰 《中医研究》2005,18(9):47-48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故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灰色状态"或"病前状态".西医认为,亚健康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饮食结构失调、生活环境恶化等,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  相似文献   

8.
刺络拔罐治疗“亚健康”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可分为心理亚健康、躯体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等。“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可以看作是对健康亮出的“黄牌”。在此阶段,如能及时祛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适当调养,人们就可以摆脱“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否则,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对“亚健康”状态应防患未然,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领域的热点。作者回顾近几年用反射疗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文献得出:中医认为反射疗法能扶正祛邪,平调阴阳,调和脏腑气血,从而达到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作用。西医则认为反射疗法具有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纠正脊柱生理解剖位置的异常,因而具有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论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龙 《光明中医》2005,20(5):26-27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骨质疏松是一种骨质代谢失衡的现象,骨质疏松既是亚健康状态,又可以由亚健康进而发展成为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正确认识骨质疏松和亚健康,重视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