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络病辨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小青 《中医杂志》1997,38(10):584-585
中医诊断学所述经络辨证,内容包括十二经病证、奇经八脉病证,而络脉病证论述较少。现将络病辨证的内容,研究整理于次。1 辨层次络病,或络脉之病,是指经络之“络”受邪而其功能失调所表现的病证。从病变层次讲,有浅有深,这是因为络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络,又称络脉,有网络的意思。经络“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  相似文献   

2.
李兴国  关玉 《中国针灸》2003,23(12):757-757
十五络穴首见于《灵枢·经脉》 ,篇中详细论述了络脉的循行、络穴、主 (治 )病、治法等多种内容。《针灸学》认为其主治病证由于在循行上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故在临床上具有主治表里两经病证的作用 ,即足少阴络所主之“闭癃” ,实为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另外 ,在临床治疗时 ,可以原络配伍 ,又称“主客原络配伍” ,即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的顺序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 ,取其经的原穴 ,后病脏腑为客 ,取其经的络穴。例如 ,外感风寒入里 ,肺经受病 ,病人出现咳嗽等肺经病证 ,继则出现腹泻、腹痛等大肠病症 ,治疗时即可以肺经的原穴太渊为…  相似文献   

3.
海英  崔鹏黎 《北京中医药》2011,30(10):781-782
目的 探讨病位在大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眼部白睛络脉的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病位在大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眼部白睛上出现的络脉的不同颜色、形态和部位的变化,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分布规律.结果 结论根据分布规律来推断眼针分区定位的理论依据,分析眼部白睛络脉变化与病机、疾病的关系;分析眼部络脉出现的部位与脏腑辩证的关系、眼...  相似文献   

4.
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临床上郄穴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笔者在临床中以郄穴为主(即取病证所属脏腑之经脉的郄穴或病证所在经脉的郄穴)治疗各种疼痛病证,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5.
以络脉以通为用的治则观点,阐述太极拳运动对治疗络病证侯有一定的促进和改善作用。从练身、练气、练意的太极拳运动三个特点与络病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太极拳运动对络脉有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归经学说与中医辨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药物作用定位与疾病定位的内在统一,它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为指导,以药物的功效和所治病证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理论与中医脏腑经络、部位器官等基本理论的必然联系。中药归经的认识方法可以有多种,但最终均统一到脏腑辨证中去。因为归经所指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脏腑经络的病证也可包括部位器官的病证。所以以脏腑经络为主,辅以部位器官辨证确定疾病的定位是研究药物归经的主要方法。即使用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甚至以基因、受体、靶点乃至功能、成分、元素等表示,也要以脏腑经络为核心反映其与部位器官甚至基因、受体、靶点乃至功能、成分、元素等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郄募配穴,是指郄穴与募穴的相配伍应用,由于郄穴可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而募穴也可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证,也包括与脏腑有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证。因此,两者相配,应用广泛,治疗急症,效果尤佳,兹举例介绍如下: 一、胆绞痛:戴某某,男,48岁,干部,1986年4月10日就诊。  相似文献   

8.
病络是邪气侵袭络脉或正虚以及络脉本身的病变,导致络脉的形质改变或功能异常,造成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损伤,引起疾病或病证的一种基本病机。通过分析病络与脑、心、肾疾病的相关性及脑、心、肾疾病从络论治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提出在病络理论指导下构建脑、心、肾一体化中西医结合防治体系的思路,以期指导病络理论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梅国强,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治学严谨,用药精纯,擅长运用经方辨治临床各种疑难杂症。现将梅师辨治心系疾病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馈于同道。1 心病之要,太少两经梅师遣方用药,注重六经理论指导作用。其谓六经乃经络脏腑之总源,而脏腑、经络各有生理、病理特性,各居其部位。伤寒论中治脏腑病证之方,常可移作经络病证之法;疗经络病证之法,也可易为脏腑病证之用。故运用经方论治杂病,需究脏腑经络。梅师治心系疾病多从太少二经立论、遣方。病例1:刘某,男,5 7岁。心悸半年,近来更添旱搏,5~10次 分…  相似文献   

10.
论络脉的病理特征在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月  吕梅 《河北中医》1991,13(5):43-44
本文从络脉的色泽、形态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指出只有色泽和形态结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病变性质。并且从络脉所在皮部分区判断病交部位,并根据刺络放血后血液的色泽、质地、出血速度及放血后络脉的动静了解疾病的病程,进而推测预后。指出络脉诊法对于判断病证的性质、部位,病程进展、预后以及选择治疗手段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